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武陵源“以旅带农”秋景迷人
发布: 2016-9-26 08:42 | 编辑: 张家界 | 来源: 旅游信息 | 查看: 246次
9月20日下午,武陵源区协合乡协合、李家岗、抗金岩、龙尾坝等数个村落的张家界“湘阿妹”绿色食品有限公司1800亩宝峰山菜葛综合产业园里,菜葛长势正旺。位于协合村的食品工厂里,工人忙着加工分装,一片占地3000多平米的葛粉加工厂房正拔地而起。未来,这里每年将产出3000多吨菜葛,产品送入蔬菜市场、特色餐饮店及“湘阿妹”旗下的十余家旅游特产超市,满足中外游客和市民对张家界特产葛根的需求。
9月21日上午,在协合乡杨家坪村禾田居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翻晒铺满村部大院和附近村道的几万斤稻谷,采摘20余亩荷花园里成熟的莲子,在长满茄子、辣椒、丝瓜等时令蔬果的十余个大棚里除草,为蔬菜地覆盖地膜……田间地头是一张张洋溢着丰收喜悦的笑脸。从这里产出的果蔬,除了供应禾田居度假酒店所需,还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以每周一次的频率远销长沙、深圳、广州等地。
同样繁忙的景象还出现在该区中湖乡4000余亩鱼泉贡米优质水稻产业基地里、天子山镇400余亩剁椒产业园中……秋分时节、丹桂飘香,武陵源区乡村处处迷人秋收风景。
“以前两口子靠耕种家里的八九亩地讨生活,农闲时候打打零工,一年辛苦下来手头就有个一万多块。现在土地流转给公司,不用自己种,不用操心买种子、买化肥这些事,每年3800块租金旱涝保收,市场米价高收的还多。我们两个还在公司做工,工资一年能有两万多块,月月都有活钱用,比以前好多了。”在禾田居生态农业种植园里务工的杨家坪村村民老王告诉记者。村里像老王这样的村民还有30余位,通过土地流转、公司聘用,他们不用远离土地和家园,生活改善了,还有了长远的保障。
宝峰山村村民刘双是一个有眼光的人,自从“湘阿妹”来村里发展宝峰山菜葛项目,他便一直跟着学种这种葛根新品种。在他看来,这种由湖南农科院的专家针对张家界研发,可以直接端上餐桌的蔬菜型葛根产品肯定有前景。如今,自家地里的菜葛每年能有两万多元的毛收入,在“湘阿妹”公司打工每年还能挣两万多元,40多岁的刘双告别了以前的拮据生活。
以旅带农、项目带动、品牌发力、打造特色产业。2013年以来,围绕全市农业523行动计划,武陵源区相继出台《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奖扶办法》《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指导意见》《关于整区推进旅游扶贫建设美丽乡村的决定》等措施意见,大力开展旅游扶贫工作,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在农村脱贫摘帽阔步前行的同时,更造就了一个个地域生态农业品牌。
在2016年武陵源区“一乡一业、多村一品”生态旅游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计划书里,记者看到,天子山、中湖、协合、索溪峪4个有贫困人口的乡(片区)各有一个特色产业项目目标:建成天子山剁辣椒产业园项目,其中辣椒绿色生产基地面积400亩、加工链一条,年加工能力达200多吨,搭建农超、农旅销售平台,带动辖区202个贫困户628人收益;建成中湖鱼泉贡米优质水稻产业链项目,其中绿色基地面积4400亩,加工链一条,搭建农超、农旅销售平台,带动中湖10个村723户2479名贫困人口收益;建成协合绿色菜葛产业链项目,其中绿色基地面积700亩,加工链一条,搭建农超、农旅销售平台,带动协合乡8个村565户1777名贫困人口收益;建成索溪峪西兰卡普产业项目,其中200人规模的生产加工基地,搭建销售平台,带动索溪峪片区9个村、协合乡3个村466户1463名贫困人口收益。
如今,这些项目早已成为现实甚至远远超出计划预期。以协合绿色菜葛产业链项目为例,其绿色基地面积已达超出计划面积1100亩,依托基地和农户,依靠近亿元的葛根市场需求,张家界“湘阿妹”绿色食品“宝峰山菜葛”品牌正崭露头角。
民间有句俗语:“一团乱麻,找出线头”。以旅带农、农旅深度融合发展特色产业,便是武陵源区就农村产业发展、精准扶贫找出的那根线头,牵出的,是一个个生态农业大品牌,勾勒出的,是武陵源区“产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