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张家界乡村女教师陈银玉坚守岗位29载
发布: 2011-10-04 12:52 | 编辑: 张家界 | 来源: 张家界旅游网 | 查看: 2662次
靠捡垃圾养家糊口教书育人 文/图 周芦屾、周雅
不是江湖的传说,而是真实的传奇。
她也许是目前全中国工资最低的国家正式教师。从1999年至今,12年来,她的月薪一直只有微薄的400元。
从教29年来,她教过的学生多达500人,其中200多人考上了大学,走向了山外的世界。而她的两个儿子,虽然品学兼优,却因为家庭的贫困,一个初中毕业,一个高中肄业,就不得不含泪辍学。这成为她一辈子也无法抹去的心中伤痛。
舍不得大山深处孩子们的她,多年来贫病交加。为了不至于饿死而过早地中断自己眷念的教育事业,她选择了走村串寨,捡拾垃圾,收购“破烂儿”,养家糊口,得以继续教学。
从优秀的、光荣的人民教师,沦落为“破烂儿王”,她遭受了无以数计的白眼、鄙夷、讽刺、误解和磨难。可是,她依然选择了坚守,坚守在自己毕生钟爱的教育岗位上,岿然不动。
从“孩子王”到“破烂儿王”,对于她而言,不是身份的转变,而是生命的兼职。因为,献身乡村教育是她一辈子的执着追求。
她就是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国营汨湖农垦场子弟小学多年来唯一的老师陈银玉。
一、月薪400元,坚守山区教育事业29年,贫病交加,举步维艰,陈银玉老师从未后悔。
现年49岁的陈银玉老师,1962年2月20日出生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天子山镇向家坪村风响泉组。1982年9月从事教育工作,至今已有29年。1985年3月调入张家界市桑植县国营汨湖农垦场子弟小学后,在这所小学教书育人、呕心沥血了整整26年。
1998年4月30日,通过自己的多年努力,时年36岁的陈银玉老师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证书》。紧接着,2002年7月,陈银玉老师凭借过硬的教学成绩,被教育主管部门评为小学高级职称。采访中发现,在我们采访的对象中,作为国家正式教师的相关证书最为齐全的,莫过于陈银玉老师。只是在偏远山区教育小学生的她,连计算机过级等证书都有。
“国家正式老师,小高职称,放在教育系统,加上福利待遇的话,现在的月工资最低都在2200元以上。”采访中,桑植县汨湖乡中心小学校长周明生告诉我们。
可是,陈银玉老师告诉我们,1996年以前,她的月工资是300多元;1996年至1999年,她的月工资被降至180元;1999年至今,她的月工资一直只有400元,除了农垦场每年发给自己的计划生育专干补贴360元以外,她再也没有任何工资补贴和福利待遇。
在电话采访中,桑植县农业局国营汨湖农垦场场长向海霞告诉我们,农垦场的经营多年来就不景气,早就停产了,没有收入了。考虑到陈银玉老师的教学工作得到了农垦场和周边村寨的多年好评,才按照农垦场的行政编制由农业局每月发放了400元的生活费。而陈银玉老师的丈夫王兆明,也是农垦场的职工,担任会计职务多年,在1994年下岗后,一分钱的生活费也从来就没有发过。
桑植县农业局纪检书记陈海波说,国营汨湖农垦场虽然是桑植县农业局下属的二级机构,但是一直都是自收自支性质。因为陈银玉老师的工作能力强,农业局还任命她担任了农垦场的党支部书记,到现在还是。不过,这个党支部书记的职务,没有让陈银玉老师获得一分钱的职务工资。
