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明年年初或出台
发布: 2011-12-05 10:41 | 编辑: 张家界旅游 | 来源: 旅游门户 | 查看: 2348次
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日前,由国家旅游局牵头拟定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征求意见稿)》已经下发至各省旅游局征求意见,《纲要》预计明年年初出台。有关人士透露,待《纲要》正式公布后,相关配套产业政策也将陆续出台,在政策指引下,利好或将逐步显现,助推旅游相关细分产业升级。
征求意见稿提出,各级财政要逐步增加旅游休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要得到政策保障和全面落实;政府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福利旅游、减免部分景点门票,以加大刺激国民休闲旅游消费。
增“资”减税扶持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征求意见稿指出,各级财政将要逐步增加旅游休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对于新建的大众旅游休闲设施,给予税收优惠,相关的土地利用给予政策扶持。并鼓励和支持民间休闲设施建设和业态发展,如私人博物馆、书画院、展览馆、音乐室、手工技艺等。
分析人士表示,财政增“资”减“税”对旅游行业进行有效扶持,或将引导有条件的旅游类公司积极投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税收优惠政策的逐渐明朗、土地利用政策的出台、扶持政策的细化,都将吸引相关产业投资者的关注。
征求意见稿还提出,未来十年间,政府将加快城镇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旅游休闲场所建设,建立一批市政公园、休闲街区、环城游憩和度假区,以及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旅游休闲功能齐备的新型村镇。
据了解,未来,我国将不断完善观光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以及专项旅游产品,并开展城市周边乡村度假、农家乐、渔家乐,积极发展自驾车旅游、温泉冰雪旅游、康体养生旅游、邮轮游艇旅游等旅游休闲产品。
政策红利激发市场潜力
有关人士表示,“保障国民休闲旅游时间”及“刺激国民休闲旅游消费”,成为《纲要》(征求意见稿)释放旅游消费市场潜力的主要看点。
征求意见稿提出,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将职工带薪休假落实情况列入各单位考核指标,并加强职工休息权益方面的法律援助。
有研究员预测,在国家调整休假模式及普及带薪休假制度之后,旅游市场可扩大15%-20%的市场份额,职工带薪年假的落实将极大促进旅游消费热情。
征求意见稿还提到,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福利旅游,发放旅游消费券或给予旅游休闲补贴,鼓励企业安排职工旅游休闲作为奖励和福利措施。
据了解,目前,我国部分省市地区已经陆续尝试发放旅游消费券,并获得了较好的市场收益。据杭州市的一份抽样调查报告显示,每张旅游消费券可拉动289.45元的消费,每1元财政资金的拉动效益为57.89元。
旅游消费对经济的有利刺激作用得到多方认可。有专家指出,“旅游消费券是在金融危机影响大背景下衍生出来的一种刺激消费的形式,作为非常之时的非常举措,具有极强的积极作用。”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特别提出,将推进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免费开放;以公共资源为依托的收费参观游览场所,要控制门票上涨价格,并对特殊人群实行减免门票等优惠政策,并设立免费开放日。
业内人士对门票上涨幅度遭“控制”,并未表现得过于悲观。有分析师表示,门票价格上涨幅度的抑制或将促使更多旅游观光者的到来,进而拉高景区、旅游点除门票外的其他衍生产品的销售增长幅度。
制约因素或有效缓解
征求意见稿提出,到 2020年,使旅游休闲普遍成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领域,年均出游达到2人次,旅游人均消费达到1000元,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增加旅游休闲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全国旅游休闲总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达到10%,占服务业增加值的20%。
分析人士指出,要实现《纲要》(征求意见稿)拟定的目标,意味着未来10年旅游行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将由出游率的提升转变成出游率、出游花费倾向两者的共同提升,旅游行业将会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休闲产品可以分为不花钱或少花钱的公共产品、具有增值服务的大众化产品和高附加值的个性化产品。而据《旅游与休闲经济的关系研究》课题组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37.1%的居民因休闲的(公共)场所少、位置不便利不参加休闲活动。
《2011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称,理论上,全球居民的休闲都面临的相关制约因素包括:基础性的制约(如休闲时间的制约、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制约);休闲供给的制约(如公共服务供给的制约、市场供给的制约、供给的相关环境的制约);居民自身的制约(如居民人际关系的制约、休闲者自我因素的制约)。
