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源国旅专职导游实行“工资制”
发布: 2011-6-04 11:14 | 编辑: 张家界旅游 | 来源: 旅游门户 | 查看: 2132次
组建专职地接导游队伍
4月初举办的四川阿坝藏州羌族自治州旅游重庆推介会上,阿坝藏州羌族自治州旅游局与重庆渝中区旅游局联合向重庆高源国际旅行社的九寨沟专职地接导游队伍授予了“高原之鹰导游服务大队”锦旗。值得关注的是,这支导游服务大队的导游,均与重庆高源国际旅行社签订了正式劳动合同,是有基本工资、有保险、享受带团补贴的“工资制”导游。
“专职地接导游招募计划于2010年8月正式启动,首批30多名专职导游完成相关培训后,已于3月9日进入九寨沟景区实地训练。第二批专职导游4月8日开始培训,已于5月上旬进入景区实地训练。”重庆高源国际旅行社董事长李季桃告诉记者,旅行社与首批进入实训的导游签订了劳动合同,导游可享受每月1500元的基本工资以及相关保险,此外还有带团补贴和相应的绩效工资。
作为川西九寨沟专线旅行商,重庆高源摒弃了由地陪负责旅游目的地导游服务的惯例,成立了专职的地接导游队伍。谈到为什么成立这样一支导游队伍,李季桃说,以往每到旅游旺季,重庆高源总面临两大难题:一是缺地接导游;二是一些地接导游服务质量不符合要求。而不断壮大的是重庆高源的组团量,几年前,通过高源到九寨沟旅游的游客总量每年超过3万人次,而今年,高源一天的组团量就超过1000人次。“今年,我们准备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设立营销机构,预计今年九寨沟组团量将达到8万—10万人次,需要配备专职地接导游100人以上。”李季桃说,与其花更多的人力、物力处理游客投诉,不如建立自己的地接导游队伍。于是,2010年8月,重庆高源国旅启动了专职地接导游招募计划。
给予导游基本保障的同时,重庆高源亦不忘规范导游队伍的管理。据了解,九寨沟分社完善了导游日常管理细则以及导游带团承诺书等相关制度,建立起导游基地、员工食堂。按照规定,所有专职导游必须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如上团统一着装、下团业余时间参加公司不间断培训、外出必须请假等。
专职导游队伍的建立,使得重庆高源的管理成本大幅上升。以100名导游计算,每个导游不含绩效工资每年人工成本及各种费用需2万元—3万元,全年投入总计接近300万元。目前,重庆高源国旅已投入上百万元用于导游队伍建设。但这在李季桃看来还不够,“上百万元乃至更多的投入都是值得的。”他希望,以“工资制”的方式保障导游的基本权利,增强导游对企业的归属感,以此减少因导游环节引发的投诉给企业造成的困扰。
“四不原则”促导游提升服务质量
记者了解到,加入“高原之鹰导游服务大队”的专职导游,必须坚守“四不原则”:不收回扣、不与购物点“暗箱操作”、不提“人头费”、不缩短正常讲解时间。为了将“四不原则”落到实处,重庆高源出台了相关规定:导游无需缴纳任何形式的“人头费”,导游不与购物中心及自费项目的销售方产生直接利益关系,而是由旅行社与购物中心签订公对公的合约,并由旅行社统一制定购物提成比例,形成公开透明的收入制度。
与此同时,重庆高源还将导游的再培训作为提升导游队伍素质和服务质量的重要内容。
重庆市渝中区旅游局局长李裕权透露,渝中区旅游局将联手阿坝藏州羌族自治州旅游局构建“异地联动、地区合作、部门联手、齐抓共管”的管理和监督体系,在市场竞争和市场安全环境方面给予保障,并在导游队伍的内部建设和宣传上给予支持。
导游“工资制”值得推广
重庆高源“工资制”专职导游队伍,引起了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大多数的旅行社将工作重点放在了扩大市场份额、大搞宣传上面,反而忽略了负责产品深加工、细加工的导游环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旅行社总经理分析,一些旅行社为了节省开支,只配备少量专职导游,在旺季时寻找大批临时导游应急,忽略了导游队伍的日常管理,影响了导游队伍的稳定和整体素质。而处于闲散状态的导游既失去了外界对其服务水平的有效监督,也失去了提升自身素质的动力。“工资制”专职导游队伍的建立,让导游与旅行社之间建立起劳资关系,有望改进旅行社粗放式的导游管理模式,促进导游职业的终身化,进而提升导游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李裕权建议,“高原之鹰导游服务大队”还应建立团支部、党支部和工会,让组织体系更完善,进而形成和谐的企业文化,让每位导游都有归属感。这样才能让导游的社会保障到位、管理到位,进而向导游的素质到位和服务到位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