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第三千零二峰》——吴冠中纪念铜像塑造纪实
发布: 2012-9-14 15:15 | 编辑: 张家界 | 来源: 旅游门户 | 查看: 2619次
张家界三千奇峰、八百秀水,便有人将耸立在天子山上贺龙元帅的铜像称为第三千零一峰。那么,我要告诉你的是,现在张家界又有了第三千零二峰,这便是著名画家吴冠中纪念铜像,它将于9月19日正式落成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今年6月30日上午,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由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以及吴冠中长子吴可雨,著名雕塑家李象群等相关人士共同为吴冠中铜像设计小样(青铜像)揭幕。作为吴冠中先生的家属代表,吴可雨先生无比激动发表感言:“父亲早在70年代末初访张家界,写下《养在深闺人未识》一文以及绘画《自家斧劈——张家界》等作品为张家界早日走向世界立下了功劳。对此,张家界人民是感恩的,也是无法忘记的!所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我父亲建造铜像是一种最真切的纪念,我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如果说可雨先生说出一些感动的话是在情理之中,那么,我作为建造铜像工程的参与者之一,是应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邀请的编外工作人员,对吴冠中铜像的筹建过程更是无法忘怀。铜像的建造从创意到实施的过程真是一波三折,历经艰辛啊!
2010年7月7日下午,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召开处长常务会议。会前,处长李军邀请我列席会议,并就建造吴冠中铜像的构想由我向张管处领导班子汇报。继而,与会人员经过讨论后达成共识认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国营林场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吴冠中先生作出了特殊贡献。在公园建造一座高标准的吴冠中纪念铜像,对于缅怀吴冠中先生,提升公园品牌形象,都具有重要意义。”会议决议成立筹建工作小组。
处长办公会后,以邓少兵副处长为组长的筹建工作小组第一次会议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局举行。邓少兵、宋伯胜、杨坤明、张雁、李伟、周仕厚等工作小组成员到会。我们对项目的目的与意义作了强调,而对项目推进办法、时间与人员分工均作了布置。根据宋伯胜提议,由我担任项目策划人,负责方案撰写与联络工作等。我深感责任重大,而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吴冠中家属、黄石寨客运索道公司多次进行有效沟通后,且对名山、名校、名人的互动构想向邓少兵副处长提出后,他对在森林公园设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写生创作基地作了精心安排。
感恩是前提,而扩大名人效应,建造吴冠中铜像对于促进张家界旅游经济大发展更是主题,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将吴冠中铜像建造工程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抓。邓少兵副处长率工作小组三上北京,先是与吴冠中亲属代表洽谈,征得家属同意建造吴冠中铜像,并确定雕塑家李象群为铜像设计师。当铜像设计稿出来后,邓少兵副处长又带人去赴京定稿。然而,定稿后由于选址问题久决不下,按有关法定程序必须由市人大通过选址方案后方可建造。于是,考察、论证、研究,再考察、论证与研究,直到2012年6月27日,市人大终于作出决定,同意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造吴冠中纪念铜像。6月28日,邓少兵副处长、张管处工会主席宋伯胜等5人又专程到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再次与卢新华、吴可雨、李象群等就铜像的建造时间与场地和铜像揭幕仪式等一一共商并达成共识,决定于2012年9月19日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举办铜像揭幕。