【繁体】【 ENGLISH】【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本站公告] 张家界旅游资讯 | 省内旅游资讯 | 国内旅游资讯 | 国际旅游资讯 | 政策法规 | 地方工作

  你的位置:张家界旅游网 >>旅游资讯 >>张家界旅游资讯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张家界永定石堰坪吊脚楼堪称“中国少数民族民居建筑的经典”

发布: 2012-5-26 23:25 |  编辑: 张家界旅游 |   来源: 旅游门户 |  查看: 22443次

5月18日,湖南省文物局局长陈远平来到永定区王家坪镇石堰坪村进行考察。此前,市委书记胡伯俊曾高度肯定这里的“文化现象”,世界自然遗产基金会总裁安迪更是称赞村里的土家吊脚楼为“中国少数民族民居建筑的经典”。

一个偏远的土家村落为什么受到如此重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这里的土家文化因子是如何保存下来并得到发扬的?记者一行为此进行了探访。

170多栋吊脚楼-组成一道美丽风景线

5月22日上午,永定区王家坪镇石堰坪村笼罩在大雨中。

因为大雨,加上不少年轻人都在外地打工,村内显得很安静。但在村民全子科的老屋场旁边,一堆新开挖出来的红泥十分打眼——这里正在修建新的楼房。

看到我们上前,正在邻居家闲聊的全子科的父亲高兴地走过来打招呼。

“正在打地基,2层12间的吊脚楼,投入55万元!”老人自豪地介绍说,去年年底,在广东三水做事的儿子积攒了一笔钱打算修建钢混砖房,没想到村里干部上门做工作,希望建成吊脚楼。

“吊脚楼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遗产,住着对身体好,村里又统一有要求,我们琢磨后还是不修钢混砖房了。”谈起建房的小插曲,老人十分健谈,还唱起了自编的歌词。

感受着老人的喜悦,我们走访了石堰坪村的部分土家吊脚楼,这些建筑都是当地村民所建,建筑年代一般有一两百年,有的甚至达到了三四百年。

“虽然很多经过了修葺,但原始面貌保存得比较好。”陪同我们走访的王家坪镇文化站站长李炎雄说,全村的吊脚楼有170多栋,核心地带有四五十栋,这些吊脚楼组成了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群。

在李炎雄看来,王家坪镇的关水坪、韭菜垭和紫荆塔等地,都保存有大量原生态的土家吊脚楼,但作为整体保存得最完整的还是石堰坪村。

周边村寨-吊脚楼保护不容乐观

据了解,王家坪镇的土家吊脚楼是我市保护较好的土家民居建筑,但目前该镇的众多吊脚楼处于濒危状况。

根据王家坪镇政府提供的《保护好张家界市最后的土家民族民居建筑王家坪镇土家吊脚楼》记载,受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经商或者落户其他城镇等因素的影响,该镇2000余栋吊脚楼有30%无人居住管理维护,部分吊脚楼不同程度的损坏和倒塌。比如保护较好的紫荆塔村土家吊脚楼,该村郭家湾小组共188人,但外出务工经商等人员达127人,留守人员61人均是学龄儿童和花甲古稀老人,全组15栋吊脚楼中有8栋长期无人居住和管理。

另外,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建房成本、耐用安全等因素的影响,修建钢混砖房成了很多村民建房的首选,在王家坪镇吊脚楼的主要分布地带紫荆塔、两河口、关水坪、马头溪,大批明清年代的古宅和吊脚楼因此遭到毁坏。

正因为如此,在李炎雄眼里,石堰坪村的土家吊脚楼群才显得弥足珍贵。在他看来,石堰坪村的保护工作具有示范意义。

两条秘诀-100多栋吊脚楼完整保留

其他村寨的吊脚楼遭到损毁,为什么石堰坪村的能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从2002年起,我们就开始保护吊脚楼,当时村民不理解,一些年轻人在外打工,挣了钱回来就想在村里修楼房,毕竟楼房还是要比吊脚楼住得舒服。但是我们知道要保护好吊脚楼,必须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所以就不断地上门给村民做工作,有时候一户人家要上10次门。”村主任全再玉认为,石堰坪村成功之处一是村干部正确地引导,持之以恒地做好了群众工作,二是用经济杠杆进行了调节。

我们了解到,在做通了村民的思想工作之后,为了恢复吊脚楼,使之走向旅游市场,村里对那些因破损需要修葺吊脚楼的进行补贴,补贴额度从2000元至5000元,另外对新修建吊脚楼的农户以奖代投,给予10000元的奖金奖励,并优先给予建房宅基、木材等相关事宜方便。

全再玉介绍,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保护好这些吊脚楼,他们对175栋吊脚楼进行编号造册建档,结合村民自治,制定了保护吊脚楼“五准五不准”的村规民约,并实行村两委包片、党员干部包楼的责任制,签定了村、组、农户吊脚楼保护责任状,还先后投入30万元对全村吊脚楼提质升级和危楼改造,并将水碾、旱碾、木榨、筒车、古槽门、风雨桥等大件民俗设施和建筑列入保护内容。

保护和发展-对石堰坪村而言并不矛盾

花如此多的精力来对这些吊脚楼进行保护到底值不值?面对我们的疑问,村里干部认为保护和发展并不矛盾。

村支部书记全建国给我们提供了一组数据:2011年该村入境游客突破3万人次大关,旅游综合收入过200万元大关,全村人均纯收入创4500多元的历史新高,占据全村经济发展的半壁河山。

作为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石堰坪村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状态,直到2003年。这一年,张家界市摄影家协会组织在这里组织了有200多人参加的“情系土家吊脚楼”采风活动。这次活动,让石堰坪第一次走出深山。

此后,国家、省、市级的艺术家频频前来石堰坪村采风——2007年,世界自然遗产基金会总裁安迪先生及国务院新闻办记者等人参加了该村举办的农耕文化艺术节活动;2008年,中央电视台到石堰坪拍摄土家婚俗、民俗风情......

文艺界人士及政府各层官员的频繁到访、调研,使石堰坪村的吊脚楼获得了很高的知名度,更拓宽了村干部发展全村经济的思路,加深了他们保护民居建筑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我们从村里了解到,现在石堰坪村正准备做大文化旅游产业,实现文化富民强村。为此,正在办几件大事:编制《国际民俗文化旅游村石堰坪三十年发展规划》;投入120万元建成1000平方米的露天民俗文化广场,200平方米民俗展览馆,3500平方米的荷花池;动工修建以村部为中心的1800平方米的土家吊脚楼旅游接待中心,并推出20个高标准旅游接待示范户。

在长时间的细心保护下,石堰坪村开始尝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甜头。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个小村落的成长步伐远远不会止于此。 (张德献 曾甲长)

TAG: 少数民族 永定 张家界 中国 吊脚楼
打印 | 收藏此页 |  推荐给好友 | 举报
上一篇 下一篇
 

评分:0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张家界三维地图
张家界-湖南张家界-张家界旅游-张家界景点-张家界酒店-张家界旅游线路-张家界旅游网-张家界旅游网-zhangjiajie
张家界市信息协会承办 张家界旅游网 shuire@gmail.com 邮编:427000
Copyright (C)2010-2024 www.cn-zhangjiajie.cn Build By ZJJY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张家界市高盛澧园给力大厦23B03 E-MAIL:shuire@gmail.com
本网站常年法律顾问: 0744-8362222 8298777 湘ICP备2024057124号-1

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1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