在采访中,桑植县民政局办公室主任丁志国告诉我们,目前,桑植县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是230元/人,由民政部门统一发放给城镇“三无人员”。
在丈夫下岗、两个儿子幼小的那些年,陈银玉老师每月仅靠400元的生活费支撑着整个家庭,家庭人均收入只有100元,远远低于230元/人的当地城镇居民生活保障标准。在陈银玉老师的工作日记本中,我们发现了陈银玉老师的借债记录。每一笔借债记录,都是一段难以跋涉的人生苦难,血泪交加。回想起自己家徒四壁,举债养家的那些日子,面对采访,陈银玉老师终于忍不住自己内心的翻腾,情绪激动,痛哭失声。
二、29年来,陈银玉老师一直在践行着自己的人生理想:春蚕到死丝不尽,蜡炬成灰泪未干。
我们仔细查阅了陈银玉老师的相关资料,发现她在学生时代基本上都是担任班长、学生会主席等学生干部职务,从事教育事业以后其教学成绩获得了多次全乡统考第一名的殊荣。陈银玉老师的工作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在大山深处的桑植县汨湖乡,由此可见一斑。
“二十岁,你成为共和国一名神圣的女教师;在乡村孩子们的眼里,你是一股清泉般的溪流……你总说,你是乡村的女儿;没有乡村,你就是一只断线的风筝……乡村女教师啊,总有一天,你会衰老。但是,乡村孩子们的心中,却永远放飞着一只年轻的风筝。”
这是陈银玉老师《工作日记》中的话语,充满了青春的朝气和梦幻的温馨。
桑植县汨湖乡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彭文波,面对我们的采访,边摇头边说:“作为农垦场子弟学校的职工,这么多年,每月拿着400块钱的生活费,依然努力工作,实属不易。”语气中,满是叹息和钦佩。
在中国,贫穷总是与大山和落后连在一起,也与坚守和奉献连在一起。29年来,陈银玉老师总是以雷锋同志为榜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教育事业中去。“这是我最大的幸福。”陈银玉老师说,“我并没有更高的教育教学水平,但是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和信任,才能开启学生心灵的智慧大门。当你看到学生有了进步,后进生有了转变的时候,你就会忘记往日的辛劳,就会为自己是一名人民的教师而感到无比地骄傲。”
正是因为这种幸福和执着,陈银玉老师坚守在贺龙元帅的故乡桑植县,坚守在大山深处的乡村小学,坚守着“一人一校”(只有一名老师的乡村小学)的孤独和寂寞,勤奋教学,呕心沥血,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寒门学子,让他们一步一步地走向了山外,见证了山外的精彩。彭雪清、覃永顺、覃芙蓉、彭丽、杨光、王秋萍,每一个成才的学生,都构筑成了陈银玉老师的生命传奇。
1993年,桑植县出现了震惊全国的“7·23”特大洪灾。国营汨湖农垦场子弟小学教职工宿舍全部被淹没,7天后洪水才慢慢消退下去。洪灾后,陈银玉老师清除淤泥,清洗桌椅,忙得没日没夜。等到学生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时,她却累得晕倒在台阶上,不省人事。从乡卫生院回来后,陈银玉老师不顾医生的劝阻,坚持为孩子们上课。随后,自掏腰包60多元维修黑板和桌椅板凳,又自掏腰包350元为整个学校先后捡瓦补漏6次。
每当雨季到来,陈银玉总是抢在暴雨降临、洪水泛滥之前,将学生们一个个地接到学校或者送回家。1998年夏天,学前班学生陈堰才只有4岁多,家住在汨湖乡邹家界村下界组,山高路远,需要过沟爬坡,回不去。陈银玉老师总是将他留在自己的宿舍,精心照料。
