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四大乱象:门票乱涨价 宰客时有发生
发布: 2012-8-29 09:27 | 编辑: 张家界旅游网 | 来源: 互联网 | 查看: 2173次
资料图 泱波 摄 中国旅游法草案27日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引社会关注。这意味着,今后我国整顿旅游市场秩序有望实现有法可依,旅游市场乱象有望得到改善。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突飞猛进,然而,零负团费、强迫购物、景区门票乱涨价等问题层出不穷,莫名其妙被拼团、游玩到某个景点就被告知要多收费、景区消费高得离谱……相信不少人都曾遭遇过这样的旅游陷阱,旅游乱象令人痛恨,更阻碍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中新网生活频道特地梳理旅游市场现存较突出的四大乱象,为广大游客提供出行警示,同时也让我们共同期待旅游法早日出台。 1.“零负团费”扰乱市场秩序,是旅游业一大毒瘤 所谓“零负团费”接团,是等于或者低于成本价的团费,即旅行社在接外地组团社的游客团队时,分文不赚只收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价收客。“零负团费”的本质是欺诈游客,非法牟利。 据重庆晨报2月24日报道,旅游业内人士以三亚为例,详细揭露了零负团费的本质。据介绍,在重庆,正常的三亚团价格2500元左右,包括1200元的机票,三亚当地地接团费600元,这两项加起来总共是1800元/人,这是旅行团里每个人的成本。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几百元,就是正常的出团团费,即2500元左右。 而零负团则比这个价格低很多,1800元/人的成本价,如果还要再减,只能降低地接团这边的费用,因为机票是没法再降的。旅游社以低于1800元/人的成本价出团,则这个即为零负团,低于成本价的部分为零负团费。 从表面看,这是一种让利消费者的行为。事实上,羊毛出在羊身上。在“负团费”运行模式下,有些目的地地接社不仅不向组团社收取任何接待费用,反而向组团社“买团”。为了有得赚,地接社会带着游客住偏僻宾馆、游冒牌景点、吃难吃的餐馆、去昂贵却品质低劣的商店,这些供应商都是与地接社有合作关系,他们为了保证客源,只得将大部分营业业收入都“返还”给地接社和导游,陷入了低价经营循环中,而游客则陷入高价陷阱。 可见,“零负团费”经营模式是旅游业一大毒瘤,它不仅让游客掉入旅游陷阱,带给消费者不良旅游体验,还会使旅游相关产业如餐饮、纪念品等陷入恶性经营中,这种不正当竞争方式不仅造成行业的混乱,甚至危害了整个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资料图 中新社发 张锐超 摄 2.强迫购物成旅游市场顽疾,仍有待根除 强迫购物、另行付费是旅游市场的又一顽疾,至今仍难以根除。“强迫购物”现象大多是在“零负团费”下所产生的,因为旅行社在接游客团队时,分文不赚只收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价,注定了其后必然会“节外生枝”,比如向游客增加自费景点和购物点赚取“回扣”和“人头费”等等。 2010年6月,退役乒乓国手、65岁的陈佑铭,疑因赴港游中,被强迫购物,与导游发生争执导致猝死。同年7月,香港女导游恐吓、要挟、辱骂、怒斥,强迫游客购物的短片网上热传,在社会引起很大反响。 2010年6月17日,香港旅游业议会为此发出最新指引,对内地赴港旅行团的行程表内容作出严格要求,规定行程表需列明香港接待旅行社名称和联络人资料,并在行程表上注明导游不准强迫购物,或强留旅客在登记店铺等。 新华社2011年4月28日报道,根据国家旅游局最新颁布实施的《旅行社服务质量赔偿标准》,我国旅行社首次面临按强迫购物次数对游客进行赔偿的严格规定,业内人士认为这将有助于旅行社行业优胜劣汰。 旅行者都知道,参加旅游团免不了要被迫消费,这已经形成所谓的“潜规则”,已是不争的事实,不同的只是有的旅行社稍微收敛一些,做的比较隐秘,而有的则明目张胆 无论是导游个人行为也好,还是行业“潜规则”也罢,这一不良风气已经影响旅游业的健康发展,需彻底根除。 资料图 中新社发 李克祥 摄 3.景区门票“三年必涨”,5A级景区进入“百元时代”挫伤游客积极性 今年恰逢景区门票价格调整“解禁年”,上半年,各地景区门票逢“节”必涨,5A级景区集体跨入“百元时代”,网友纷纷大呼“玩不起”,民众出游积极性受到打击。 据新华网4月24日报道,清明节期间,不少网民在网上发帖惊呼“门票又涨了”“玩不起了”。 有网民披露:江西省发改委3月31日公布的消息显示,实行一票制的井冈山景区门票由原130元/人次调整为160元/人次,同时实行淡旺季票价浮动:旺季上浮最高价为190元,淡季下浮不限。而曾经一度免费的山东枣庄台儿庄古城4月1日起正式涨价,门票由每张100元涨至160元,一次性涨价幅度达60%。 