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旅游年:秀美南疆 海韵风情北部湾
发布: 2013-4-02 22:08 | 编辑: 张家界 | 来源: 旅游门户 | 查看: 2162次
国家旅游局将2013年的旅游主题定为“中国海洋旅游年”,这一主题的确定既符合国家战略需要,也顺应着海洋旅游迅速发展的客观需要。为吹响海洋旅游扬帆起航的号角,为期八天的“中国海疆旅游万里行”广西站在中国大陆海岸线的南端起点防城港市拉开了序幕。
从防城港到钦州,再到北海,这三座海滨城市犹如一颗颗明亮的珍珠,连缀成广西北部湾浪漫多情的海岸线。在古渔村品尝古法烹饪的绝味海鲜、于沙滩篝火中欣赏京珠姑娘弹奏的独弦琴,黄昏银滩漫天的碎金洒在起伏的海面……北部湾的蓝,散发着小家碧玉的隽秀和温润,又带着几分未经雕琢的质朴和野生气息,让每一个曾经到访的人都无法忘怀这片海疆鲜为人至的风韵。
防城港:独弦琴弹奏着渔家小调
抵达防城港的时候已经接近傍晚时分,旅行车载着我们穿过大片大片青绿色的稻田,南方三月的早春气息弥漫在空气里。“我们先去 山古渔村看看,运气好的话能尝到渔民今天出海带回来的海鲜。”前来接待的黄大哥说道,他有着岭南人特有的热情。从他口中得知这座拥有70多户人家的渔村从明末清初便安居于此,幽林、古堡和碧海共生,在海浪的拍打下已经屹立300余年。
我们刚下车,村长和打扮一新的渔家小妹就在村口热情地迎接我们。村长是一个粗壮的中年汉子,被海风吹得黝黑的脸庞上始终洋溢着憨厚而灿烂的笑容。他带领我们转过几条窄窄的由青石板铺就的巷道,来到村后一片滨海原生态红树林。古木参天,树影婆娑,行走的步子一声声敲打着青石板,清脆的脚步声好似从远古走来,宛如我们好奇的心在林间追寻渔村的历史。穿过树林,来到观潮台上欣赏随风肆意飞舞的浪花,看着一朵朵浪花凌空飞起,又散落四处。放眼望去,惊涛骇浪的海面上星星点点飘荡着数叶古旧渔船,动静相宜的美景不禁让人感慨沧海桑田。
夜晚如约而至,渔家灯火随着天边星光点点亮起,海风送来农家烟火与美食的气息:肥美鲜红的海蟹、敞开外衣的鲜贝、洁白柔软的沙虫;人们的谈笑声、海浪的喧哗声、海风的呢喃声和后厨传来的煎炸烹炒声融成一片, 声影交织成一片远离尘世的渔家夜曲。
然而,防城港的海滨旅游魅力远不止于此。第二天我们起了个大早,来到防城港港口搭乘游船出海,体验了一把“上山下海又出国”的奇趣妙旅。由于地处南疆边陲,防城港很早就开发了集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越南下龙湾海上旅游航线,线路从防城港港口出发,途径江山半岛、京族三岛直抵下龙湾。这条航线的前身是越战期间传奇的“海上胡志明小道”,当年中国的援越物资就是通过这条秘密通道源源不断地运往越南海防,见证了一段岁月的战火峥嵘,也是中国海洋旅游一张独有的名片。
防城港另一张引人入胜的名片大概要颁给居住在京族三岛上弹得一手好琴的京族姑娘。京族在15世纪末从越南涂山追逐鱼群迁徙而来,是一只以海为生的海洋民族,至今一直居住在防城港东兴市的京族三岛上。岛上的沙滩绵延15公里,沙粒粗细匀称,洁净金黄,固有“金滩”美誉。来到金滩又是一个黄昏,晚霞满天,朵朵白云被风撕开,化成金色的羊毛覆盖在西天的边际。浪潮一波一波往后退,湿润的沙滩显现出一地的碎金。美丽的京族少女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还搬出了村里最珍贵的乐器——独弦琴。这一古老的乐器仅由一根弦制成,以大竹管为琴体,但她伫立在海岸上开始演奏时,只听清澈明亮的琴声如泣如诉,与滔滔海浪的奏鸣相和,令人如痴如醉。
如果你在早上来到京族三岛,不可错过京族渔民拉大网捕鱼的壮观场面。大网长达千米,由村里各家集资购买。拉大网时,众人将重约四千斤的大网抬到海边,乘船到沿岸浅滩将渔网下放,形成半月形包围圈,几十人从早至午间12时才将大网收回沙滩,鱼虾跳跃,收获颇丰。
钦州:观潮起潮落,听海豚高歌
出发前往钦州前,我们专程驱车去了东兴竹山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起点。隔着茫茫的北仑河水,对面茫茫红树林的尽头就是越南的芒街市和万柱海滩。历史上竹山港曾是中国与越南一个热闹的通商口岸,如今繁华散去,爬满青苔的界碑上“大清国钦州界”几个字依然清晰可见,依稀可辨当年的沧桑荣辱。