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0年,休闲旅游获社会共识,职工带薪休假得到全面落实,国民旅游休闲质量显著提高。业内人士认为,《纲要》一旦出台,制约居民休闲的种种不利因素将逐步得到有效缓解。
休闲产业前景巨大
公告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已经超过21亿人次,公民出境旅游 5700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l.3亿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近500亿美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l.5万亿元。目前我国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居全球第一位,拥有星级宾馆l.4万多家(其中五星级酒店600多家),各类景区景点2万多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350万人。
旅游产业囊括餐饮、住宿、交通、观光、购物、娱乐等环节,涉及休闲经济多个行业和领域。中国证券报记者观察到,在国内旅游市场规模迅速上升的同时,国内旅游的需求也在悄然转变。分析人士表示,虽然目前普通大众在面对国内丰富的旅游资源时还多以观光为首选,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开始选择休闲度假、科技旅游等产品。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1年《休闲绿皮书》称,“十二五”时期,或将迎来中国休闲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世界旅游组织的研究成果表明,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左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休闲产业爆发式增长的临界点。目前,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一些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均已经超过5000美元。部分发达地区将率先引领休闲度假产业的兴起,未来休闲产业的市场消费潜力巨大。
事实上,我国的休闲意识、休闲生活、休闲业态正快速发育,以旅游、文化、体育等为基础的休闲业加速崛起,休闲农业、休闲工业、休闲房地产业迅速发展,休闲信息业、休闲中介业开始起步,初步形成了具有地域和延伸产业特色、规模庞大、业态完整的休闲经济。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旅游业总收入与休闲经济总规模的比例基本在一比三或者一比四之间,照此推算,我国目前休闲经济的总规模可能接近6万亿元,休闲经济增加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超过15%,休闲消费对社会消费的贡献率超过30%。
征求意见稿提出,各级财政要逐步增加旅游休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要得到政策保障和全面落实;政府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福利旅游、减免部分景点门票,以加大刺激国民休闲旅游消费。
增“资”减税扶持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征求意见稿指出,各级财政将要逐步增加旅游休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对于新建的大众旅游休闲设施,给予税收优惠,相关的土地利用给予政策扶持。并鼓励和支持民间休闲设施建设和业态发展,如私人博物馆、书画院、展览馆、音乐室、手工技艺等。
分析人士表示,财政增“资”减“税”对旅游行业进行有效扶持,或将引导有条件的旅游类公司积极投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税收优惠政策的逐渐明朗、土地利用政策的出台、扶持政策的细化,都将吸引相关产业投资者的关注。
征求意见稿还提出,未来十年间,政府将加快城镇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旅游休闲场所建设,建立一批市政公园、休闲街区、环城游憩和度假区,以及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旅游休闲功能齐备的新型村镇。
据了解,未来,我国将不断完善观光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以及专项旅游产品,并开展城市周边乡村度假、农家乐、渔家乐,积极发展自驾车旅游、温泉冰雪旅游、康体养生旅游、邮轮游艇旅游等旅游休闲产品。
政策红利激发市场潜力
有关人士表示,“保障国民休闲旅游时间”及“刺激国民休闲旅游消费”,成为《纲要》(征求意见稿)释放旅游消费市场潜力的主要看点。
征求意见稿提出,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将职工带薪休假落实情况列入各单位考核指标,并加强职工休息权益方面的法律援助。
有研究员预测,在国家调整休假模式及普及带薪休假制度之后,旅游市场可扩大15%-20%的市场份额,职工带薪年假的落实将极大促进旅游消费热情。
征求意见稿还提到,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福利旅游,发放旅游消费券或给予旅游休闲补贴,鼓励企业安排职工旅游休闲作为奖励和福利措施。
据了解,目前,我国部分省市地区已经陆续尝试发放旅游消费券,并获得了较好的市场收益。据杭州市的一份抽样调查报告显示,每张旅游消费券可拉动289.45元的消费,每1元财政资金的拉动效益为57.89元。
