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的匠心——关于流云新著《邂逅张家界》的理性思考
发布: 2013-1-18 23:13 | 编辑: 张家界 | 来源: 旅游门户 | 查看: 2138次
流云出书,不是新闻。可这本《邂逅张家界》却值得玩味。惯性思维任我把《邂逅张家界》嚼碎,然后吞咽消化,于是生发出一些问题。我把这些问题条分缕析,自弹自解,于是就有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轮回。也许理性思考的结果带有个人偏见,但至少是代表了一种声音。我不耽于文化的批判,只要是忠于事实、忠于作品、忠于良心的科学态度,拍砖也未尝不可。
思考之一:此时出书有什么玄机?
《邂逅张家界》于2012年8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于张家界市隆重庆祝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成立三十周年盛大活动中首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者流云既不缺乏政治敏感,也不缺乏文化人的责任意识。由此观之,这本书应是献礼之作。
《邂逅张家界》的主角是国画大师吴冠中,书名就取自1995年吴冠中给流云的题词:“一朝邂逅,情谊无穷。”1980年,吴冠中以一篇《养在深闺人未识》让张家界声名鹊起,他确实算得上是张家界的大恩人。如今,大师西去,张家界人民为纪念他,特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其树立青铜雕像。这本书,这尊雕像,凝结了流云太多的心血,二者的同时面世,应是一种现实与理想的呼应。这里所昭示的,是如流云的160多万张家界人民深怀的感恩之心,景仰之情。由此观之,此书应是感恩之作。
1982年9月,国家计委根据国务院意见,从促进世界生态系统平衡和创建国家森林公园的现实需要出发,批复同意建设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对生态张家界的膜拜和对森林公园的宣传,是《邂逅张家界》的主旋律。热爱自然,崇尚生态,毫无疑义的是人类追求的普世价值。适逢党的十八大也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邂逅张家界》必将益显价值。流云没有机会为十八大报告捉刀,更不是圣人,但他的追求,体现了人类追求普世价值的文化自觉。由此观之,此书应是普世之作。
思考之二:邂逅了什么?
在张家界,邂逅的当然首先是美景。在流云眼里,黄石寨是“大美”,金鞭溪是“翠色逼人”,鹞子寨是“孤独之美”,袁家界是“悬崖上的世外桃源”,天子山是“男人的脊梁”,宝峰湖是“清风明月”,黄龙洞是“精神还乡”,大峡谷是“刚柔并济”,天门山是“一身都是传奇”,江垭水库是“阴阳平和”,江垭温泉是“似乎触摸到了一段柔软的时光”……林林总总,生态的,历史的,严谨的,放浪的,感受独特而又富于张力。
美景作媒,于是邂逅了“美人”。看得出来,流云喜欢在人群中穿梭。他不仅邂逅了“大师”吴冠中、“文学大家”王蒙、“两弹元勋”陈能宽这些重量级的人物,也还邂逅了“最懂得生活与艺术哲理的歌唱家”李娜、台湾“情歌王子”张信哲、“听风景”的刘赛这些乐坛超人。他不仅邂逅了“智者”叶文智、“满头银发、挂满笑容 ”的张辅仁、“一身清爽不媚俗”的许异星等身边达人,也还邂逅了“花季少女”婉儿、“才貌俱佳的女孩”梅子、“美丽面容”的英子这些让他魂牵梦绕的女孩儿。这些人物的美,让作者刻骨铭心。
惊世骇俗的美景,触手可及的“美人”,在交融中,触碰出委婉动人的美情。流云邂逅了崇敬之情,他与吴冠中结下“永恒的山水情缘”,与王蒙“情份源远流长”,崇敬“寂寞”的李娜,歌唱“比月亮还美”的刘赛。流云邂逅了深厚友情,与张辅仁,与许异星,与张国华,与陈志冬,举手投足,莫不知心。他还邂逅了凄美爱情,婉儿让他“害上了一场相思病”,梅子去了,“流动的溪水是忧伤的泪泉”,英子让他第一次和女孩子“手与手牵在了一起”。只有妻子永远属于他,在作者笔下,妻子温婉多情,“妻拥在我身边,一双秀丽而明亮的大眼睛看我也看雨”,好像秦汉和林青霞在演绎《橄榄树》。
思考之三:营销了什么?
宣传与营销,是出版的本质属性。纵观《邂逅张家界》全文,营销的功能是主要的。那么,作者打算营销什么?
