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为旅游业带来新机遇
发布: 2014-3-24 21:52 | 编辑: 张家界 | 来源: 旅游门户 | 查看: 2136次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即:要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笔者认为,该规划不仅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也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规划提出了我国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六项原则和五大目标。六项原则即:以人为本、公平共享,四化同步、统筹城乡,优化布局、集约高效,生态文明、绿色低碳,文化传承、彰显特色,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五大目标即: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城镇化格局更加优化、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城市生活和谐宜人、城镇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规划把坚持“生态文明”和“文化传承”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原则,充分显示了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同时也更加有利于新型城镇的“旅游化”发展。
在以往的城镇化进程中,由于过于追求经济增长,对许多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城乡建设缺乏特色,一些城市景观结构与所处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不协调,贪大求洋、照搬照抄,脱离实际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使得“建设性”破坏不断蔓延,城市的自然和文化个性被破坏;而一些农村地区也大拆大建,照搬城市小区模式建设所谓的新农村,简单用城市元素与风格取代传统民居和田园风光,导致乡土特色和民俗文化流失。因此,规划强调,新型城镇化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要坚持“文化传承,彰显特色”的城镇化发展之路,即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禀赋,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实际上,能够延续区域历史,传承文化,有鲜明个性的城市,正是“旅游城市”的基本特征,也是“城市旅游”的重要资源依托。因此,新型城镇化规划实际也是指导旅游城市建设和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规划。
规划要求在新型城市化建设过程中,要打破行政壁垒和垄断,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创新城市群要素市场管理的新机制,这对于未来我国区域旅游的跨行政区资源整合、形成新型旅游目的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国旅游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奠定了非常好的规模基础,但由于传统行政管理体制所造成的地区利益、本位主义的制约,按旅游发展规律要求进行跨行政区资源整合在现实中会遇到种种困难。而规划中提出的建立完善跨区域城市发展协调机制,以城市群为平台,推动跨区域城市间产业分工、基础设施、环境治理等协调联动,探索建立城市群管理协调模式,建立城市群成本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开放共享,实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思路,正是我国新型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
规划强调重点小城镇建设要把文化旅游、商贸物流业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这对于未来我国小城镇建设指出了明确方向。小城镇发展是疏解大城市生活和空间压力的重要补充,但小城镇建设更需要走特色化道路,要根据自身与大城市的依托关系、自身的资源优势、区位特征、文化传统和经济基础,进行特色定位,培育成与大城市一体化的文化旅游小镇、休闲度假小镇、商贸物流小镇、都市农业小镇、森林养生小镇等等,与所依托的大城市形成高度契合的匹配关系,使其真正成为依托和服务于大城市的环城旅游、休闲、度假小镇带。
规划中所确定的发展目标、提出的发展原则、制定的发展措施等,对于正处于提升转型发展期的中国旅游业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规划中所描述的宜居、宜业美丽城镇,也正是我们一直向往的宜游城镇的理想愿景。
我们要抓住机遇,在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指导下,根据各地实际,尽快调整和做好旅游发展规划,推动我国旅游业的提升转型与又好又快发展。(王德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