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ENGLISH】【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本站公告] 张家界旅游资讯 | 省内旅游资讯 | 国内旅游资讯 | 国际旅游资讯 | 政策法规 | 地方工作

  你的位置:张家界旅游网 >>旅游资讯 >>国内旅游资讯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学者建议:用新媒体拉近与游客距离

发布: 2011-6-04 11:39 |  编辑: 张家界旅游 |   来源: 旅游门户 |  查看: 2120次

一段时间里,与网络文化相关的似乎只有无厘头、恶俗炒作、一夜成名、自曝隐私等低俗文化现象,文物、诗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这些在时间的流逝中从大俗变大雅的文化,似乎和网络很有距离感。不过,目前它们正在放低姿态,小心翼翼亲近网络这个21世纪加速崛起的科技巨兽。几番秋波放送,几位典雅精致、古韵深厚的“老人家”,居然尝到了甜头——“这新玩意似乎能帮助自己活得更有名、活得更长久”。

微博聊天--“ 推倒 ” 故宫院墙

“这里,有你想知道却不曾了解的故宫;这里,有最新鲜、最及时、最靠谱、最给力的故宫。”有谁能想到,用上“靠谱”、“给力”这么新潮名词做开场白的是古老庄严的故宫,而且,这样亲切的“招呼”是在微博上打的。

“宫叔,最近咱故宫有没有什么特别点儿的地方?或者有意思的展览什么的?我之前去过,现在又想去看看,找您推荐一下。”又有谁能想到,和故宫这么随意“搭话”的,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北京市民,而且这样的“搭话”马上就能得到故宫博物院轻松诙谐的即时回应。

虽然,最近故宫被盗,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新闻,但是,宫叔的威望还在。自年初宫叔微博开通,粉丝和围观人数还在高速增长着,现在每天有将近3000人收录他的微博内容,连很多常年“宅”在网上的职业网民,都被故宫“萌言萌语”的“发微”给吸引了,直呼这是他们见过的“最可爱的官方微博”,故宫立刻有了“宫叔”、“宫哥”、“故故”等各种昵称。

故宫利用微博介绍宫内藏品来历、古建故事、皇帝生活……每天更新4条以上,内容不定,语言风格也不定,有时深沉儒雅,有时诙谐幽默。碰到网友提出的古怪问题,宫叔不急不恼,语气淡定。每天除了和大伙聊天,总不忘“晒家底儿”,比如“翠卧牛,清,高6.6cm,长15.1cm,宽7.7cm。卧牛翠质,微透明,头、角及身体的一侧留有深黄色玉皮,黄绿相衬,色泽极美。此件目前珍宝馆在陈。”从提供的网址点进去,有关这件展品的来龙去脉介绍得清清楚楚。如果你有疑问,转身出来接着问宫叔,人家还和你耐心讨论,不急不躁。据说博主是故宫博物院办公室负责公共信息方面工作人员组成的3人团队,爱网络、懂文物是他们的共同特征。

据网站监测显示,故宫微博粉丝的日增长量最高达到40万,一天的增长量相当于故宫11天的游客总数。微博一下子让从前高高在上的国宝珍品和大众拉近了距离,更多的年轻人通过和“宫叔”平实幽默而非晦涩的学术语言的答疑解惑聊天,从一直浸淫在充满武侠功夫、宫廷恶斗肤浅的所谓历史接触中走出来,对真正的中国文物历史产生了兴趣。

看到网络互动的“微力”巨大,故宫的“晒家底儿”也与时俱进。比如,情人节“晒”象征美好姻缘“子刚”款青玉合卺杯藏品,关照中国古老节日和习俗,也关照现代节日和潮流。

古老故宫搭上现代科技舰船,艰深的文物历史配上轻松幽默的解读。“宫叔”们几个月的辛苦和快乐,收到了巨大的成效。难怪四川博物院的李江涛感慨,微博为我们推倒了古老、神秘的博物院这堵墙。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这是“古老的文明与现代网络擦出了美妙的火花”。刘思敏还建议,不仅仅是故宫,中国的长城、秦陵兵马俑和敦煌莫高窟等很多名胜古迹都可以尝试用新媒体拉近与游客的距离。这不仅可以提高旅游景点的知名度,还可以吸引很多“宅”在家中的年轻人走出家门,走进历史古迹,增进他们对中华文明的认同和理解。

网上诗会--古老的诗歌在 “ 复兴 ” ?