吴冠中纪念铜像建造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果。在6月30日举行的《吴冠中追思文集》首发仪式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鲁院长也正式向公众发布消息,吴冠中铜像将落户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一尊高55CM的青铜像竖立在大庭广众之下,许多人似乎见到了活着的吴冠中先生。2010年6月25日,一代艺术大师吴冠中在北京与世长辞了。噩讯传来,张家界人感到十分悲痛。我作为吴冠中先生的忘年之交,早在他生前征求他本人的意见说:“张家界有一位台商叫张辅仁先生,想为您建造一座铜像,不知吴老是否同意?”甘于奉献,不图回报的吴冠中先生对身后事都要求一切从简,而对于生前为他建造铜像自然被他给否决了。吴老去世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委托我作为代表赴京吊唁吴冠中先生。当我轻轻叩开那道熟悉的房门时,我见到了熟悉的朱妈妈和吴老的长子可雨、次子有宏,他们兄弟二人一方面安慰我放下沉痛的心,一方面听取了我代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对建造吴冠中纪念铜像的请求。没想到,吴可雨先生作为家属代表很快与我达成了建造铜像的共识。他十分激动地说:
“谢谢张家界!”随后,他在我带去的意见书上写下了:“同意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造高标准的吴冠中先生纪念铜像。”
家属同意了,吴冠中生前供职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也同意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便将铜像建造工程列入议事日程。要建造铜像,首先要考虑由谁来设计塑造。对此,吴可雨先生与清华大学有关人员共同推荐了著名雕塑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李象群先生担任设计,其理由是吴冠中先生在世时对李象群教授所创作的作品极为赞赏。于是,吴冠中先生铜像的设计者也很快被承建方、监制方等多方认同。
2010年12月5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代表卢新华与著名雕塑家李象群先生从北京专程来到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考察吴冠中铜像选址。此前,应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邀请,吴冠中的长子吴可雨先生对铜像选址作过考察,其初步意见选址为黄石寨山顶。据了解,吴冠中早在1979年访问张家界绘画写生地就在黄石寨与老磨湾一带,故在黄石寨顶建铜像是有纪念意义的。
距黄石寨索道上站对面的一个高压电机房所在地是铜像的第一选址。这里周围树木郁郁葱葱,若将铜像建在绿树掩下的空坪处,其效果是比较理想的,李象群与卢新华也完全同意吴可雨先生的初选意见。
李象群虽只有五十岁,却有着非凡的创作历程。他曾为毛泽东、邓小平、茅盾、徐悲鸿、巴金等伟人与文化名人成功塑过像。此外,他以古代历史人物慈禧太后与现代女人裸体结合的塑像曾在艺术界名噪一时,且争议声四起。那幅雕塑作品名叫《堆云·堆雪》。李象群先生1961年出生于黑龙江,曾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其作品《接力者》被国际奥委会博物馆收藏,《巴金》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他的作品还获日本、英国等国际国内艺术大奖。
李象群创作吴冠中先生铜像作品又是怎样构思呢?一代艺术大师的形象如何表现,又如何达到让世人的认同,这绝非一般意义上的事情。从接受吴冠中塑像设计任务开始,这位艺术家怀着对吴老的崇敬,潜心研究吴冠中的艺术探索与人生轨迹,一个艺术形象在他心头酝酿开了。
“像,太像了。我似乎见到了敬爱的老师!他又活过来了啊!”2011年4月的一天,我们在北京798艺术长廊的李象群雕塑工作室见到了吴冠中铜像的设计小样(泥塑)。吴冠中的学生赵士英默默地凝视着吴老的雕像,他又一次勾起了对老师思念,他流泪了。此时此刻,见到雕像后无比激动的还有吴冠中的两个儿子,吴可雨、吴乙丁,他们兄弟俩望着栩栩如生的父亲的塑像更是百感交集。我与吴老生前有过交往,我还清晰地记得吴老的模样,我便对一起观摩的邓少兵副处长和周仕厚说:“不仅仅形似更是神似啊!”