土家族残疾女孩燕子(化名)和残疾男孩松子(化名)是一对姐弟,手脚患有严重残疾,五指不能自由屈伸,脚掌内勾,脚背着地,行走十分不便,6、7岁了还不能上学。在陈银玉老师的多次登门拜访和苦苦劝说下,燕子和松子这对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姐弟,才在父母的允许下于1994年9月走进了学堂,开始读书识字。在学校,燕子和松子的上厕所、户外活动等一切需要走动的事项,都是在陈银玉老师和同学们的背上完成的。这一背,从学前班到三年级,就是整整五年。姐弟俩学习很刻苦,成绩很优秀,在国营汨湖农垦场子弟小学读完三年级以后,就需要到5公里外的汨湖乡中心小学去读四年级了。但是因为行走不便,生活不能自理,姐弟俩最后还是辍学了。望着姐弟俩离开学校时无奈的眼神,已经做到仁至义尽的陈银玉老师无声地哭了。
现在正读一年级的学生闫一丹,是个可怜的孩子。母亲在她两岁半的时候因病去世,撒手人寰,不仅让闫一丹失去了母爱,也让这个家庭债台高筑,一贫如洗。从2009年开始,陈银玉老师在自身月薪只有400元的艰难情况下,先后为闫一丹垫付教辅、生活等费用650元,还经常给闫一丹买作业本、铅笔用。面对我们的采访,闫一丹说:“陈老师就是我的妈妈。”听到这句话,陈银玉老师一把就将闫一丹紧紧地搂在怀里,良久无语。
出生于2006年8月的小强(化名)是一个苦命的孩子,母亲是江西人,在小强出生38天后就抛下小强,离开了桑植县。小强从此失去了温暖的母爱。更为要命的是,小强的父亲因为盗窃被判刑,去了遥远的劳改农场。可怜的小强,凭借祖父、祖母的一把米和一捧水,慢慢地长大了。2010年11月,小强在学校不小心跌倒,眼睛被撞伤,面部鲜血直流。陈银玉老师发现后,抱起受伤的小强,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往最近的诊所——碾子堡村医务室跑。因为救治及时,小强的眼伤只有几天就痊愈了,没有留下一点后遗症。在村医务室,得知小强已经没有大碍,小强的祖父,这位淳朴的土家族老人要给陈银玉老师跪下道谢:“陈老师,你就是小强的再生父母啊!”陈银玉老师赶快扶起小强的祖父,连说应该的,应该的。
在陈银玉老师的《工作日记》中,我们读到了这样的话语:“除了粉笔、教案和永远也批改不完的作业,我不再有任何财产。风雨二十几年的讲台生涯,站黑了我浓黑的鬓发,也站走了一批又一批的豆蔻年华。”
坚守的收获是喜人的。陈银玉老师所教的班级,其统考成绩多次荣获全乡第一名,其本人先后三次被评为全县教育先进工作者,其撰写的论文《加强素质教育,如何面对后进生》荣获张家界市中小学教学综合评选二等奖。
三、从教29年来,陈银玉老师教过的学生多达500人,其中200多人考上了大学,走向了山外的世界。她却因为贫困,无法送自己的两个儿子继续读书。
“尽管在自然环境条件差、工作待遇差的农场子弟学校,年薪只有4000多元经济收入,但是她始终热爱着教育工作。”桑植县汨湖乡中心小学彭长江老师对我们说。
陈银玉老师的工作责任心很强,从不耽搁学生的学习时间,从不请假办私事。1998年8月17日,陈银玉老师的婆母病故。消息传来。陈银玉老师咬着牙,流着泪,把课上完,将学生们安排妥当以后,才急匆匆地赶往20公里外的桑植县空壳树乡冉家坪村去奔丧。快步走进临时搭建的灵堂,陈银玉老师扑在婆母的遗体上,痛哭起来:“娘啊娘,我回来迟了……”
1990年2月20日,与陈银玉老师感情深厚的伯父突然病故。为了不耽误学生们的课程,陈银玉老师未能及时赶回老家吊孝。她跪在国营汨湖农垦场子弟小学的操场上,面朝着天子山镇的方向,泣不成声:伯父,请您原谅您的不孝侄女陈银玉吧!
