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芙蓉龙的张家界脚印
发布: 2014-4-18 13:37 | 编辑: 张家界 | 来源: 旅游门户 | 查看: 2140次
这是位于芙蓉桥乡芙蓉桥村的一座山峰,山顶犹如被一把宝剑从中被“削”开,一侧山壁里,“镶嵌”着不少芙蓉龙的化石,隐约可见股骨、肘骨和后肢远端骨等。40多年前,住在附近的村民发现了这些“零零碎碎”的骨头,但谁也没想到这些不起眼的“碎骨头”竟然来自一个远古的种族。而这个种族的后辈恐龙,曾经统治地球1.6亿年之久。
尖锄刨出一个2.1亿年前的物种
1968年,家住芙蓉桥人民公社的彭长发16岁。彭长发的兄弟姐妹一起有5人,母亲生病,全家重担都落在父亲身上。
除了在芙蓉桥中学上学外,彭长发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在生产队的山地里栽红薯、种苞谷,以换取工分。大概从这一年开始,在生产队的山上,有人陆陆续续地从地里刨出一些灰白色的东西,像骨头,又像石头。
乡下人没文化,认不出那是什么,拣到了便扔掉了。彭长发也曾经挖到过——这些东西离地面只有几厘米,一锄头下去就能挖上几段来。
没人认为那是宝贝。2年后,在附近乡镇勘察铜矿的省405地质队听说这里有奇怪的骨头后,来到山上搞起了勘探。很快,他们发现那是一种不知名生物的化石,便向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寻求帮助。随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及古人类研究所的张法奎、邱铸鼎等专家闻讯而来。
为什么省城和北京的干部都来了,难道这些东西是宝贝?生产队里的群众既好奇又兴奋,议论纷纷。彭长发因为上了初中,有文化,经常被专家们请去帮手,一来二去,对当时化石的挖掘过程颇有印象。
“用尖锄一点点地刨,刨不开的就请石匠师傅用凿子一点点地敲下来,然后用石膏包裹起来。”彭长发用手比画着,为我们描述当时的场景。他说,有次挖到了一个“大家伙”,为了不造成破坏,专家们决定连岩石一起抬走。
“用了两根大竹杠,32个人抬了大半天才抬下山。”在彭长发眼里,专家们穿着普通,十分敬业——在大热天里,他们甚至经常打着赤膊在现场清理。
让彭长发印象很深的另一件事,是现场挖掘的村民报酬很高,他至今都还记得:一块八毛钱一天!而当时的工钱一般只有一毛多。
挖出来的这些石头疙瘩到底有什么用?彭长发也曾悄悄地向专家们打听,得到的回答是:科研用的。
挖掘持续了3个月的时间。化石随即被卡车运至省城长沙。
后来的记载显示,正是这次发掘,清理出一具芙蓉龙化石。该物种在随后的研究中,被认为是中三叠世的脊椎动物化石,距今已经2.1亿年。
多次发掘“还原”芙蓉龙样貌
1970年的发掘告一段落后,化石岩层并没有被废弃,而是被铁丝网等保护起来。在随后的年代里,这里多次引来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学专家。
由桑植县国土资源局提供的资料显示,1975年,张法奎等专家对芙蓉龙化石正式发掘,采得大量标本,绝大部分是属于芙蓉龙的,至少代表十几个个体——“几乎身体每个部分骨骼都有”。
让人惊喜的是,在发掘芙蓉龙的同时,张法奎还找到幻龙的一段脊椎骨和一段肢骨,他认为其特征和大小很像宋氏清镇龙,均归为中三叠世产物。他后来在其著作中这样描述了芙蓉龙的生活环境:在2.1亿年前的三叠纪中期,干旱炎热气候下,芙蓉龙在陆洋过渡的潮坪——潟湖环境中徜徉。
1981年,又一次发掘开始了。这次发掘的主要成果是:发掘并组成了3具无牙芙蓉龙化石骨架,分别陈列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和湖南省地质博物馆。
芙蓉龙化石经专家研究鉴定为恐龙原始始祖,属脊椎动物槽齿目原始初龙类,种名“无牙芙蓉龙”。
专家们研究后,初步“还原”出芙蓉龙样貌:体表披鳞,无甲板,头较小,背上有“帆”状装置。
芙蓉龙的几次发掘,让专家们感到极度振奋,一个让人亢奋的问题出现了:既然恐龙原始始祖出现了,那么这片土地上是否存在着早期恐龙形类?
带着这个疑问,2012年5月,中科院古脊椎所和湖南省地质博物馆的研究人员重新开展发掘工作。
但遗憾的是,此次发掘工作没有发现早期恐龙形类的化石材料。
尽管如此,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古生物研究专家童光辉依然高度评价这次发掘,认为“发掘工作填补了芙蓉龙解剖学信息的空白,具有重大的科研意义”。他还在发掘报告中书面建议,希望对巴东组地层进行更深层次的区域地质调查,因为“可能会揭露出更多的脊椎动物化石”——这意味着,在反复发掘40多年后,芙蓉龙化石层可能还蕴藏着让专家们着迷的东西。
芙蓉龙化石保护面临良好的机遇
芙蓉桥发掘出“宝贝”的事情披露后,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当专家们在为发掘出来的化石兴奋不已的时候,一些人也将黑手伸向了这处面积仅几十平方米的岩壁。
数年前,有专家在勘测化石层时曾断定,芙蓉桥应该还有几具芙蓉龙。其中一具仅在地下数十公分。为防止外人前来偷挖,当地政府于2001年将该地用水泥封了起来。然而,到了2005年,它仍没逃脱被人盗走的厄运,只留下一个棕红色大坑。
目前芙蓉龙化石层的保护到底怎么样?14日,记者在位于山顶的发掘核心区域看到,这里已经完成了金属网格围栏、保护区大门、保护棚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安装有监控系统。而在山下,一座精美的芙蓉龙陈列馆已经建成。
桑植县芙蓉龙地质遗迹保护区管理所所长谷爱国介绍,芙蓉龙化石地质遗迹保护区已被国土资源部批准被张家界国家地质公园四大核心保护区之一,产地范围北接水塔凼、东达窑湾里,南抵酉水河,西连芙蓉桥乡,直线距张家界地质公园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区20平方公里,总面积0.58平方公里。
他说,最近几年,国家和地方政府一直在花大力气保护芙蓉龙化石产地,比如2007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批准湖南桑植芙蓉龙化石产地地质遗迹保护项目(一期),投入240万元保护资金;2009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批准湖南桑植芙蓉龙化石产地地质遗迹第二期保护项目,投入700万元保护资金。
“芙蓉龙化石是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将永远在地球上消失,留下千古遗憾。”谷爱国说, 根据《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规定,芙蓉龙化石属于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为了更好地保护好这些国宝,今后将进一步完善芙蓉龙陈列馆陈列内容,清理和保护好发掘出的化石,保持化石埋藏地原貌,供科研、科普、参观。而桑植入选首批国家重点化石产地,无疑将极大地促进这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