为了创作吴冠中雕塑作品,李象群先生全面收集了吴冠中少年时期,国立艺专时期,法国留学时期,归国任教时期及晚年时期的照片,经过认真梳理,李象群发现“写生”、“采风”贯穿了吴冠中先生的整个艺术生活。从中国到法国,又从法国回到中国,学贯中西的吴冠中经过了“文革”的断桥,再续与艺术的前缘。每一个阶段,他都背着画夹流连于自然山水之间,吴冠中就是在不间断的写生过程中确立了自己的艺术价值。于是,李象群决定采用写生途中的吴冠中作为创作的主题。而之所以选择老年阶段塑造吴冠中像,是因为此时的吴老的气质特点更为明显,对艺术的执著和认真在他身上更能生动呈现。身着夹衣,手拿风衣更是他老年时期日常出现的装束。创作泥稿时,对人物的身体、衣服的处理方法十分概括,只突出了他消瘦的肩膀和向前迈步的动态。这位身材瘦弱的南方老人朴实而高尚,他力行自己所推崇的鲁迅精神,承担着对艺术、对社会的一份责任。他的面部突出的颧骨和紧锁的眉头是画家在艺术道路上所体验的苦苦追索,如吴冠中自己所言:“苦,永远缠绕着我,渗与心田。”此外,李象群还体会到吴冠中对艺术创作的过程就是“不断寻觅表达内心情感的最佳手段”。通过对吴冠中像的塑造,体现了艺术家们在大自然及生活中寻找自我价值的状态以及对美的追求。
基于写实而改造写实,运用具象而超越具象,所有雕塑语言都服务于个体主体性的有机营造,着力表现吴冠中具有性格特质的瞬间。感性、理性和灵性被有机地融入到这件雕塑中。李象群先生对于创作吴冠中像有许多感慨,他用极为精辟的话向我传达了他的创作思想。
从创意到泥像、铜像,吴冠中的铜像也不断清晰地印入我的脑海。当一个人的肉体生命消失以后,又一种灵魂的生命托体而出。李象群先生作为雕塑家,是孕育另一种生命的母体啊!
“我期待着吴先生的塑像能够耸立在张家界的某一个地方”,在湖南省旅游局供职的欧阳斌曾在《中国旅游报》发表的文章中说。他还在文中例举了建吴冠中铜像的理由是:2008年,吴冠中曾荣获“张家界发展特别贡献奖”,被张家界人称为功臣,受得起这个礼遇;吴冠中深爱张家界,而张家界市人民也深爱着吴冠中,雕像,对双方都是心灵的慰藉;张家界是大美之山水,吴冠中是大爱之文人,为吴冠中先生塑像是山水与人文的整合,可以为张家界增添文化的元素,提升文化的含量;一座城市为自己所爱的人塑像,是古今中外许多城市的惯常作法,美国华盛顿市为华盛顿塑像,中国中山市为孙中山塑像,韶山为毛泽东塑像……吴冠中生前思路开阔,不拘小节,提倡中西交融,反对固步自封,这与张家界打造国际化旅游城市的观念一致;为吴冠中塑像,即体现了张家界市对功臣的尊重,同时,也可以借吴冠中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张家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促进张家界的旅游发展。
如此振振有辞的理由,欧阳斌先生是说出了许多人的心里话。在2011年清华大学举行的吴冠中追思会上,中共张家界市委书记胡伯俊曾作书面发言并庄重承诺,要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造高标准的吴冠中纪念铜像。此后,他又多次过问吴冠中铜像建造的进展情况。
为什么会选择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造铜像呢?铜像筹建组工作组负责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副处长邓少兵认为:“吴冠中先生早在1979年访问原张家界林场就是现在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他写的文章《养在深闺人未识》所表现的也是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奇山异水。所以,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造吴冠中铜像是对历史的尊重!”对建造吴冠中铜像,张家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人表示了极大的关切。由于铜像建在核心景区,根据省人大有关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市人大依照有关程序多次实地考察。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处长阙道文则将此事当成一件大事来抓,他多次带人到市人大汇报而积极争取铜像建造合法手续。
申报、筹资、选址、设计、论证、铸造,每一个环节,邓少斌副处长都要耗费不少心血,尤其是四处筹捐资金更是让他没少费周折。出于对吴冠中的感恩之情,出于一份责任,也出于对公园发展的迫切需要,阙道文、邓少兵、宋伯胜等张管处领导克服一切困难,终于可以让吴冠中铜像永远伫立张家界美丽的山水之间了。
“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谢知音。”作为张家界的山水知音,一代艺术大师将魂归张家界。
吴冠中的艺术形象将与张家界三千奇峰一样,永远伫立在千百万游人的心中!
本文选自湖南人民出版社《邂逅张家界》(作者: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