钦州古称安州,距今有着1400年历史,地处北部湾中心位置,是广西沿海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漫长的时光给钦州这座边陲古城留下了恒河沙数的厚重历史记忆:冯子材故居的一抹苔痕,几级石阶,都透出庄严的气节;刘永福旧宅镂花的朱漆小窗,幽深的暗道,掩映着岁月深处的谜底……或许正是沾上了地灵人杰的气息,钦州的海与别处大为不同——这里生活着世界罕见的中华白海豚。说是白海豚,实际上这一极具灵性的物种共有白、灰、红、蓝、紫五种颜色,它们成群结队地游弋在位于钦州南面的三娘湾。
到达钦州这天是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向导兴奋地告诉我们这样的天气最适合出海观海豚,“中华白海豚喜欢追逐阳光,它们常在天气好的下午结伴巡游。看来你们运气很不错。”她说。三娘湾是一处僻静的海滩,沿岸的马尾松站成一片密林,一张张吊床悠悠荡荡地摇晃其中,不少游人从海水里出来,湿淋淋的身子往吊床上一躺,悠哉无比。当然,更多的游客和我们一样,都为白海豚慕名而来。我们踩着延伸至海中央的浮桥登上快艇,八人一船,在极度兴奋的心情下划开波浪向更深的海域驶去。
掌舵的船夫原是当地渔家人,说着一口我们听不懂的方言。船上每人“长枪短炮”在手,盯紧了海面时刻准备抓拍跃出的海豚。快艇时快时慢地逡巡,五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时间飞快流逝,海豚依然不见踪影,大家等得焦急,回身询问船夫,他也只是摇摇头。其他的船只和我们一样无望地飘荡在海面上,等待着调皮的海豚不知什么时候跃出海面。“今天怕是看不到了”,“海豚今天比较害羞啊”就在大家都准备放弃时,一个白色的脑袋在我们的船边的波浪中浮现出来——“看!海豚!”大家纷纷举起镜头,跟这位姗姗来迟的朋友打起招呼。随后,海豚三三两两地浮现,阳光照耀下它们白色的身影反射出仿若宝石的斑斓光芒,虽然没有想象中成群结队跃舞于海面的壮观,但也足以让我们不枉此行。
北海:藏在椰风海韵中的逍遥
旅途的最后一站来到北海,一直就听人夸赞北海的银滩,今日终于能得一见。或许是为了延长我们的期待,当地的向导推荐我们先去金海滩红树林。本来带着几分急躁,一看到沿着海岸线生长的茂密绿荫心情便立刻开阔起来。光是那么远远地眺望,就可见海面上浮动着苍翠欲滴的簇簇红树林,根须纵横交错,千姿百态。沿着专门为游客设计的竹制栈道进入湿地,脚下摇摇晃晃的“草排”走起来别有趣味。在成熟的红树林旁,我寻到几株头顶绿叶的幼苗,却又被泥水间物体的跳动扰乱了眼神。原来,红树林下的滩涂地上生活着许多跳跳鱼与招潮蟹。正如其名,跳跳鱼在低矮的枝丫间蹦来跳去,而雄性招潮蟹则会在求偶时挥动起盾牌般的螯,咣咣作响。每当日出日落,三五成群的白鹭踮着足尖,挥舞着翅膀在天与海的键盘上弹奏着大自然的钢琴曲。目光越过这片海上森林的尽头,长天与海水融为一体。
终于来到银滩时,日光还未散去,长长的海滩在蓝天下蜿蜒铺展着洁白的躯体和妖娆的曲线。大家都迫不及待脱了鞋,卷起裤脚向沙滩上奔去。只有亲身来过,才能感知银滩真正的魅力。赤足走在洁白的海滩上,海风习习,椰风阵阵,脚下的细沙柔软如同面粉,用手捧起一把晶莹洁白,让它从指间缓缓流下,那一瞬间我仿佛领悟到了什么,却又被旁边游玩人群的嬉闹声分了神。晚餐就在银滩一旁的侨港镇渔港解决,脚上沾着的银沙还没洗去,眼前就已摆满了丰盛的汤汤盘盘。吹拂着轻柔的海风,啜饮着海鲜泡制的土酒,大嚼生猛海鲜的同时,别有一番惬意的感受。
北海的海韵绝不仅只有迷人的自然风光这么一层,它也在历史变迁中沉淀出了一座海滨城市独有的绝代风华,北海老街就是诠释这一切的最好注脚。
“我嗅到了海水的气息!”正行走间,同行的旅伴发出惊叹。是的,循着气味望去,老街的尽头就是起伏的海水。走过很多老街,这确实是我所看到过唯一的一条推开窗户就看见海的骑楼老街。始建于清末的老街很美,沿街全是中西合璧的骑楼式建筑,墙面的拱券、窗柱的雕线线条流畅,工艺精美;或方或圆的廊柱气势恢宏,风骨独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曾是北海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店铺鳞次栉比,中段的店铺主要经营来自苏杭的绸缎,东段的店铺叫卖产自当地的海味干货,缆绳、渔网、风帆布等渔具用品则为接近外沙港口的西段店铺所专卖。如今,老街上新开的咖啡店和酒吧与老式的店铺相映成趣,木板拼成的店门朱漆早已剥落。长长的拱形门廊过道下,白发阿婆躺在竹椅上小憩;三角梅盛开的深巷里传来孩子的哭声,男人们围坐在地上打牌,嬉笑着打望往来的游人。透过巷子,可以看到茫茫的海水在路的尽头起伏。
从红树林到银滩,从海港鱼排到骑楼老街,北海的逍遥时光藏在椰风海韵中,随着潮起潮落,在游人的心里拍打着余韵悠长的节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