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为旅游业发展带来正能量
发布: 2014-3-19 15:35 | 编辑: 张家界 | 来源: 旅游门户 | 查看: 2116次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了城镇化的基本原则,除了“生态文明,绿色低碳”,还强调“文化传承,彰显特色”。规划提出,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禀赋,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笔者认为,城镇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作为城镇社会经济发展所依托的产业形态,旅游业在城镇化,特别是以旅游产业为核心主导产业的中小城镇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判识城镇化战略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对于二者的协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大的格局来看,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总体布局,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将逐步形成若干新型城市群。在目前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客源地与目的地空间叠加的背景下,伴随着以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为代表的现代交通技术的进步,原有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以及成渝、郑汴洛和山东半岛为主体的旅游空间格局将得以重构。在现有格局基础上,包含沈大、关中、乌昌城市群在内,以传统和新兴城市群为主要客源地和目的地结合体,以其他二级、三级城市群为补充,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全新旅游空间格局和旅游线路组织方式将得以形成。
从小的方面来看,城镇作为人类各种行为和活动最密集的场所,本身就包含着为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提供双重服务的职能。换句话说,城镇化在推进过程中,应同时考虑包括城镇居民和外地游客的双重诉求,仅考虑当地居民的生活功能,而不考虑游客的旅游需求,或者过度放大对外地游客的服务功能,而不考虑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打造,都不应该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方向。因此,“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应包含两层含义,即一方面要以提高城镇当地居民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另一方面也要提高外来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甚至能够让外来游客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又能够记得住乡愁。
此外,从旅游市场现状特征上看,由于存在明显的城乡二元发展结构,中国城镇居民无论是出游能力还是消费能力都远远大于农村居民。以2012年为例,城镇居民出游人均花费达到914.5元,农村居民出游人均花费仅为491元,城镇居民出游人均花费几乎是农村居民出游人均花费的2倍。随着人口城镇化水平的稳步提高,中国城镇人口的比例将得到大幅提升,并进一步导致以城镇为客源地的旅游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旅游消费能力的提升。同时,城镇作为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产品需求共同叠加的旅游目的地职能也将更为突出。为本地居民服务,以休闲、购物、娱乐、社交等非传统的城市旅游产品需求以及城市周边环城游憩区内旅游产品需求规模将进一步加大;而随着城镇居民返璞归真的心理需要,具有原真性、乡土气息保存较好的乡村旅游需求也将进一步增长。与此相适应,作为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各种资源和资本,也必将向这些领域和方向倾斜和配置。
总体来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特征来看,推进城镇化将成为未来较长时期内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城镇化的进程也将全方位影响到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格局、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无论是城市政府、旅游主管部门,还是旅游企业都要顺应城镇化的战略需求,充分利用城镇化为旅游产业发展带来的正能量,在有序推动城镇化的同时,保持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马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