29年来,为了自己钟爱一生的教育事业,为了学校这个大家,陈银玉老师完全舍弃了自己的小家。她这一辈子最为愧疚的就是因为贫困,无钱让自己的大儿子王聪和小儿子王钦继续上学。
在陈银玉老师记录于2004年9月10日第20个教师节的《工作日记》中,我们看到:“我参加工作22年来,工资最多每月只拿过400元钱,我又要供两个儿子读书,生活确实特别困难。在教师的同等地位上,我就没有享受过教师的待遇,真使我的心理很难过。”
采访中,桑植县汨湖乡中心小学副校长刘为民一针见血地指出:“陈银玉老师投身教育工作近30年,一直坚守在农垦场子弟小学,一人一校,拿着月薪400元的工资,是真正的教师队伍中的弱势群体。”
成为弱势群体,成为贫困户的一切根源,都在于陈银玉老师实在是太热爱教育事业,太执着奉献了。在陈银玉老师的《工作日记》中,有这样一段陈银玉生病住院后的表述,或许可以解释这么多年来陈银玉老师的爱与无奈:当时,我正在打着吊針,学生们一起涌进病房,都向我打着招呼,有的说:“陈老师,您的病好了一些吗?”我一下子话都说不出来了,只好掩着满眶的热泪,良久才说:“好一些了。你们在学校学习得好吗?”他们都说:“好。请您安心养病,把病治好了,好回来给我们上课。我们大家都想念你。”我看着那一张张活泼可爱的面孔,那些多么亲热的话语,我恨不得想大哭一场。学生们回家后,很长时间使我不能平静入睡。我想,只要我站得起,说得话,讲得课,我就要坚持工作。第四天,我坚决出院。一到学校,顾不上休息,就马上进教室给学生们讲课。那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掉下来,我感到很吃力,站立不起。
因为多年来这样拼命教学,导致陈银玉老师疾病缠身。高血压,骨质增生,眩晕等疾病,往往让陈银玉老师痛不欲生。2003年2月18日,陈银玉在教学工作中突然晕倒,几乎丧生。幸好抢救及时,才捡回一条性命。
因为并不理解和支持陈银玉老师的清贫坚守,她的丈夫王兆明在下岗后多次劝她放弃教育事业,两口子一起到外面打工闯荡事业去。可是,陈银玉老师一直不答应。为此,两人多年来争争吵吵、打打闹闹,好几次都险些离婚。
桑植县汨湖乡中心小学钟新华老师说:“陈银玉老师虽然每月只拿着400元的工资,仍然不顾家人的劝告,执意从事教师这一清贫职业。”
可以说,为了教书育人,陈银玉老师已经舍弃了自己的一切,包括家庭,包括儿子,包括丈夫。
四、从“孩子王”到“破烂儿王”,面对白眼和误解,陈银玉老师的内心有着深深地悲哀和辛酸。
多年来的贫困,让陈银玉老师十分痛苦。丈夫下岗,孩子辍学,没有一样让陈银玉老师省心。为了养家糊口,补贴家用,陈银玉老师曾经利用暑假、寒假以及节假日,从事过景区临时导游、推销保险业务等业余工作。
2011年6月10日,陈银玉老师从农村信用社获得贷款5万元,然后从亲戚手中借了一些钱,以低廉的价格,购买了一台二手农用双排座和一台二手农用工程车,用于收购废品和运输农用材料。而陈银玉老师自己,则利用周末的时间和暑假假期,背上土家背篓,走村串寨,挨家挨户收购废品、捡拾垃圾,成了在汨湖乡山山岭岭之间行走的“破烂儿王”。
陈银玉老师的大儿子王聪,本来成绩优异,却因为家庭贫困,不得不在高二的时候就辍学了。如今,已经年满26岁的王聪,因为只能居住在合计不足40平方米的两间农垦场废旧宿舍里,至今还找不到女朋友。“找过一个,是个常德妹子,一听我家没有房子,就不辞而别,分手了,招呼也不打一个。”提到这件事情,自尊心很强的王聪心里很不是滋味。
当我们问到因为母亲不舍弃教育事业而导致家庭贫困王聪是不是特别埋怨母亲时,他坚决地摇头否定了。而谈到周围个别邻居的讽刺和误解,王聪坦言:“结果很重要,过程并不重要。”
“我们也要吃也要穿呀,我们也不能守株待兔,坐以待毙,等着饿死呀。”王兆明补充道。
