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旅投推进旅游扶贫的生动实践
发布: 2014-10-20 17:33 | 编辑: 张家界 | 来源: 旅游门户 | 查看: 2116次
美丽的鄂西,占湖北省48%的人口和68%的版图面积,是湖北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也是湖北“老、少、边、穷、库”的聚集区。“让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水”,2009年,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简称鄂旅投)正式成立,开始舞动旅游开发的杠杆,激活一方山水,撬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悄然点亮了鄂西绿色崛起的梦想。
近几年,鄂旅投累计投资近百亿元,建成了30多个特色旅游产业项目,每年直接为贫困地区提供税收近亿元,带动20多万人就业,成为湖北扶贫攻坚的重要力量。2014年10月,鄂旅投被国务院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布局大项目,让“旅游饭”越吃越香
恩施大峡谷奇峻瑰丽,游人如织。10月18日,导游谭桂英正在与游客对唱土家民歌《六口茶》,她优美的歌喉和精彩的讲解不时博得游客的阵阵掌声。
今年32岁的谭桂英,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土家幺妹,出生在恩施大峡谷核心景区所在的营上村,中专毕业后一直在外打工。有着好山好水好资源的恩施大峡谷,居然留不住像谭桂英一样怀揣梦想的山民们。
终于有一天,他们盼来了山门大开的天赐良机。2009年以来,鄂旅投累计注入13亿元,对大峡谷景区进行整体包装,全面提档升级,恩施大峡谷迅速脱胎换骨,成为当地旅游发展的龙头。也就在当年,谭桂英回乡当上导游,实现了她梦寐以求的为改变家乡而服务的愿望。
如今,谭桂英已是恩施大峡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导服部的主管,先后荣获恩施州十佳导游、金牌导游,2014年“五一”还被湖北省国资委评为劳动模范。从普通的打工妹到知名导游,家门口的旅游开发不仅改变了谭桂英的人生,更是改变了全家人的生活状态和家境。
谭桂英介绍,她的小姑子在景区索道上班,大姑子和公公婆婆在景区里面搞的个小商铺,全家人年收入近20万元。
山门一开天地宽,火热的景区开发,让越来越多的乡亲们吃上了香喷喷的“旅游饭”。恩施大峡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周永彪介绍,现在,恩施大峡谷旅游公司的职工九成是当地农民,直接来公司当保安、司机、导游、演员等就有600多人,为了拓宽当地农民的致富渠道,旅游公司还统一规划建设了100多个特色商铺,每年只象征性收取2000元租金,优先租给失地农民。
营上村党支部书记向明富对这几年村里发生的变化深有感触。大峡谷景区大开发之前,村里经济条件很差,不少村民娶媳妇都成问题。现在,只要有劳动能力的村民,要么在景区上班,要么做点小生意,日子越过越红火,有的村民依靠旅游发展农家乐,还成为百万富翁。
正在创建国家“5A”景区的恩施大峡谷,仅2013年就给当地纳税2500万元,景区所在地沐抚办事处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名镇、经济强镇。2014年,景区充分挖掘地方文化,推出了全国最大峡谷实景音乐剧《龙船调》和女儿寨风情小镇,成为湖北文化旅游的新亮点。
一座山,就是一个不冒烟的“工厂”;一个旅游项目,就是一个百姓致富的“金饭碗”。鄂旅投在重大项目布局上,优先向武陵山区、秦巴山区等重点扶贫区域倾斜。以恩施大峡谷为代表,长阳清江画廊、五峰柴埠溪、宜昌大老岭、秭归屈原故里、房县温泉、神农架滑雪场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在贫困地区落地生根,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
打造大品牌,推进区域连片扶贫
八百里清江蜿蜒流淌在鄂西大地,两岸风光旖旎,众多人文遗迹散落其间。船行江上,但见岸边新房仿佛画中,游人流连忘返,如若仙境。
63岁的老船工张廷泗家住长阳县龙舟坪镇,年轻时是清江上的一名纤夫。现在,已经退休的他,还在游船上谋到一个轻松的差事,每月有两、三千元的收入。加上他全家已有四个人在清江边上从事旅游服务工作。
张廷泗说,没有清江画廊,自己退休后就没得一个平台在这做事,更重要的是,旅游开发这么兴旺,是全县人民脱贫致富的福音。
