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ENGLISH】【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本站公告] 张家界旅游资讯 | 省内旅游资讯 | 国内旅游资讯 | 国际旅游资讯 | 政策法规 | 地方工作

  你的位置:张家界旅游网 >>旅游资讯 >>省内旅游资讯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湖南炎陵入评“中国深呼吸小城十佳”探析

发布: 2014-6-30 23:11 |  编辑: 张家界 |   来源: 旅游门户 |  查看: 2197次

建设生态文明 只为青山绿水

六月,山峦黛青,层层叠叠;溪水淙淙,清澈引人。远离城市的喧嚣,撤步滚烫的水泥地,呼朋引伴,相约一起,到炎陵,深呼吸。

多年来,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十大县域旅游之星、全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县、美丽中国示范县、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中国绿色名县……一块块金字招牌,让炎陵人引以为荣,也让众多远足之客在这里驻足休憩。 马年的5月18日,炎陵再一次荣获“中国深呼吸小城十佳”的美誉,给这个美名远扬的小县城又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弹丸小城,偏隅湘东一角,缘何备受世人青睐?有限的资源,尚不完善的交通条件,又怎样打造出一个富有青山绿水的生态绿洲?带着长长的问号,我们走进了这个遗传着古老气息的神秘小城。

一、“生态立县”,一个立足长远的战略抉择。

绿色,是当今炎陵最生动的颜色,但炎陵的绿色生态之路却曾历经坎坷。“战争时期献人头,建设时期献木头”,这是炎陵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的真实历史写照。从新中国刚成立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处于初始时期,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这个年代的炎陵成为了时代的输血者。由于过度采伐,境内山头林木日渐稀疏,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地质灾害逐年增多,自然环境不断恶化。林去灾来,痛定思痛,严酷的现实逐渐唤起了决策者们的觉醒。

1、政府规划,大力造林

本世纪初,该县审时度势,委托湖南农业大学编制《国家级生态县建设规划》,2003年,该县开始实施“生态立县”战略,虽然决策者换了一届又一届,但这个战略定位始终没有改变。

十多年来,每到造林季节,到处是造林绿化的壮观场面。全县直接投入林业建设和保护的资金达1.6亿元,年均造林3万亩以上。全面禁伐阔叶林,退耕还林3.8万亩,森林蓄积量由700万立方米增至800多万立方米。

2、还权于民,护绿养林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离不开群众的广泛参与。为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解决林权不明晰、权益分配不均等问题,该县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放林权新证9万多本,家庭承包林地面积193.8万亩,承包到户率达91%,未到户的100%实行均股、均利。林权制度改革后,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农民经营山林的热情高涨,一度光秃秃的山岭再度披上绿装。炎陵的林改经验还在在全省得到推广。

2011年,炎陵县下村乡获国家环保部命名,成为全市首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其他15个乡镇(农场)全部获评“省级生态乡镇”,并通过国家级生态乡镇验收。全县202个行政村中,有省级生态村20个、市级生态村10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神农谷,保存着华南地区面积最大(10万亩)的原始森林,其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达13万个/立方厘米,浓度居亚洲之首。

二、低碳发展,经济与生态并行

作为生态旅游大县,如何既发展经济又不影响生态环境?经反复科学论证,决策者最终选择了低碳绿色发展的道路。

1、抓治理,促转型,还清历史欠账。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引资心切,炎陵曾引进一批见效快、能耗高、污染大的项目。20多家铁合金企业,曾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年上缴税收6000多万元,在该县经济收入中占比超过30%。走过昔日的辉煌,如今,这些企业由于设备陈旧、污染严重,对环境造成的长远伤害日益凸显,已完全不符合“绿色低碳”的发展要求而被逐年淘汰。