为了养家糊口,继续自己的教育事业,从一名光荣的、优秀的人民教师沦落为收购废品、捡拾垃圾的“破烂儿王”,国营汨湖农垦场周边的个别邻居对陈银玉老师的举动有过非议和误解。
在决定走村串寨收购废品、捡拾垃圾之前,陈银玉老师有过强烈的思想斗争。一边是教师的尊严,一边是贫困的折磨。最后,陈银玉老师把收购废品、捡拾垃圾的第一站放在了汨湖乡中心小学,一是内心的试探,二是业务的检验。陈银玉老师来到校长周明生的宿舍,刚好周明生在家。陈银玉老师言称收购废品,让周明生大吃一惊。但是,很快,周明生就冷静下来,热情地把自己宿舍的生活废品找出来,全部送给了陈银玉老师,一分钱也不要。周明生告诉陈银玉,因为农垦场在体制上隶属于农业系统,而不是隶属于教育系统,除了在业务上对其指导和管理外,在工资待遇上,汨湖乡中心小学的确毫无办法。周明生还鼓励陈银玉在教育好学生的基础上,多捡垃圾,多收废品,以便养活这个苦难的家庭。
从此,陈银玉老师走上了收购废品、捡拾垃圾卖钱,以此养家糊口、补贴家用的人生之路。其中的辛酸,唯有自知。
2011年8月20日,在前往山高路远的姚峰界村收购废品、捡拾垃圾的路途中,陈银玉老师不幸被狗咬伤。赶到汨湖乡卫生院进行包扎处理,注射狂犬疫苗的过程中,虽然疼痛难忍、鲜血直流,但是陈银玉老师咬着牙挺住了,特别坚强。可是,晚上回到不足40平方米的两间宿舍,躺在床上,看着贫寒的家境,想着儿子因为没有房子连女朋友也找不到,不由得流下了辛酸的泪水。整个晚上,陈银玉老师以泪洗面,悲从中来,却又无声无息。丈夫王兆明和大儿子王聪,两人也是彻夜未眠,难过了一个晚上。
事后,面对采访,陈银玉老师告诉我们,她很心疼,狂犬疫苗需要注射4次,每次100元,共计400元,狗咬的那一口刚好把她一个月的工资“咬没了”!
王聪告诉我们,目前,他们一家人依靠收购废品、运输农用材料,整个家庭每个月都有2000-3000元的纯收入。再奋斗10年,也许他和弟弟王钦就能够修建属于自己的房子,谈上恋爱,娶上老婆了。
现年24岁的王钦早早辍学,目前远在江苏打工,因为家庭的贫寒,不敢轻易回来。
五、采访札记
桑植县汨湖乡中心小学校长周明生在电话中告知我们,陈银玉老师坚守大山深处的教育岗位29年,目前月工资只有400元的时候,我们根本就不相信。
当我们走进桑植县国营汨湖农垦场子弟小学,见到陈银玉老师和她的学生们,看着简陋到了极点的教室和宿舍的时候,我们震惊了。
这所曾经由陈银玉老师一人带领四个班级、同时教授49名学生所有课程的小学,如今只有13名留守儿童,还在陈银玉老师培育的知识春天里,尽情地呼吸,尽情地遨游。
我们在心里想,这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吗?这是综合经济实力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的华夏土地吗?这是中国共产党管辖的天下吗?
在物价飞涨的今天,400元钱能够买到什么或者做什么?某些官员的一包烟,还是某个大款的一瓶酒?抑或在城市里面随便泡个脚、按个摩,就可以将陈银玉老师辛辛苦苦手执教鞭一个月换来的血汗钱消磨掉?
可是,为了革命老区的朗朗读书声得以延续,为了山里孩子们的美好明天,陈银玉,这位两鬓已经斑白,为教育事业已经默默奉献了29年,现在依然还在奉献的优秀乡村女教师,已经到了收废品、捡破烂儿以此养家糊口的地步,也还在忠诚地为祖国而奉献着、坚守着啊!
陈银玉老师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上心灵最美的乡村女教师吗?大山无语。苍天无语。我们,不该无语。
2011年9月5日深夜写于第27个教师节到来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