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背后三个道理:这是“谁的假期”?
发布: 2013-5-09 09:32 | 编辑: 张家界 | 来源: 旅游门户 | 查看: 2131次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大话公司今天谁来说,经济之声评论员王浩今天带来:“五一假期”背后的三个道理。
王浩:五一小长假结束,这几天各旅游景区和城市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门票、住宿、餐饮、购物等消费,同比、环比各种指标想必又是创了新高。但今天,咱们把账本儿丢一边,来讲几个道理。
第一个道理,假期拉动经济,是否靠谱?不可否认,肇始于1999年的集中休假制度,的确给当年拉动内需、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立下汗马功劳,但十多年过去,如果再过于拔高假期的经济效应,显然有些不合时宜。首先是质量无法保证,旅游是体验经济,但出游人数的瞬间爆发却带来很多问题,人流汹涌、商家宰客,再加上给全社会所造成的交通、环境、管理等“溢出成本”更是无法计算。
其次,所谓假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效应也是个伪命题。假日的集中性、突击性花钱,对年度总消费的增长影响并不显著。以家庭消费为例,假期集中消费了,那假期后肯定会有所紧缩,以求达到收支平衡。所以从根本来讲,要想拉动消费,动力还在于提高居民收入,而不是在如何放假上动心思,或者沉迷在各种漂亮的统计数字中。
第二个道理,要问这是“谁的假期”?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对职场人来说,假期更显弥足珍贵。但智联招聘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有超过半数的“白领”在五一假期中仍然要处理手头工作,其中37%职场人没有出游计划。但有意思的是,却有近七成的政府和事业单位在五一期间组织过旅游活动。两厢对比,差距就显现出来了,所谓小长假、所谓假日消费,到底谁是主力军?套用一句现在流行的话说,这似乎也出现了“结构性失衡”。带薪休假制度提出多年,“看上去很美”,但落实起来难度不小,通过各种潜规则、软约束,劳动者的休假权益被侵害已经司空见惯,尤其民营经济部门,更是成为重灾区。由此,带薪休假今后能否更加公平,我们拭目以待。
第三个道理,就是现在大家热议的“门票经济”。现在最不愿意被点名提到的,恐怕是湘西小城凤凰,前一段,凤凰因为“围城收门票”事件,被网民一片口诛笔伐。而且,负面影响正在发酵,凤凰当地的商铺和居民反映,今年“五一”期间游客锐减了一半,生意惨淡。真可谓,政府犯错,商户买单。
但凤凰当地政府也有一肚子委屈,感叹“凤凰错就错在收门票收晚了”,这种叫屈似乎也有道理。这些年,全国各地但凡有点自然景色、历史遗产的地方,都争相往旅游景区上靠,圈起来就收费,并美其名曰“发展绿色经济”,还因此闹出不少笑话:先是大兴土木,修建假文物;接着开始哄抢历史名人,最后甚至连“西门庆”这号人物都奇货可居,这东拉西扯的本事,直教人哭笑不得。而凤凰古城收门票,就是在此大潮下的个案。
所有这些,暂且不论审美趣味之高低,也不论各地自然、人文景观是否属公共资源,即便是站在经济开发的角度,也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不少地方政府打着开发旅游、发展经济的旗号,实际上却干着强征强拆、违法占地、非法开发的勾当,景区内百姓的财产权、知情权被侵犯,行政力量和商业机构合谋不断排挤民间利益相关方的乱象,实在触目惊心。
好了,就此打住。这些年甚嚣尘上的“假日经济”,背后其实是不折不扣的“GDP崇拜”。但休假制度的出发点,却是为了让“人力资本”得以恢复和储备,所以,千万别再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