近年来,炎陵以“天上不冒烟,空中无异味,地上不流污水”为目标,下大力促使企业转型升级。淘汰一批铁合金企业,对烧煤的陶瓷企业,则采取“以奖代补”办法,引导其对炉膛进行改造,实行煤改气。目前3家陶瓷企业的4条生产线已成功改造两条,另外两条正在改造中。全县40多家企业完成治理改造,园区近百家企业全部实现达标排放。通过转变粗放型发展模式,贯彻落实绿色发展方针,该县工业企业已步入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低碳”之路。

2、严把关,拓新路,拒绝再添新伤

严把“准入关”,杜绝污染源。2011年,一个广东老板计划投资5000万元,在炎陵兴办一个废铜冶炼回收项目,并保证年缴税收5000万元以上。5000万相当于该县当时年税收的三分之一,但为了避免重蹈“污染—治理—污染”的覆辙,该县的决策者仍“忍痛割爱”。

2012年,沿海一位老板准备在炎陵兴办一家废旧轮胎回收项目。按照规划,几年内便可形成一个有20多家企业的产业集群,建成一个专业产业园。一下引进这么庞大的产业群,确实很诱人,但该县同样将其拒之门外。

生态低碳建设的推进和项目准入环保“门槛”的提高,不仅没有影响该县的招商引资工作,反而促成了“洼地”效应的形成。该县现已初步形成纺织、新材料和农产品加工三大绿色环保产业集群。2014年前5个月,全县就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29.4亿元,同比增长17.5%。

三、综合整治,“绿色旋律”高扬

污染不仅仅来自工业,农业污染、养殖污染、生活污染等同样不可小视。为了还原青山绿水,炎陵县委、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联合发力,打响了一场全方位的环境综合整治战。

农业污染、养殖污染由于是“面状污染源”,所以难监测、难控制、难治理。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难题,炎陵县划定了畜禽禁养区,对违规养殖场一律关闭、搬迁。去年,有人在霞阳镇的畜禽禁养区内,修建了一个上规模的养殖场,很快被责令关停。在非禁养区,利用新建的8300多个沼气池,将养殖场产生的粪便予以“消化”,进入牧——沼——果——渔——粮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链,其综合利用率达95%。养殖区均建有污水处理系统,废水实现达标排放。

过去,农村居民的生活污水都是直接排放,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近年来,该县在人口分散地区建立单户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在人口较集中地区建立联户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全县现已建成人工湿地等农村污水处理系统5400户,让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控制面源污染,引导农民少用或不用农药和化肥,多用有机肥。通过引导规划,农产品的品质提上去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减下来了。如今,全县主要农产品中,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达29个,总种植面积达9.3万亩,占比为40.9%。在炎陵县鹿原镇洣西村的一块块生态湿地内,美人蕉、黑麦草等植物迎风摇曳。当地村民说:“这不是村里的绿化工程,而是一个个水环境‘净化器’,污浊的生活污水流经这里之后,就神奇般变成涓涓清流。”

2009年以来,该县开展“美丽炎陵,清洁家园”行动,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体系,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80%;医疗固体废物全部送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集中处置,处置率达100%;农村使用卫生厕所户数达5.4万户,普及率为91.37%。

条条江河能钓鱼,天天晚上见繁星……如今的炎陵已成为一块多彩多姿的生态宝地,她不仅仅是我们老祖宗的安寝福地、老百姓的宜居乐地,更是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到这里的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深呼吸”。(李立华)

TAG: 湖南炎陵 深呼吸 中国
打印 | 收藏此页 |  推荐给好友 | 举报
上一篇 下一篇
 

评分:0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张家界三维地图
张家界-湖南张家界-张家界旅游-张家界景点-张家界酒店-张家界旅游线路-张家界旅游网-张家界旅游网-zhangjiajie
张家界市信息协会承办 张家界旅游网 shuire@gmail.com 邮编:427000
Copyright (C)2010-2024 www.cn-zhangjiajie.cn Build By ZJJY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张家界市高盛澧园给力大厦23B03 E-MAIL:shuire@gmail.com
本网站常年法律顾问: 0744-8362222 8298777 湘ICP备2024057124号-1

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1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