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邓界村建设扶贫:托起致富新希望
发布: 2012-11-27 17:26 | 编辑: 张家界 | 来源: 旅游门户 | 查看: 2228次
10月31日星期三,又是省经信委驻邓界村扶贫工作队的下村日。一大早,工作队员便驱车赶往村里,走家入户上门做调查。一双双紧握的手,一句句朴实的问候,工作队和村民们亲如家人。
慈利县许家坊土家族乡邓界村,因在大革命时期,全村有100多人参加了红军,是远近闻名的“红军村”,却也是当地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全村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交通闭塞,村民们祖祖辈辈过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2011年6月15日,省委副书记梅克保带领建设扶贫工作组来到了这里,省经信委作为后盾单位,在一系列扶贫强农富农政策的引导下,不断创新扶贫新思路,全面推进邓界村连片扶贫开发。如今,一条条水泥路通向了农家小院,一幢幢土家新居如雨后春笋般建起,一片片油茶、楠竹产业悄然兴起,有线电视、宽带网络、农家书屋、活动中心、卫生室等相关配套设施也逐渐完善,深山小村变得越来越亮丽,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从细处入手,办群众之所急
“村子不大,人口不多,但问题不少,我们的工作就是解决实际问题,让这里的每一个老百姓都得到实惠。”工作队进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地搞调查研究。一连数天,他们白天入户,晚上与村干部一起研究对策找出路。
“由于受地理条件的限制,自古以来,邓界的人们出行都是靠两条腿,下山靠拖,上山靠驮,遇到雨雪天气,基本没法出门。”村支书唐治平说,村民们听说村里来了工作队,都盼望着能首先改变行路难的局面。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工作队确定了整体工作思路,即宣传好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有关“三农”的政策;为群众办好5件实事,修一条水泥路, 完成全村农网改造,解决饮水难题,让老百姓看得起病,帮助村民找到产业发展之路。
通路是众多问题里的关键。为了让邓界的老百姓早日行走在平坦宽阔的水泥路上,工作队开始多方筹措资金,采取工作队出资,村民出力的方式。“修路的时候,工作队队长和工作队成员基本上呆在村里不下山,大热天也跟我们一样在现场施工。”说起工作队的敬业精神,村民许云峰有着说不完的赞美。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作业,村里2条共11公里通村公路得到硬化,并修建了安防设施,为这条蜿蜒的盘山公路系上了“安全带”。工作队还在悬崖峭壁上爆破凿石,拉通了村东、西连接线道路,硬化工程也随即动工。现在,仅20分钟的车程,极大地缩短了邓界人山里山外的距离,村民与外界的联系也渐渐多了起来。
“现在的生活可真是大不一样了!”在邓界住了几十年的赵锦春,看着通到自家院子的水泥路,满是感慨,“老早我就想修新房子,但是没路,材料运不上来,工作队来了以后,路通了,我们也搬进了新家。”通路后,赵锦春在原址上重建了一栋漂亮的二层砖瓦房。
有了路,更要把光明带进"红军村"。秉着这一信念,工作队联合电力部门,对全村电网进行大改造。历时半年,全村11个组245户全都完成了电网改造,新架设高压线路2.4公里,低压线路7.22公里,改造户表199块,组组通上了三相电。“因为通电了,我们还特地到县城买了冰箱、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等家电呢!”
一年多来,工作队时刻牵挂着村民们的日常生活,先后投入大量资金,村永丰水库和4口山塘基本完成了出险加固改造,解决了全村 "吃饭靠天" 的农田灌溉难题。为了让村民能更大限度地接触到外界信息,工作队更投入50万元,架起了村有线电视和宽带网络,拉近了村民与外界的联系。
抓住关键,多举并措促产业
"多亏了工作队的扶植,给村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我们村山上油茶、楠竹成林,山下新房成片。"富起来的村民许云峰难掩心中喜悦,邓界村是典型的高山高寒边远山村区,水稻种植是村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由于长期受到资金、技术、交通等因素的限制,全村产业发展始终停滞不前,村民增收成为老大难。"贫困地区要实现稳定脱贫、持续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发展产业来支撑。"工作队进驻后,寻求合适的产业发展成为了当务之急。
"我们进驻以后,对全村进行了全面调查和规划,发现这里虽属高寒地区,但非常适合发展油茶产业,大力种植油茶、楠竹和沙树,应该是一条能帮助大家脱贫致富的好路子。"韩金迪是工作队的队长,尽管只在扶贫的岗位上干了两年,却能准确而迅速地找出合适的发展之路。
找准了路子,技术也要跟进。为了能让村民及时迅速地掌握油茶种植技术,工作队特意从省里请来了专家,给村民上课。"听说村里要开始种油茶,大家都很积极,个个都争着要去听课。"村支书唐治平说。
许云峰是最先响应村里号召种植油茶的。在原来已有的2亩6分田基础上,许云峰又主动租了10亩田,种上了油茶和沙树。"韩队长和唐书记天天给我们做工作,给我们讲种油茶种沙树的经济效益,后来省里专家来讲课我也去听了,觉得这是条好路子也说不定。"如今,许云峰不仅种上了油茶和沙树,还买了黄牛,搞起了养殖,真正成为了村里的小康家庭。现在村民们都说,"工作队就是我们农民的贴心人,要不是他们帮着想办法,我们哪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
两年来,全村新载楠竹230亩、油茶150余亩、沙树200余亩,种植中药材50亩,更推广超级杂交水稻面积300多亩、推广优质杂交玉米200多亩、推广优质高产黄豆和乌花生共200多亩,邓界正逐步从单一粮食种植向成多样化集体种植的小康村发展。
整体推进,扶贫又扶智
"韩队长,我想村里有个图书室,不用下山也能看到好书。"这是工作队进驻后,村民向他们提得最频繁的意见。
群众的要求就是工作队的动力。在队员们的努力下,村子里建起了农家书屋,一万多册的书籍送到了村民手中。"现在看书可方便了,我以前想看的医学方面的书这全都有。"村医赵俏俊,是村里卫生室唯一的医生,也是农家书屋的常客。自从村里修建了卫生室,他便辞去了山下的工作,专门回到村里给村民看病。"工作队给我们修路又建卫生室,有个小病小痛的,不用下山,走几步路就能得到治疗,村民们都特别感激。"
围绕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工作队还在村里开展了"戒除生活陋习,争做文明村民"系列活动,组织村民主动清理"白色垃圾",自觉保护邓界的生态环境。"以前村里没有保洁员这个概念,工作队来了后,不但给我们买了垃圾桶,还建立了挂牌清洁制度。"村支书唐治平说,如今的邓界村民,环境保护的意识得到了很大提高。
为了创造和谐的新农村环境,每到新年工作组都会带着礼物,挨家挨户拜年,为贫困户送去救济金,给他们带来温暖,还筹措资金为村里添置了体育器材,极大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
如今,在邓界村,一栋栋新楼房在绿油油的山林衬托下,新美如画,村民陆续摘掉穷帽、拔除穷根,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富裕生活,工作队用他们的爱心和真情,为这个沉闷和封闭已久小山村带来了生机和希望。邓界村的扶贫工作队,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用他们朴实的行动,就如何扶贫、怎样扶贫做出了新尝试。 (向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