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湖南省党代表张家界桑植县白族姑娘钟燕群
发布: 2012-6-05 18:38 | 编辑: 张家界旅游 | 来源: 旅游门户 | 查看: 2771次
“隔山隔岭又隔岩,我唱歌山歌歌儿甩过来,接得到的是妙手,接不到的你莫怪。”,桑植县民族艺术团剧场内,钟燕群正声情并茂地演唱桑植民歌《唱个山歌甩过来》。一见面就聊桑植古老的民歌,动情之处更唱起了《马桑树儿搭灯台》(这首桑植民歌曾被宋祖英老师唱响在维也纳金色音乐殿堂)。这就是来自桑植县的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钟燕群,一个美丽的白族姑娘。她是桑植县民族艺术团团长,去年被选为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
能歌善舞的湖南湘西北,张家界桑植县先民没有创造文字,他们用古老的歌谣一代代繁衍着民族文化。2006年3月,桑植民歌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世纪90年代从师范毕业后,钟燕群到了桑植县文化馆工作,有机会了解当地深厚的传统文化,特别是桑植的民间情歌,自此钟燕群和桑植的民间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钟燕群经常带领团队赴云南、山西等地,参加赛歌会等各种大型演出。去年4月,钟燕群调任桑植县民族艺术团团长,与民间艺术接触得更加密切了。“艺术团有21位队员,每个人都身怀绝活,都是民俗文化的传人。”为了挖掘、保护、传承好每一首桑植民歌,钟燕群经常和同事一起跋山涉水,走村串户,在老艺人的屋檐下,在老姆妈的灶台前,在山顶上、田埂边,记录曲谱、歌词,学习唱腔,模仿动作。几年下来,钟燕群共收集整理了桑植民歌100余首、民族舞蹈20余个、曲艺节目30多个。
钟燕群知道,将这些民歌民舞记在纸上是没有意义的,关键是要把它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搬上舞台,让人们真正了解、喜欢上它,才能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她在演出、节目编导和民族文化的创新上下足了工夫,在民歌中加入舞蹈、器乐等流行元素,改编创作了《桑植是个好地方》、《最美还是八大公山》、《十送红军》、《摆手风情》等脍炙人口的民歌,先后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巡回展演、中国“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周”开幕式、云南 “石宝山歌会节”等场合演出,丰富多变的曲调、淳朴真挚的情感、优美动听的旋律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努力创作更多文化精品”,这给我省种类繁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加速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在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钟燕群向大会建议,充分挖掘当地的传统文化,打造几个文化艺术精品,使桑植的民俗文化和张家界神奇的自然景观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桑植民歌据记载已有2000多年历史。2006年3月,桑植民歌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抢救和保护好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桑植县委、县政府先后采取多种措施。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年,桑植民歌被誉为“金色的旋律”,多次在国际舞台上演出并获得好评。
桑植民歌是湖南省优秀传统文化大家庭的一员。中华文明传承和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既有文物、典籍等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遗产,也有口头文学、节庆礼仪、传统艺术、民俗活动、民间工艺等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文化强省目标实现的重要支撑。
为能一代代地传承下去,首先要建立民族民间文化传承机制,重点抢救濒危文化遗产,推动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融入现代日常生活。其次要加强培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储备人才,实现薪火相传。第三,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对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深入研究,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当今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事业,为让老百姓的笑声更多、笑容更甜,要持续性推动文化设施建设重心下移,更广泛、层次更丰富地加强公共文化服务。
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 钟燕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