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尊重 行走于不同文明间的通行证
发布: 2013-8-27 21:36 | 编辑: 张家界 | 来源: 旅游门户 | 查看: 2122次
张广柱与王钟津,这对生活在北京的普通老夫妇,也是中青旅的老朋友。从2008年开始,他们已自助游览了欧洲、北美、南美的数十个国家,“花甲背包客”已成为背包客中的传奇。关于旅游文明,多年在路上的他们已经知道应怎样将文明装进背包。
不带走什么,不留下什么
在谈及旅游文明这个话题时,张广柱与王钟津说其实他们也是在一步步摸索与学习的。“我们去南极的时候,曾经在南极大陆上露营一个晚上。那回可以说对我们是一次深刻的环保教育。我们一共30多个人,从大船下来坐小皮筏艇到一块雪地上,给一个铁锹挖一个雪坑,睡在坑里。所有在船上的东西都不许带下去,走的时候所有东西全部带走,包括排泄物。第二天要把雪坑填平。如果不填平,企鹅可能会掉下去爬不上来,就会死掉。总之就是你走了,所有的东西都必须恢复原状。”
“为什么一定要爬到文物上照呢?那是人类共同的遗产,破坏了就破坏了,是不可逆的。如果真的要留念,可以去买他们的画册,真的非常精美。其实把他们留在自己的心里就可以了。”张广柱说。
不带走什么,不留下什么,甚至不去触碰,是对给予自己美感与震撼的自然风光或人文古迹最大的尊重。如果当初人们是为了寻找原生态的山川,与古人的遗存对话,那为什么要把寻找的东西弄丢呢?
旅游就是到人家做客
在多哈转机,人们排起蛇形长龙,王钟津前面有一个小伙子,女友姗姗来迟,小伙子把女孩叫过来插到队里。后面的几个外国人眉头紧皱,面面相觑,撇着嘴摇头,“弄得我心里难受的呦!”王钟津说,“我当时就告诉那个男孩子,你这样把她叫过来插队太不好了。他说,我们是一起的。我说一起的也不应该这样,后来的就该排到后面去!”
王钟津说,他们每到一个地方旅游,就当成是到人家家里做客。“比如在国外的博物馆或教堂里头,大声喧哗是一件很不礼貌的事情。教堂对当地人来说是很神圣的地方。到这种地方,应该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即使我对他不信仰,但只有平心静气地去感受了,才能了解他们的宗教是怎么回事。”
最重要的规则就是尊重
花甲背包客走过很多地方,但初到一个地区也经常遇到尴尬的事情。王钟津讲起在伊朗,她给一个小女孩照相,小女孩也愿意让她拍。不一会女孩儿的妈妈来了,非常不高兴。“她没冲我,但训斥了那个孩子。我觉得特别过意不去,于是就当着她妈妈的面把孩子的照片删了。以后我就知道,你不仅要问孩子的意见,更要尊重他们父母的意见。之后在伊斯兰国家我就不轻易给女性拍照了。”
在国外旅行,不同国家的风俗禁忌一定是最让人头疼的,竖大拇指在希腊、俄罗斯的意思是“滚开!”在印度,找一个异性问路,人家是不会理你的;在泰国不可以摸小孩的头,拜访清真寺最好把自己包成“粽子”……
花甲背包客说,不乱丢垃圾、不乱涂乱刻、排队、不大声喧哗是文明,但文明其实不止于此。如果说现代社会的礼仪秩序是以西方标准为坐标系的,那么行走在不同文明之间则没有统一的规则。唯一的规则就是尊重——我们尊重不同的文化,就是文明。这也是他们一路走来跌跌撞撞悟出的道理。(钱春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