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梅关古道 重温《梅岭三章》
发布: 2014-4-18 12:53 | 编辑: 张家界 | 来源: 旅游门户 | 查看: 2143次
春日,我和几位朋友来到位于赣粤交界处的梅关风景区,重走古驿道,感受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陈毅等开国元勋在此留下的战争痕迹,重温初中语文课本上那篇著名的《梅岭三章》。
天空下着绵绵细雨,踏着古朴厚重的石子路,沿着历史上无数中原人南迁的道路拾级而上,两旁成片的梅花虽早已凋落,满眼翠绿的风景及宁静的气氛却十分动人。
赣州大余县旅游局工作人员黄燕向我们介绍,梅关风景区是集“红色”“绿色”“古色”于一体的景区。这里有300多亩梅树,包括青梅、黄梅、绿梅、红梅、腊梅等多个种类,县里每年都会组织植梅活动。
始凿于唐朝的梅关古道,不仅是历史上中原汉人南迁的落脚点、连接南北交通的主要孔道,也是无数货物流向国外的“水上丝绸之路”,据了解梅岭古道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驿道。
梅岭景区最打动我的,是1936年陈毅与国民党对抗时的隐蔽处以及他写下的著名诗篇《梅岭三章》。在梅林深处的一个山坳,我们看见了一个用毛竹支撑起来的、高仅1米,面积只有2平方米的窝棚,再现了陈毅同志蛰伏草棚与敌人英勇周旋的历史画面。其上筑有《梅岭三章》陈毅诗碑和历史背景介绍碑各一座。
1934年,红军主力长征后,陈毅负责领导留守苏区的红军,在梅山,大余、信丰、南雄等地开始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1935年10月“北山事件”后,项英、陈毅和中共赣粤边特委机关转移到梅山,陈毅为摆脱国民党军的围剿搜捕,藏身于梅山中的岩壁丛莽中,利用一处山坳,用毛竹支撑一个窝棚居住。
1936年冬季,在国民党大余驻军中做“兵运”工作的陈海叛变投敌,与国民党军设计诱捕陈毅等同志。面对敌人的重重包围,日夜清剿,潜伏在丛莽间的陈毅触景生情写下了视死如归、气壮山河的革命诗篇《梅岭三章》。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当年陈毅写下这些豪迈诗句时弥漫在他周围的战火如今早已平息,但是老一辈革命家为革命、为解放出生入死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黄燕告诉我们,梅关风景区目前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很多中小学生来这里瞻仰参观,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我想,今天能来这历经历史沧桑、踏过无数车马的梅关古驿道,瞻仰革命旧址,怀念一代伟人,真是一种荣幸,是人生中的难忘记忆。(缪立芳 蔡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