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征愈发明显
发布: 2019-5-31 21:37 | 编辑: 张家界 | 来源: 旅游信息 | 查看: 287次
今年以来主要宏观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市场信心明显提升,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实施,改革开放继续有力推进,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好于预期,开局良好,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一步。
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切实强化正在形成的高质量发展态势,需要做好完善高质量发展制度设计、宏观调控政策落地、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开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积极稳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方面的工作。
今年以来,各方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高质量发展取得扎实进展的主要体现
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取得“开门红”。宏观经济循环畅通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今年以来,针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信心走弱的情况,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及时推出大规模减税降费举措,着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4%,城镇新增就业324万人。特别是从3月份情况看,主要经济指标比前2个月明显好转,这是一季度取得亮眼“成绩单”的重要支撑,也反映出下一步经济运行的良好势头。供需两侧协同发力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初步形成。从供给侧看,“三去一降一补”成果进一步巩固,重点行业过剩产能和“僵尸企业”加快出清。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重大工程深入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5G商用整体部署有序落实,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4月份制造业PMI为50.1%,居荣枯线以上。从需求侧看,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的政策开始实施,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强弱项力度加大,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至6.3%。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不断增强。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年以来,围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一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3.8%、增加值增长7.8%,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6.9%。增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加快科创中心建设步伐,释放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创新创业创造氛围进一步活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完善,构建了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企业注销流程、手续大幅压减。一季度日均新登记市场主体5.3万户,同比增长26.3%,其中新登记企业1.65万户,增长12.3%,增速同比提高6.9个百分点。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协调是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今年以来,针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推动区域优势互补、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共进。东部地区继续发挥领头羊的作用,中西部地区工业、投资等指标明显高于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带来的后发优势不断显现,东北地区有的指标也呈现加快趋势。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迈出重要步伐。有序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农村产业融合势头良好,粮经饲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
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不断加深。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今年以来,聚焦七大标志性战役,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在前2个月不利气象条件导致部分地区污染天数比例上升的不利情况下,着力推进地方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深入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等,及时遏制了空气污染反弹势头。一季度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下降2.7%。
开放为高质量发展开拓新的空间。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年以来,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达成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合作共识、重要举措和务实成果。以《外商投资法》为代表的新一轮开放举措,传递出中国与世界共赢未来的强烈信号。前4个月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出口总值增长4.3%,其中出口增长5.7%;一季度以美元计价的实际使用外资额增长3.7%。外汇储备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
加快完善高质量发展制度设计。强化指标导向,兼顾宏观和微观,涵盖总量、增量和结构,充分发挥指标体系“指挥棒”作用。强化政策护航,抓紧研究制定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服务业以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政策。强化标准引领,健全产品、工程、服务、营商环境、生态环保、社会治理以及公共服务等领域标准,以高标准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统计监测,全面准确反映高质量发展情况。强化评价考核,激励引导各级党委、政府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下硬功夫。
加快宏观调控政策落地促进经济良性循环。重点是正确把握宏观政策取向,进一步落实好逆周期调节各项举措,进一步加强“六稳”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决落实兑现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等举措,努力打通货币政策传导堵点,着力落实完善就业优先政策,着力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增强企业活力和产业竞争力,改善营商环境,秉持公平竞争原则畅通经济循环。
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重点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创造激励机制和政策体系,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促进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细化落实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各项举措。加快实施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广专利被侵害责任险等举措。同时,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实施一批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重大工程,推进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
开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重点是促进区域经济良性互动,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缓解部分地区经济下行压力。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出台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推进长江经济带“三水共治”和生态环境污染治理,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完善产业梯度转移政策体系,引导项目、资本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区。研究促进南北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举措。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落实绿色发展理念。重点是加大污染防治工作和投入力度,持续推进蓝天保卫战等七大标志性战役。强化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持续推进重点地区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实施好绿色产业指导目录,推进合同环境管理和第三方污染治理,加快治理黑臭水体。建立健全绿色金融、生态补偿、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利用等长效机制。
积极稳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重点是健全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拓展开放领域、优化开放格局。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加快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举措。制定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意见。继续做好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工作,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扎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外贸稳中提质,增加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以及短缺的能源资源、农产品进口。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推动对外投资合作健康有序发展。
着力解决事关民生的突出问题。重点是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弱项和民生关键领域,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实事,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力度,建立促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和防止返贫长效机制。推进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加快完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标准及扶持政策。加快完善疫苗监管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