门户网站上一项超过1000名网友参与的调查显示,认为中国景区门票“太贵了,门票支出已经严重影响旅游热情”的网友高达89.2%,仅有0.3%的网友认为“门票不贵,物有所值”。另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网友可接受的5A级景区门票心理价位在100元以内,其中约有61%的网友认为门票价格应在60元以内。 北京网友“刘悦”说,自己临时起意想去天坛公园遛个弯儿,一看门票要35元,无法接受小时候只要5毛、1块的地儿现在这么贵,只得放弃。 网友“壹壹零”说,很多景区存在攀比心理,跟风涨价,现在不少名山大川门票动辄数百元,超过了很多民众的承受能力,最终会损失消费者旅游的积极性,损害大众旅游权益。 国内景区门票一涨再涨,究其原因,除了恰逢门票解禁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旅游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各地旅游开发单一、景区存“门票经济”依赖症等。 针对门票价格不断攀升的原因,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主任楼嘉军认为,除运营维护成本等,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景区的攀比心理和地方财政对门票收入的依赖是景区频频涨价的“三大推手”。 楼嘉军认为,目前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旅游景区发展产业比较单一,相应的旅游产业链还未完全形成也是景区产生“门票依赖”的重要原因。“游客在景区除了买门票外,第二、第三消费还比较低。没有在餐饮、旅游纪念品方面的消费增加,门票收入占游客在景区的消费达到80%-90%,多数景区事实上还停留在‘门票经济阶段’。” “‘你涨我也涨’的攀比心理和地方财政对旅游门票收入的依赖也是景区频频涨价的重要原因。”楼嘉军认为,部分知名景区对旅游资源具有“独此一家”的垄断性,涨价底气十足,加上部分“以旅游立市”的地方政府,存在“外地人的钱不赚白不赚”的短视心理,财政长期依赖门票收入,为景区提价大开“方便之门”。 景区门票三年必涨、逢节必涨等现象,不利于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唯门票经济”,无休止地大幅度提高门票价格,无异于杀鸡取卵,急需整顿。 资料图 中新社 张立波 摄 4.欺客宰客现象时有发生,“一锤子买卖”观念待转变 今年年初,三亚“宰客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差点令游客对三亚旅游失去信心。 旅游景区的消费比普通地区略高,一般人都能理解和接受的。但是如果当你付了超出平常很高的费用,但是却碰到缺斤少两、以次充好,说是海景房,却只有半个窗户能瞅见海边,花高价买了个假冒伪劣商品时,游客的旅游体验将会大打折扣,同时也表示游客作为消费者的权益已被侵犯了。 更值得注意的是,各地景区的这种宰客现象屡见不鲜,大家似乎见怪不怪。只有曝出像三亚“宰客门”这样:3个普通菜要价4000元,一条鱼价值6000元的新闻,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欺客宰客现象时有发生,这跟景区当地商户“一锤子买卖”的短视心理有关。据新华网2月9日报道,一些资深旅游人士介绍,不少地方旅游业发展都经历了由旅行社组团为主,到目前散客自由行为主的时代,而受旅行社恶性竞争影响,“零负团费”泛滥,长期以来,形成了导游、景区、购物点、海鲜排档互相拿回扣、集体宰游客的利益链条。 这种利益链条仍在大行其道。“现在还有不少旅游从业人员认为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传统观光旅游市场尚未饱满,不需要回头客生意也忙不停,专做‘一锤子’买卖,‘捞一把’心态严重。”海南旅游研究所所长杨哲昆说。 然而,专家普遍认为,大众化旅游时代已经到来,90%的游客是散客、回头客,若此时仍用传统观光游理念及管理模式,必然会出现管理水平跟不上市场需求的问题,各种隐患一触即发。 当大旅游市场遭遇小旅游管理,新兴旅游城市该怎么做? 专家认为,首先应转变理念,所有人都是旅游形象的代表,而不仅仅是旅游行业和旅游企业;实行大旅游综合治理,推进旅游综合执法,建立健全一站式旅游投诉处理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旅游目的地政府还应主动面对转型市场,从平民视角加强旅游服务,逐步建立以游客为主的旅游目的地评价机制;建立完善游客管理服务系统,打造统一对外的游客服务平台,整合12301旅游服务热线、12315消费者维权热线、12358价格投诉热线,以一个声音对外,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服务。(陈薇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