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伯俊在《中国文化报》文:张家界,文化杠杆撬动世界旅游精品建设
发布: 2011-12-31 16:35 | 编辑: 张家界 | 来源: 张家界旅游网 | 查看: 2453次
编者按:市委书记胡伯俊在《中国文化报》(2011年12月28日)发表《张家界:文化杠杆撬动世界旅游精品建设》的文章,现予转载。
张家界:文化杠杆撬动世界旅游精品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门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重大问题并审议通过《决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为我们在新起点上推动文化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好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对于张家界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推进文化惠民,促进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推进旅游产业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张家界全市上下将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结合张家界实际,紧紧围绕建设世界旅游精品和富民强市总目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树立开放的文化观念,不断加快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加快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世界文化的结合;加大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力度,打造“中国演艺之都”,促进现代旅游业发展;进一步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强市建设,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开创文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加快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产业强市转变
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张家界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民歌、阳戏、花灯、傩戏等民族民间文化异彩纷呈,是名副其实的文化资源大市。为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精品,推动以张家界为重点的大湘西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湖南文化产业新的增长极,我们正大力发掘本地各类文化资源,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进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产业强市转变。
优化文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六大文化产业。我们将重点发展旅游演艺、旅游工艺美术、出版印刷、现代传媒、文博会展和休闲娱乐六大文化产业,积极发展文化创意、动漫卡通、青少年职业体验等新兴文化业态,以现有的旅游演艺节目为基础,打造精品演艺节目,发展多种形式的文娱演出形式;加大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产品开发力度,重点支持旅游工艺品研发;推进印刷业的集聚和整合,加快向现代出版产业转变;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业和影视制作业,打造国内外知名的影视生产基地;加强文博资源市场开发,扩大旅博会等现有会展的影响力和辐射面,加快开拓国内、国际会展市场;积极开发旅游休闲市场,加快休闲娱乐项目建设,发展体育休闲产业。
合理调整文化产业布局。我们将立足现有基础,面向旅游市场,结合“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市城区为中心,以慈利、桑植为两翼,实行优势互补、差异发展,在全市形成布局合理、开放度高、带动性强、富有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实施重点文化项目带动战略。“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支持发展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全市要重点建设好张家界自然历史博物苑、市博物馆、市群众艺术馆、市图书馆、国际会展中心、贺龙国际体育中心、张家界新华图书城等重大文化工程,努力打造5个以上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2个以上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注重培育壮大文化企业。在继续支持现有文化企业发展的同时,我们将加快培育一批产业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骨干文化企业。鼓励以资本为纽带组建文化产业集团,重点培育演艺集团,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大力扶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加大文化企业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引进战略投资者。争取到“十二五”末,全市年产值过亿元的大型文化企业达2家以上。
2006年,张家界被确定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市,市委、市政府顺势而为,出台了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建设世界旅游精品的重要战略任务来实施,形成了旅游演艺异军突起、节庆文化精彩纷呈、创意策划世界瞩目的“张家界现象”,文化产业已成为张家界继旅游业之后新的支柱产业。
着力塑造张家界文化品牌
旅游经济其实质就是“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响亮的文化品牌既能有效吸引世界关注,又能提升旅游的深层内涵。因而,塑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品牌将是助推张家界建设世界旅游精品的“快车道”。
近年来,我们将打造文化品牌摆上了重要位置,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周、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永定元宵灯会、桑植民歌节等节庆文化品牌,《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张家界·魅力湘西》、《武陵魂·梯玛神歌》等演艺文化品牌,穿越天门山等文化创意品牌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一定影响力。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张家界文化品牌的塑造力度。
大力发掘和弘扬张家界文化。我们把文化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纳入政府文化建设工程,组织力量深入研究张家界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进一步挖掘整理张家界文化遗产,以建立健全张家界文化信息符号体系、加快研究成果转化。同时,我们将继续举办各类文化节庆活动,充分展示张家界文化魅力,拓展文化传承形式,积极生产深受广大群众和中外游客欢迎的文化产品,大力打造民族节庆、旅游演艺等文化品牌。
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加强文化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对接,深入挖掘和弘扬张家界地方建筑文化传统与特色,将张家界历史和民族的文化元素、文化符号有机融入到城市景观和建筑中,保持和传承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加强城市文化遗存保护,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积极发展城市文化,建设文化城市,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打造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营造全民文化氛围。积极发展景区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群众文化,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发展桑植民歌、张家界阳戏、桑植白族仗鼓舞、土家摆手舞、茅古斯舞等民族艺术表演,提倡干部群众特别是旅游从业人员学民族歌舞、穿民族服装。同时,鼓励文学、音乐、影视、戏剧、摄影、书法、美术等文艺作品创作。
此外,我们还出台政策和措施,支持和引导文化企业培育自主品牌,致力于打造一批在全国处于前端的文化大戏和有影响的文化产业项目。
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近年来,靠旅游延伸文化的外延,让文化充实旅游的内涵,张家界人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之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已成为张家界的新品牌、新亮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旅游是形和体,文化是根和魂,旅游业要转型升级,需要文化作引领,旅游只有走复合型发展道路,以文化为灵魂和核心来打造,才能增强旅游产品的品味与内涵。我们将立足自身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发挥优势,增强活力,舞活湖南旅游龙头,助推大湘西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湖南文化产业新的增长极。
为努力改变我市以观光型产品为主的旅游产业结构,加快推进旅游业转型提质,我们将加强对自然景观景点的文化包装,提升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同时,加快现有文化旅游景点的提质升级,合理开发一批新的文化旅游景点,积极发展以贺龙纪念馆、红二方面军纪念馆、湘鄂川黔苏维埃纪念馆等景点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以刘明灯石头城、田家老院子文化产业园等景点为代表的人文旅游,以普光禅寺、天门山寺等景点为代表的宗教旅游,以土家风情园、张家界少数民族文化中心等景点为代表的民族民俗风情旅游,以张家界博览中心(市博物馆)等景点为代表的文博旅游,形成多元化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此外,我们还将积极加强文化对外交流,组织本地优秀演艺节目、传统文化艺人到国内外巡演,引进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文艺团体、重要境外客源地民族民间演出团队来张家界长期演出,进一步提升张家界文化的软实力。
目前,张家界正处于一个发展的新起点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为我们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加快世界旅游精品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推进四化两型,实现两个加快”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着力培育张家界文化品牌,重点提升文化软实力,用文化杠杆撬动世界旅游精品建设。(作者系中共张家界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