旅游消费对经济的有利刺激作用得到多方认可。有专家指出,“旅游消费券是在金融危机影响大背景下衍生出来的一种刺激消费的形式,作为非常之时的非常举措,具有极强的积极作用。”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特别提出,将推进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免费开放;以公共资源为依托的收费参观游览场所,要控制门票上涨价格,并对特殊人群实行减免门票等优惠政策,并设立免费开放日。
业内人士对门票上涨幅度遭“控制”,并未表现得过于悲观。有分析师表示,门票价格上涨幅度的抑制或将促使更多旅游观光者的到来,进而拉高景区、旅游点除门票外的其他衍生产品的销售增长幅度。
制约因素或有效缓解
征求意见稿提出,到 2020年,使旅游休闲普遍成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领域,年均出游达到2人次,旅游人均消费达到1000元,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增加旅游休闲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全国旅游休闲总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达到10%,占服务业增加值的20%。
分析人士指出,要实现《纲要》(征求意见稿)拟定的目标,意味着未来10年旅游行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将由出游率的提升转变成出游率、出游花费倾向两者的共同提升,旅游行业将会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休闲产品可以分为不花钱或少花钱的公共产品、具有增值服务的大众化产品和高附加值的个性化产品。而据《旅游与休闲经济的关系研究》课题组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37.1%的居民因休闲的(公共)场所少、位置不便利不参加休闲活动。
《2011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称,理论上,全球居民的休闲都面临的相关制约因素包括:基础性的制约(如休闲时间的制约、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制约);休闲供给的制约(如公共服务供给的制约、市场供给的制约、供给的相关环境的制约);居民自身的制约(如居民人际关系的制约、休闲者自我因素的制约)。
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0年,休闲旅游获社会共识,职工带薪休假得到全面落实,国民旅游休闲质量显著提高。业内人士认为,《纲要》一旦出台,制约居民休闲的种种不利因素将逐步得到有效缓解。
休闲产业前景巨大
公告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已经超过21亿人次,公民出境旅游 5700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l.3亿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近500亿美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l.5万亿元。目前我国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居全球第一位,拥有星级宾馆l.4万多家(其中五星级酒店600多家),各类景区景点2万多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350万人。
旅游产业囊括餐饮、住宿、交通、观光、购物、娱乐等环节,涉及休闲经济多个行业和领域。中国证券报记者观察到,在国内旅游市场规模迅速上升的同时,国内旅游的需求也在悄然转变。分析人士表示,虽然目前普通大众在面对国内丰富的旅游资源时还多以观光为首选,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开始选择休闲度假、科技旅游等产品。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1年《休闲绿皮书》称,“十二五”时期,或将迎来中国休闲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世界旅游组织的研究成果表明,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左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休闲产业爆发式增长的临界点。目前,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一些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均已经超过5000美元。部分发达地区将率先引领休闲度假产业的兴起,未来休闲产业的市场消费潜力巨大。
事实上,我国的休闲意识、休闲生活、休闲业态正快速发育,以旅游、文化、体育等为基础的休闲业加速崛起,休闲农业、休闲工业、休闲房地产业迅速发展,休闲信息业、休闲中介业开始起步,初步形成了具有地域和延伸产业特色、规模庞大、业态完整的休闲经济。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旅游业总收入与休闲经济总规模的比例基本在一比三或者一比四之间,照此推算,我国目前休闲经济的总规模可能接近6万亿元,休闲经济增加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超过15%,休闲消费对社会消费的贡献率超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