地处武陵山区的长阳县清江画廊景区,经过鄂旅投的精心打造,2013年跻身国家5A级景区,成为全县旅游业的龙头,逐步形成清江画廊生态旅游产业带,带动长阳境内近10万人直接或间接就业创富,为全县人均纯收入提升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
景区散而乱,品牌缺失,曾经是鄂西地区旅游发展的切肤之痛。鄂旅投响亮地提出,“要做就做最好,要干就干一流”,按照“打造现代文物,留下未来遗产”的目标,进行高端策划、顶层设计和品牌营销。精品战略的实施,引爆了武陵山区等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激发了当地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一业兴,百业旺。伴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贫困地区餐饮业、农副土特产品加工、旅游纪念品加工销售、房地产、客运等产业蓬勃发展,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得到挖掘与展现,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更加优化,逐步走上以绿色生态产业为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鄂旅投总经理刘俊刚介绍,目前,鄂旅投正加快脚步,立足于整个清江流域的核心景区资源,高起点、高标准打造“大清江”国际旅游品牌,助推武陵山试验区发展,壮大地方旅游产业;立足于整个三峡库区,整合旅游资源,促进了三峡与神农架的融合,构筑连接秦巴山区和三峡库区的旅游扶贫产业带。
参与大活动,助推新农村建设
每天一大早,咸丰县黄金洞乡麻柳溪村的姜大姐就在村前屋后忙碌着,准备中午游客们预定的饭菜。
姜大姐要接待的就是这些游完黄金洞,又要体验漂流的旅游小团队,而麻柳溪漂流已是鄂旅投在当地投入扶持的第二批旅游项目。
2011年,鄂旅投正式入主黄金洞旅游景区。而在此之前,麻柳溪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姜大姐就是靠农家乐率先富起来的典型,她的农家乐每年都有10多万的纯收入。
近几年,湖北省开展了 “三万”和 “千企帮千村”等声势浩大的惠民活动,鄂旅投都积极参与,倾力助推新农村建设。麻柳溪村是鄂旅投的联系点之一,公司先后累计投入200多万元,建设了麻柳溪羌寨文化剧场等一批民生工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输血”更要“造血”。鄂旅投驻村工作组经过深入调研,对症下药、因地制宜,找准旅游扶贫的新路子。围绕“有机、富硒茶叶生产”、“农业、特色观光旅游”两大优势产业,投入1188.1万元,启动了3个产业项目,帮助该村向“有机富硒茶叶生产基地”、“白柚生产基地”和“农业特色观光旅游基地”迈进。
麻柳溪村委会主任王韧介绍,目前,村里共有农家乐30多家, 在旅游业的带动下,村里老百姓的人均收入由三年前的1500元增至6000元。
2013年,麻柳溪村餐饮接待1.25万人次,住宿接待1660人次,综合收入18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以年增长20%的速度增加。这个独具特色的羌族村寨,现已成为全县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推动大转型,拓宽扶贫路径
转型突破,这是鄂旅投近几年发展的关键词。历经风雨,正在实现华丽转身的鄂旅投,也迈开了越走越宽阔的扶贫之路。
项目布局从立足鄂西,到进入鄂东,旅游扶贫的步伐也已从鄂西的武陵山区、秦巴山区,拓展到鄂东的大别山区和幕阜山区。通山的九宫山、黄梅的禅宗文化旅游区等重量级项目正在快速推进,成为旅游扶贫的新生力量。
产业格局从专注旅游产业,到文化旅游、新型城镇化、金融服务、生态农业四大产业板块多点支撑、融合发展,鄂旅投支持扶贫的产业优势如虎添翼。革命老区洪湖的“鄂旅投•圆梦城”、武陵山区的恩施龙凤农产品加工园、大别山区的特色畜牧养殖……一个个项目在贫困地区遍开花,一个个致富的希望在百姓心中升腾。
鄂旅投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清明表示,旅游产业是一项绿色产业,也是一项富民产业。下一步,将继续发挥旅游产业的综合性带动功能,全力打造精品旅游项目,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努力成为助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安生永 刘克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