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未央区大白杨 发现唐代成组陶窑遗址群
发布: 2011-12-30 13:48 | 编辑: 张家界 | 来源: 旅游门户 | 查看: 2232次
12月20日,记者跟随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到达唐代陶窑遗址群现场。该遗址位于西安市未央区大白杨村一处建筑工地内。考古人员发现保存完整、成组的唐代陶窑22座、水井3座、唐代瓦当20余件、唐代陶器50多件。此次发掘,对汉、唐时代长安城的布局、变迁以及社会、经济方面的研究有重要价值。据权威人士介绍,陶窑遗址群的发掘为复原当时制陶工艺的部分流程提供了有力依据和资料,对研究唐代手工业以及唐长安城的建设有重要参考价值。
这次发现的唐代陶窑遗址群属于唐代中晚期,位于唐长安城的西北郊,汉长安城东南郊,唐代梨园附近,距大明宫遗址5.5公里,距汉长安城0.5公里。目前该陶窑遗址群已发掘面积大约为1000平方米,其中已发掘清理的14座唐代陶窑可分为6组。
参与发掘和清理工作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王志友博士告诉记者,目前发现的陶窑形制结构基本相同,由操作坑、窑门、火膛、窑床、烟道5个部分构成。成组的陶窑结构稍有差别且形制独特,在操作坑之外有供出入的过洞与斜坡通道相连,进入操作坑的斜坡道南窄北宽,由南向北倾斜,最南端有三个台阶,斜坡道至过洞口长约7米,操作坑露天,呈不规则圆形。操作坑面积约16平方米,深约3米,操作坑四周有两组对称的窑室,窑室形状为“马蹄”状,窑室大小不一,最大的陶窑长4.5米,东西宽为4.4米,高2.4米,最小的陶窑长2.2米,宽1.5—2.1米,残高1.8米。每个窑室后壁都开凿有3个烟道,两侧烟道在接近窑室顶部时向中间收拢,到窑顶接近地面时与中间烟道连成一体。陶窑因为长期火烧,有厚约为10厘米的青灰色烧结硬面,在硬面上又有厚约20厘米的红烧土。一窑多室的布局提高了陶器生产量,体现了唐长安城当时发展之快与繁荣富庶。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蕴向记者介绍,根据目前的考古发掘推测,该陶窑遗址主要属于民用窑址,为唐长安城内百姓提供建筑材料和日常生活用品。此外,陶窑内还发现少量带有戳印的砖瓦及琉璃制品,说明该窑址有烧制官用物品的技能,遗址群中是否存在官窑还需要进一步的考古研究。(记者陆航 实习记者禹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