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另类端午节:粽子加西餐味 新解节日名称
发布: 2013-6-12 12:04 | 编辑: 张家界 | 来源: 旅游门户 | 查看: 2112次
在中国,端午节意味着龙舟、粽子、屈原、雄黄、艾草……而在港澳台地区,龙舟变身为国际赛事,粽子加入了西餐味,菖蒲酒取代了雄黄酒,黄姜糯米饭成了主食……端午节祭祀水神、追忆先贤、驱邪健身的精神内涵保留下来了,具体的文化符号却发生了有趣的“变异”。
“国际性”成亮点
“海里,几艘龙舟如离弦之箭,鼓声不绝于耳。其中一艘龙舟上,戴着红色鸟帽子的男人们卖力地划船,衣服上写着‘愤怒的书呆子’。岸上,一群女人唱着歌,戴着美国歌手Lady Gaga风格的五彩假发。”
这是上一届香港赤柱国际龙舟节的样子。龙还是那样怒目圆睁,劈波斩浪,人却有了时尚色彩,还带了一抹幽默的调子。每年端午,香港会在大澳、沙田、香港仔和大埔等多个地方举行龙舟赛,以赤柱的赛事规模最大。
香港龙舟赛的最大卖点在于“国际”二字,很多金发碧眼的外国人组队前来参加。香港赤柱居民联谊会主席王锦泉介绍,40多年前,赤柱还是一个小渔港,比赛仅在本地居民间举行,后来驻守赤柱的英军及其他外籍人士觉得有趣便加入,更带动了在港的国际商业机构、金融服务公司以及外国领事馆,渐渐变成国际性盛会。
澳门的龙舟赛上同样有许多洋面孔,不过,这里更强调的是“健康”。澳门国际龙舟赛分小龙公开赛、大学生小龙公开赛、公共机构小龙赛、标准龙赛事、国际邀请赛等不同项目,政府部门、酒店、企业、社团、学校都有代表队参赛。
澳门特区政府官员说,澳门国际龙舟赛鼓励员工利用闲暇时间积极参与相关运动,巩固了澳门作为“健康城市”的美誉。
从台北到台南,台湾各地都会在端午节举行国际龙舟赛。台北市去年的赛事,吸引了207支队伍参加,奖金额高达400万元新台币。新北市的2012龙舟锦标赛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位选手参与,其中一支已连续10年参赛的“长青队”平均年龄超过50岁,有队员笑称他们是“千岁队”。
中西合璧显时尚
“端午节如果没吃粽子的话,这个节等于没过”。即便在传统节日气氛日渐变淡的今天,很多中国人仍会这么想。某种意义上,粽子就是端午节的同义词。中国从南到北,各个省份出产的粽子风味都不尽相同,有的甚至称得上天差地别。普通粽子由粽叶包上糯米和馅料制成,南方一些城市会使用大冬叶和粳米、绿豆、黄豆等,制作工艺也是五花八门。光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那么,到了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粽子又有什么新花样呢?
“(香港粽子)包鲍鱼的已经是稀松平常,有天打开一盒赫然写着‘奶酪粽’,如此中西合璧,让我这么宽容的味觉都瞬间产生功能性失调”,一位香港媒体人这样写道。香港商家如今推出的粽子口味愈来愈多,款式千奇百怪。首先是馅料种类繁多,除了传统港式粽子惯常采用的猪肉、绿豆、咸蛋黄外,平日港人喜爱的诸多荤素美食,时下也都被包进了粽子中,制成“乳鸽粽”、“官燕粽”、“响螺粽”、“金橘粽”、“佛跳墙粽”、“烧鸭花生粽”等等。
在色彩和款式上,香港粽子也是变化百出。白米、红米、紫米、黑米、红豆、绿豆、花腰豆、白果、玉米、栗子等包出颜色各异,而粽子的个头,既有适合全家享用的“大只粽”,又有一口一个的“迷你粽”;粽子既有圆锥形,也有长筒形,既有用竹叶、荷叶包成的,也有采用产于东南亚的香兰叶包制的。
澳门的兰香阁是制粽数十年的老店,那里有蛋黄燕麦卤肉粽、单黄果子什锦蒸,都属于传统口味。各路商家推出的红豆碱水粽、莲蓉豆沙粽,属于物廉价美的大众选择;另外还有“黑松露牛肚菌五豆粽”、“鲍鱼瑶柱烧鸭裹蒸粽”等,则是传承中有创新的奢侈品。
台湾粽子以品类齐全和善于推陈出新闻名。端午期间,在台湾的传统市场里,可以买到客家粽子、广东肇庆粽子、浙江湖州粽子、福建福州粽子,还有台湾的北部粽子、南部粽子等等。台湾大多数五星级饭店也接受粽子预约,所售的高档粽子包括鲍鱼粽、面包粽以及以乌龙、普洱、龙井等名茶入粽的茶粽等。为让有忌口的人们也能享受粽子美味,地中海式海鲜粽、韩式花粽和人参药膳粽、日式抹茶海苔粽等异国风味的粽子也应运而生,这些粽子因为口味好、热量小兼有养身功能,颇受市场欢迎。
不过,不少台湾人还是喜欢自己包粽子,特别是一些有孩子即将考大学的家庭更要如此。这是由于端午节过后,就是一年一度的大学考试,而包粽与“包中”是谐音,因此许多父母都要亲自给孩子包粽子,以求孩子考试顺利。
端午名称有新解
在不同的地区,端午节有时会有新的名字。
台湾的端午节也叫“正阳节”。中国古人认为,端午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一天,所以利于驱邪避灾。“阳”有蒸腾向上之意,所以台湾的大人孩子在这一天会举行“立鸡蛋”比赛,人们认为,只有在端午节才能把一个完好的鸡蛋立起来。另外,台湾端午还有一个特色习俗,就是取“午时水”。台湾民俗专家介绍,当年郑成功进驻台湾时,部队开到大甲铁砧山,急需水却找不到水源,郑成功便插剑入地,祈求泉水涌现,拔剑后果然山泉喷涌。由于当时正是端午节午时,此水便被称为“午时水”。从此,“午时水”声名远播。每年端午节午时,台湾都有许许多多民众求取“午时水”,以保平安。
据说,乡间的台湾人很看重端午节正午的水和正午的茶,午时水、午时茶尤重一个“正”字。因此,每到端午节这天中午12时,人们会涌向村中的井边。提桶的,挑担的,围绕一个共同的目的——等候提取午时的井水。因为家家户户唯恐过时不正,排的长龙阵也就蔚为大观了。然后,回家摆开古朴雅致的功夫茶具,泡沏独具乡土风味且有保健作用的午时茶,缕缕茶香伴随着赛龙舟的歌声、锣鼓声、喝彩声,在河岸边飘荡,飘荡……
端午节因吸收了不同文化土壤的养分,而生长出多样化的新鲜形式,所以变得更丰富,更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