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吉首大学下乡支教“情系四都坪”社会服务队侧记
发布: 2012-7-11 21:48 | 编辑: 张家界 | 来源: 旅游门户 | 查看: 2245次
欢声笑语飘荡在大山深处
作者:赵清清 唐业喜 刘名湘
在烈日如火的七月,一辆白色的校车攀爬在盘旋迂回的山路上,车身“吉首大学”四个遒劲的大字默默地问候着沿途葱郁繁茂的大山,驶向大山深处的那少有车迹的四都中心学校。
这是一支由11名吉首大学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大学生组成的志愿服务队,迎接他们的是一座没有校门、没有围墙的深山学堂——四都中心学校。
“老师,你快来看我们新学的舞”
井然有序的课程安排,活跃轻松的教学课堂,几天的相处,四都坪的孩子们已经和这群小老师打成了一片。上午是基本课程的教授,下午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文娱时间。
一阵阵嬉闹声在球场响起,那是体育小老师曾海华在带孩子们打篮球。“打配合,快,传球”学生们热情洋溢地从基本运球到组队打半场学起,球来球往,打得津津有味。“八,。九,十。。。”球场边志愿者辜佳英正摇着跳绳帮孩子们数数。一节课下来,这位带着眼镜满脸通红的女生甩了甩双手,用手背撩了撩汗湿的刘海。走进一看,才发现她的手心全红了。“呵呵,比起第一天现在好多了。”嘉英不以为然的笑道。
“老师,你快来看看我们新学的舞。”拉着正在收集器材的几位志愿者的是位六年级女生,名叫代慧,很活跃的一个长发小姑娘。原来,她们几个离学校近,下课后硬是缠着她们的舞蹈老师教迈克尔·杰克逊的太空舞步。这不,正喜滋滋地想来个现学现卖呢。
九十分钟的文娱时间,个个志愿者们可都是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有教学生写毛笔字的,有教跳舞,唱红歌和手语的,还有教绘画,以及篮球,兵乓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的。大家别具风格地把学生们的文娱活动开办得有声有色,一阵阵欢声笑语在这处大山深处尽情飘荡,久久不绝耳。
“还有国庆节”
三层的灰白教学楼,没有校门,没有围墙,这是四都中心学校最直接的写照。记得志愿者们第一天来的时候,穿过了好几条小巷,才在一个转弯处,看到一个小山坡,上了坡,一座三层的教学楼终于在一阵峰回路转之后呈现大家眼前。校园内只有一个像样的球场,一张兵乓球桌,走进教室,一张张四方木桌,桌面凹凸不平,木制的桌角有的已经缺了一个。透过窗户,教学楼后面是一片玉米地,再远些,就是青葱连绵的群山,像围城般把小小的四都中心学校围在一片小凹地。
志愿者开班后,共有“凤飞”“薪传”低、高年级两个班。高年级班的学生共47名,六年级的 21名,初一、初二学生分别是15名和 11名。为了兼顾年级差别,确保整个班的学生都能听懂,老师们备课的前总要开个小会,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商讨和具体策划。
今天“薪传”班的第一节课是英语课。
课上,讲述中外重要节日以及其相关的历史由来。当英语小老师问起孩子们,“我们国家除了春节,还有什么节最重要呢”,“还有国庆节!”这个回答一下子盖过了其他零碎的声音。一位坐在中间一排的男生举起手大声喊道。
这是一个童真质朴的声音,它用最真的心告诉我们在这里,在闭塞的四都坪,除了过年最重要的是国庆节。
四都坪的孩子们,大都是留守儿童,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几年前的四都坪还是一穷二白,连条像样的路也没有。这些年来,在党的关怀下,在市政府的带头下,一条条宽阔的马路铺展开来。各界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呼吁下,也相继对四都中心学校深处援助之手。省教育基金会,永定区以及“越野e族”在四都坪乡中心学校开展捐资助学活动等让大山深处的孩子们,虽远离自己的父母,却依然能在党和国家的呵护下快乐的成长。
“老师,你们会在学校呆多久”
一张张天真的面孔,一串串爽朗的笑声,在四都中心学校的教室里,球场上,到处是志愿者和孩子们和睦喜悦的画面。
志愿者们几乎每天都会到孩子们家里进行走访。“近的半个小时的山路,远的走过三个小时的。”志愿队队长唐业喜继续说道,“在孩子们家里,接待客人最厚重的是一碗清冽甘甜的山泉水,还有自家种的西红柿。”
这里的山泉水甘甜可口,从深山用竹管接下来,送到家家户户。沿着竹管流淌着的山泉水就像四都坪的老百姓,滴滴厚实,滴滴怡人。听说志愿者是来下乡支教服务的,老百姓们津津乐道,并送来自家的李子,西瓜执意要志愿者们收下。有孩子的人家,在接到开班的消息后,早早的就把自家的小孩带过来报到。
七月的艳阳天,依旧酷热。七月的志愿者,热情不减。
他们白天组织学生上课,晚上开会开展自我总结,并进行教案的商讨和认真备写。学校的设施简陋得一开始大家都难以接受。“第一天来的时候,我差点想哭了。”一位志愿者笑着说。全校只有一个澡堂,而且没有电灯,一个水龙头在球场最边上,夜间的蚊子不仅个儿大还很群起作战,晚上去打水洗衣还碰到过一米长的蛇悠闲地躺在路中央。
“艰苦的环境还真挺能锻炼人的”,队长唐业喜说,“真正在乡下呆过,才能放下大学生的姿势,切实地理解这群孩子的感受,用心和孩子们打成一片。”
如今,志愿者们在胡总书记的号召下,积极向群众学习,真心从实践中成长。在四都坪乡中心学校志愿服务的日子,是志愿者们实践号召的日子。
“老师,你们会在学校呆多久?”一名小学生仰着头,闪动的大眼睛盯着志愿者小老师。
“老师会和你们呆很久的。”
“很久”——这是一个承诺,一个志愿者们自我要求,投身社会服务,坚持实践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