营销张家界,这肯定是没有异议的。过去,流云出版过若干张家界旅游资讯和风光画册,这一次,应该没有例外。文中所提及的张家界美景、美人、美情,应是其热爱张家界、营销张家界的真情流露,与过去的出版导向一脉相承。值得一提的,是其营销有一种独特的方式,那就是借助名人。刘晓庆之“愿‘晓庆’牌系列化妆品象张家界一样使你心旷神怡、美丽动人!”、张信哲之“我的张家界”、梁衡之“张家界是见到的国内外最美的山”就是名人与美景有机结合、共生共赢的生动例证。
再就是营销了流云自己。文中提到,吴冠中称他“为他人作嫁衣裳、美意流长。”公刘称他“文化使者”。梁衡称他“流云同志致全力于这处山水的宣传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赵辉称他“风景中的流云”。从一名流浪儿、卖书郎,到写书人、导游贴心人,再到如今的市政协常委、省作协会员,一步步走来确实很不容易。透过字里行间,看得出他的追求与艰辛。他关心张家界的发展,关注芸芸苍生,为此,他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他也希望别人知道他的努力。他没有吹嘘自己多么厉害,只是把别人想做而未做、可是他努力做了的过程再现出来。
而我最看重的,是他营销了一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核心,就是“物为我用,荡然物外”。应该说,流云是很善于“物为我用”的。为了宣传和营销张家界,同时宣传和营销自己,他把可以想到的办法,几乎都想到了。他不仅想到了,也完全做到了。尽管有时费尽艰辛,但他却不觉得其中的苦涩,他是真正的“忍”者!当你觉得他俗不可耐的时候,他又来了一个华丽的转身,追求“荷花的心情”去了。他的“荡然物外”,在其作品《心灵的风景》、《心灵之浴》、《精神氧吧》、《说上一说》、《邂逅美丽》、《第三千零二峰》和《沧桑看云》中有比较完美的展示。让人惊讶的是,在现实主义世界,他世俗得像个登徒子,而在理想主义世界,他却高雅得像个归隐者。二者相决,对立统一。这便是流云式价值观的完整内涵,它所展示的,是一种生存哲学和立体人生。
思考之四:有什么匠心?
借机而作,是其匠心之一。诚如“思考之一”,他在特殊时刻出版此书,足见其匠心独运。
借物言事,是其匠心之二。大量的美景,大量的“美人”,大量的美情,不单单是个人的某种渲泄,追根究底,还是为了营销,营销张家界,营销自己,营销一种价值观。
借势求市,是其匠心之三。流云深谙三种势:第一种势,作为文化人,深谙文学之道;第二种势,作为出版商,深谙如何吸引眼球;第三种势,作为旅游行业组织的管理者,深谙市场所求。正因如此,他把凡11万字的小书弄得非常精致,40篇文章短小精悍,97张图片雅俗共赏,封皮的色彩银灰恬静,适当配以凹凸水印。书本透露出一种古典质朴的经典气息。以此为底,不独无市。在活动中,在会议上,在游客里,在亲友间,持书以待,何为不乐?
思考之五:有什么得失?
说一说文风。流云文章普遍短小精悍,文风质朴清新。但也有一些不足。如,“啊”、“哦”太多,感叹号太多,累于抒情,略显矫揉。在其叙述的过程中,不讲究起承转合,弱于逻辑铺垫,往往使人略显突兀。在其《张家界不冬眠》、《心灵的风景》、《铁厂柔情》等文章里,看不到构思的艺术性,其行文之匆匆,令人惊讶。有些文字,也显粗糙,缺乏一番精细打磨。
说一说结构。《邂逅张家界》是一本散记,是散文的汇集。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但该书中的多数文章都似乎出自一种模式,那就是精彩的开头,精彩的结尾,文眼不在开头,就在结尾,而中间部分则有些忽略。这是一种闭锁式的行文结构,作者自说自话,读者常常不能与之产生共鸣,这份孤独,完全源于作茧自缚。
说一说价值取向。前文分析过作者的价值观。优秀的地方自不赘言,单就可能引起争议的地方作出分析。关于找刘晓庆签字的那一幕,一方面体现了作者不懈努力的进取精神,但另一方面让人感觉到一种人格上的压迫。至于他把这一幕述说成“名人与名山的佳话”,那只能说是含泪的微笑。关于把吴冠中铜像称为“第三千零二峰”,社会上似乎说法不一。问题就出在所站的角度。流云所站的角度是,熟悉的而非陌生的,突出的而非平庸的,艺术的而非法定的,民间的而非官方的,于是把吴冠中铜像称为“第三千零二峰”便无可非议。角度引发的争议,永远不会止静。但可以肯定,有此一说,张家界绝不会冒出第二个“第三个零二峰”。从此,流云不会消停。
案头有三本书,一本是莫言的小说集,一本是吴旻的诗集,一本是流云的散记。我的共同感受,是他们都是用心在歌唱。不同的,是莫言用一把滴血的尖刀残忍地剖开逝去岁月的肌理,是吴旻用天使般的画笔描绘出童话般的想往,是流云以闰土般的憨实在命运的河流上吆喝!文章不论高低,用了心,就值得赞赏!(许云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