诗歌尤其是古典诗词和网络世界似乎永远不可能交集,然而有谁能想到,前不久在长沙举办一个诗歌大赛,平台就设在网络上,却出乎意料地收到12万首参赛作品,而之前在线下举办的同类诗歌赛事能收到1万首就已经很不错了。

是人们突然间对诗歌重新感兴趣了吗?事实是,为大赛铺出金光大道的却是一直让诗界精英们“不屑”的网络,12万首诗有近10万首是网络投稿,大赛之前,有超过500万人次登录浏览大赛网站。谁能想象在现实中,一件事情能有500万人围观,如果是线下送作品,或是普通邮寄,这场大赛需要多少工作人员都不得而知。

其实,诗歌早就在网上“呼风唤雨”了,从北师大诗歌研究中心办的中国诗歌网,到综合网站读书频道的诗歌论坛,从民谣到古诗词,中国的诗歌基础庞大,不然李白杜甫不会成为人人皆知的“明星”。

曾经很多人预言,网络将成为纯文学的墓地,古典诗词在网络想像中,似乎将更无空间。然而,在仔细浏览过几大诗词网站后,发现借助网络,诗词不但没有消亡,还有了复兴迹象。

经常泡在网上作诗并结交了大批诗友的业余诗人古岛称,其实网络给古典情结提供的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空间,比起现实中更没有功利,而且,交流是没有地域限制的,全世界爱古诗的人都能随时集聚,这在中国古典诗歌最鼎盛的朝代里也难实现。更重要的是,网络上相对自由和松散的状态,降低了古典诗词与普通人之间的“高门槛”。

据了解,网络的出现给几近消亡的诗词创作带来巨大的复兴契机。近10万首的网络投稿,让主办方自得地宣称,《全唐诗》收录的诗作才4万多首。10万首里有多少首好诗尚不能断定,但是,至少10万个诗歌爱好者在其中享受到发布自己创作诗歌的美妙感受。人们在网上创作、发表、评论,不计毁誉,不计稿酬,让诗词这种典雅抒怀、怡情养志的“贵族化”表达方式,全然走进真正的民间。

“ 非遗 ” 永存--唯数据库 “ 最好使 ”

国家自实施“非物质文化抢救工程”以来,就以最大的投资,在全国各地建设“非遗”数据库。每年由政府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培训班”在国内各个省市里举办,并出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软件使用手册》等相关资料,数据库已然成为“非遗”永存的唯一留存去处。

现在,国家非遗保护都是从“普查”开始,巨量的非遗需要完整保护,不能只是文字记载。即便是文字记载,巨量之下如何留存是很大的问题,更何况现在需要的是文字、录音、录像等立体保护方式。

比如,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从原始数据采集开始。普查人员用了7个月时间,深入贵州黔东南地区16个县市,穿行1万多公里,全面、深入、系统、科学地记录了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苗绣、芦笙制作、芦笙舞、鼓藏节等苗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最具代表性的项目。这些承载着苗族历史、文化、情感的影像,不仅帮助苗家儿女珍藏和还原来自祖先的记忆,还能够让更多人通过影像领略苗文化的魅力,感动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深厚内涵。然而,这些文化遗产单靠博物馆、史料记载很难永久保存,数据库成为“非遗”保护的不二选择。

在数据库里,非遗的分类非常细,从民间文学、民间戏剧、民间音乐,到民间杂技、民间舞蹈,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种类中所有的内容。重要的是,所有非遗内容都可供所有人随时查询,这样的方式,不仅是便捷的保护,更是便捷的传承方式。

相对于古典文化的传播,网络可能就是最大化的传承、保存,甚至复兴的便捷方式。网络对于古典文化来说,只是路径,但是,有效的传播力能帮助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玩意活得更有名、活得更长久。其实,著名戏剧家魏明伦一直在说“我们要让时尚来托举古典,让古典来优化时尚”,想来也是这个意思。(张楠)

TAG: 新媒体
打印 | 收藏此页 |  推荐给好友 | 举报
上一篇 下一篇
 

评分:0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张家界三维地图
张家界-湖南张家界-张家界旅游-张家界景点-张家界酒店-张家界旅游线路-张家界旅游网-张家界旅游网-zhangjiajie
张家界市信息协会承办 张家界旅游网 shuire@gmail.com 邮编:427000
Copyright (C)2010-2024 www.cn-zhangjiajie.cn Build By ZJJY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张家界市高盛澧园给力大厦23B03 E-MAIL:shuire@gmail.com
本网站常年法律顾问: 0744-8362222 8298777 湘ICP备2024057124号-1

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1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