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旅游业关键词:旅游生活化
发布: 2015-2-02 12:32 | 编辑: 张家界 | 来源: 旅游门户 | 查看: 281次
旅游业是朝阳行业,以前将旅游视为“常态”,现在更是将旅游“生活化”,比原来的常态更进一步提升了空间,这样下结论是否有理?或许台湾旅行社的成功经验是一个有力的论据。
近日,在某个论坛上听到台湾著名的雄狮旅行社的经验分享,惊讶于雄狮目前的定位:把旅游产业做成生活创意产业。面对纷繁的竞争,旅游如何“生活化”是业界突破瓶颈的共同命题。这与该观念与做法不谋而合的是万科等地产商们在打造旅游度假产品的理念。
房地产商不断走向旅游业,有很大的客观原因,是两大产业在资金链条上可以相互弥补,互为补充,也有原因是在以前的城市规划中有硬件配套的规定,一定规模的社区地块配套中必须要有酒店的规划,于是很多地产商介入旅游便从“酒店”开始。随着大规模的房地产项目拿地、审批不容易的硬伤之后,地产商开始迂回投身到“旅游地产”圈中,如观澜湖、万达、万科等。一直将住宅做为“主业”的万科集团,在全国范围内也有了全新的旅游度假村的尝试,如惠州万科城、吉林的松花湖度假村,落户于清远的万科城“花园里的鱼度假村”,也开启了一种“旅游生活化”的度假模式,用造家、家常、日常度假的家庭方式来打造有益于身心健康、休闲生活的部落。
旅游与地产的快速增长有一点是相似的,都是被“人口红利”推动起来的产业,不同的是前者是满足了温饱之后的“奢侈品”但实质上却花费低微的“消费品”;而后者虽然是“刚需”,却是起点非常高、耗时长、积攒时间最长的消费品;前者是可以冲动型的消费品,而后者往往需要谋划很久、打持久战的消费品。但是这两个行业发展到当前,单单靠人口基础庞大来支撑显然不容易赚钱,行业发展已然从原来的“聚众时代”进入到“分众时代”,要靠细分市场,因此对人口结构、社会经济结构的研究和判断便显得异常重要。
相对城市边缘或山水资源有一定优势的区域来说,房地产大盘、大配套(学校、医院或健康设施等)有一定的难度,配套齐全了也就具备一定的优势,因为恰好吻合了“婴儿潮”、“结婚潮”、“银发潮”之后的住宅需求,而引发的对休闲旅游生活的需求。因此,作为一个“度假村”的概念,不仅同时满足了酒店“一价全包”式的度假需求,也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社区业主的休闲生活需求,如此一来,游乐的生活化确立了“全时、全季、全家庭的度假”模式。而说到底,大家要做的就是以旅游生活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度假村其实就是围绕休闲旅游为核心的垂直领域,从儿童到家长到长者,覆盖了全家人的需求。
一年工作又将结束,看到了林林总总的业态,游客强调要深刻游,无非就是要介入到目的地的生活空间之中,这种进入当地常态化的生活空间之趋势何尝不是“旅游生活化”的欲望;据此判断,2015年旅游的关键是将旅游“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