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栏目《党建周刊》:湖南张家界小站点解矛盾小册子帮大忙
发布: 2012-2-04 00:04 | 编辑: 张家界 | 来源: 张家界旅游 | 查看: 2510次
[编者按]
1月31日,《人民日报》第18版《党建周刊》对话栏目刊发了本报记者卓志华采写的反映我市创造性地开展群众工作的文章《湖南张家界 小站点解矛盾 小册子帮大忙》,本报现全文转发。
[背景]
湖南张家界市根据该市实际,创造性地开展群众工作,于2010年开始在武陵源区各村(社区)建立了基层法治工作站,在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和推进基层法治建设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子,武陵源因此先后被评为全国、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县。该市慈利县景龙桥乡自发放《干群联系手册》以来,在2011年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众测评中,一举由2010年的全县后进乡进入前四名。
[本期嘉宾]
张家界市市委书记 胡伯俊
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区委书记 朱用文
张家界市慈利县景龙桥乡党委书记 谭本伦
问:为什么决定在村(社区)建立基层法治工作站?
朱用文:基层是社会管理和法治工作创新的最前沿。武陵源区从村(社区)入手,建立起了村(社区)法治工作站,用法律服务群众,推动了基层社会管理的法治化。我们规范设置法治工作站机构,全区共成立了42个村(社区)法治工作站,覆盖率达100%。
每个工作站由3人组成,站长由区委选派到各村(社区)的第一支部书记担任;指导员由区公、检、法、司等部门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担任;专干由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工作人员、联点扶建人员或村(社区)治调主任担任。工作站的设立对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搞好基层法律服务和做好社会管理工作大有帮助。
每一位站长下到村(社区)的“群众工作日”每月不少于15天,指导员每月至少要有三天下到法治工作站指导工作。工作人员要全力扮好民情民意调研员、民主自治监督员、诉求表达向导员和矛盾纠纷特邀调解员等角色,服务群众做好工作。
问:《干群联系手册》的点子从哪里来的?效果怎么样?
谭本伦:在多年基层工作中,我们发现群众到乡里办事,由于不知道各站所的办事程序及需要提供的相关材料,有时办一个证得来来回回跑好几趟,费时、费钱、费力,群众有怨言。所以,我们前后用几个月时间,广泛了解群众的诉求,并把这些诉求反馈到乡直、县直部门,通过几轮上上下下,形成了现在的《干群联系手册》。
从实践来看,群众普遍感觉这本小册子帮了大忙,到乡里办事大多数一次就成功了,少走不少冤枉路。小册子上有乡干部的姓名、职务、分管工作、联系村、联系电话以及乡上各站所的办事程序、办理相关证件需要提供的材料等内容。目前,全乡已发放3500多份,这本手册发放到户后,群众可直接打电话给乡干部询问政策、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刚发下去那几天,我的手机一天到晚响个不停,打电话的人中有反映问题的,有提意见建议的,甚至还有人打来电话,就为核实一下手册上公布的联系电话是不是真的。通过公布电话,不仅为老百姓节约了办事时间和开支,也拉近了干部和群众的距离。手册发放5个月以来,乡班子成员共接到群众咨询和反映情况的电话300多个,调解群众反映的各类纠纷450多起,征求群众意见326条。
问:新形势下如何通过加强群众工作使干群关系成为“鱼水关系”?
胡伯俊:重要的是要到群众中去。制定政策之前,就要到群众中去。《干部联系手册》出台前,通过深入群众,基层干部及时掌握了群众的所需、所忧、所盼、所求,这样才有的放矢,才切合实际,也才有生存的土壤,才会被群众广泛接受,真正方便群众办事。在平时工作中,也要到群众中去,要拜人民为师,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在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建立基层法治工作站,就是出于这个目的。当群众遇到困难或者灾难的时候,干部必须挺身而出,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同甘苦、共患难,让困难群众看到生存和发展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