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淇在北京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发布: 2011-9-21 07:16 | 编辑: 张家界旅游网 | 来源: 旅游门户 | 查看: 2445次
这次会议是推动“十二五”时期首都旅游业大发展,努力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的工作动员会、部署会。刚才,丁向阳同志作了报告,讲得很好。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作了重要讲话,既介绍了“十二五”时期国家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内容,对北京旅游业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就旅游业的科学发展对北京市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重要建议。这些建议都很有针对性,应该很好地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首都旅游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旅游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旅游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是进一步理清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确立了打造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制定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旅游业文件的意见》,提出“大旅游”的发展思路和旅游资源多样化、服务便利化、管理精细化、市场国际化的工作要求,制定了“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旅游业发展“一、十、百、千、亿”任务,即:创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10%以上,年入境旅游收入超过100亿美元,入境游接待量超过1000万人次,国内游客达到2亿人次。明确的发展思路使全市对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形成了高度的思想共识和强大的工作合力。
二是建立了统筹首都旅游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创新旅游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成立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进一步强化旅游业的产业促进、资源统筹、发展协调、服务监管四项职能,推动旅游管理体制“由事业向产业、从配角向主角、从单一向统筹”的转变。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力度,建立首都旅游产业统筹协调机制和政府部门决策联动机制,推动首都旅游资源的统筹整合和政府部门的政策联动。不断创新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机制,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紧紧围绕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密切合作,真抓实干,积极推动重大旅游产业项目落地,积极推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提升,旅游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是进一步改善了旅游产业的发展环境。特别是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筹办任务的圆满成功,极大改善了首都城市的运行水平,极大提升了北京作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城市形象。充分发挥北京文化资源优势,推进了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培育了一批具有首都鲜明特色的演艺、节庆等文化旅游产品,文化旅游吸引力得到显著提升。充分发挥各区县的积极性,以“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为特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民俗旅游,不断拓展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空间。不断创新旅游产业支持政策,建立了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加快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和旅游功能区建设,认真解决旅游用地、项目融资等方面的瓶颈,为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是进一步提升了首都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不断加大旅游产业发展力度,旅游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2010年接待境内外游客超过1.8亿人次,旅游外汇收入突破50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达到2425.1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7%,旅游总收入、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旅游业吸纳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直接从业人员达34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达170万人,吸纳就业人数占全市就业总量的15.9%,在全市各行业中排名第一,位居全国各大城市前列。
五是进一步完善了旅游服务工作体系。全面提升北京旅游品质,打造了方便游客的咨询体系,推进旅游集散体系建设,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加大打击整治非法“一日游”的工作力度,初步建立起“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属地全面负责,整体协调联动”的“一日游”综合治理工作新机制,北京旅游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不断创新旅游宣传手段,注重城市旅游形象和市场资源推介,充分展示北京作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城市形象。
六是进一步加强了旅游业的开放与合作。积极推进区域旅游合作,与环渤海地区5省市、环北京4省区和10个国内热点旅游城市建立了“9+10”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加强与重点国家、地区以及国际旅游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成功举办第十届世界旅游旅行大会(WTTC)和亚太旅游协会六十周年庆典暨年会(PATA),创建了五国首都城市之间的旅游合作机制,拓展了国际合作领域,北京在旅游业方面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北京旅游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国家旅游局关心和指导的结果,是全市旅游工作者和广大干部群众努力拼搏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北京市委、市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的国家旅游局,向旅游行业广大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北京旅游产业与国际发达旅游城市旅游产业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特别是在树立现代旅游业发展理念,加强旅游业的资源整合,开发首都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能力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下功夫。
二、要把旅游业作为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十二五”时期是首都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就是要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使首都的发展与首都城市性质功能相协调,与首都人口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旅游业适应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资源消耗低,带动作用强,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是一个绿色低碳的产业。抓住机遇,全力推动旅游业的大发展,打造国际一流旅游城市,是推动首都“十二五”时期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做大做强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的迫切需要。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精神,充分认识大力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切实推动首都旅游业的科学发展,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旅游城市,使首都旅游业成为满足北京市民和海内外游客旅游休闲需求的现代服务业。
第一,要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推动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要充分发挥旅游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长的优势,努力将旅游业培育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使旅游业加快成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要推进旅游产业与其它产业的融合,带动文化创意、商贸物流、餐饮娱乐等服务业全面发展,推动首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要把旅游产业作为推动首都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围绕推动旅游业的大发展,充分发挥首都各方面的优势,打造新的消费热点,进一步巩固和强化首都经济发展中消费拉动型的经济结构。
第二,要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服务人民群众、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旅游产业既是一个扩大就业的民生产业,又是开启智慧、陶冶心灵的重要载体。要根据群众的旅游需求,不断改进和完善旅游服务,维护广大游客合法权益,让群众在享受优质旅游服务中开阔眼界、陶冶身心、自我发展。要发挥旅游产业就业机会多、就业容量大的优势,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千方百计吸纳城乡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个旅游城市必须是非常干净、非常舒适、非常宜居的,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能够带动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要以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城市设施的完善,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城市服务质量,为群众营造更加优良的生活环境。
第三,要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有基础、有条件、更有责任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做示范和表率。要发挥旅游产业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和载体的作用,充分运用首都的文化资源,加紧推出一批具有北京特色和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旅游活动,集中力量塑造国家和首都旅游整体形象,以旅游的形式推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走向世界,提升首都文化软实力。
第四,要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推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支柱。要着眼于建设世界城市的要求,瞄准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的目标,按照首善的、一流的标准推动首都旅游发展各项工作,包括旅游的设计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标准,都要以世界一流的标准来开展工作,以科学的标准推动首都旅游发展软硬件建设,逐步使首都旅游业发展与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目标相符合,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要求相适应。
三、以更高的标准推动首都旅游业科学发展
关于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刚才,丁向阳同志已经作了部署。下面就旅游业发展的“四化”,即旅游资源多样化、旅游市场国际化、旅游管理精细化和旅游服务便利化,讲几点意见。
第一,要在挖掘多样化资源上狠下功夫。北京作为世界著名古都,有3000多年建城史、850多年建都史,是中华文明的集成地;作为国家首都,北京聚集了国家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国际交往方面的机构和人才,是现代文明的汇集区,北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同时,北京有繁荣的城区、风景优美的乡村,有众多的河湖湿地、上万平方公里的山区,发展旅游业有良好的自然地理优势。挖掘多样化的旅游资源,就是要深化旅游业改革开放,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旅游业发展体制机制,放宽旅游市场准入,打破行业、地区壁垒,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投资旅游产业,增强旅游发展的活力。要推进旅游资源的整合集成,探索建立首都旅游资源整合协调机制,鼓励名人故居等文物类资源、工矿企业和产业园区资源、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科教类资源以及其他社会资源向社会开放,促进餐饮业、会展业等各行各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通过资源的旅游化盘活各类资源。要下大力气抓好重大旅游项目,重点是加快中轴线皇城文化旅游区建设,推动中轴线申遗,推进密云古北水镇、延庆百里山水画廊、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大兴南海子公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快通州文化旅游区、前门—大栅栏文化旅游体验区等多个旅游综合体的筹划开发,有序开发沟域经济,通过旅游产业链的延伸和挖掘,提升首都旅游产业的内涵。要着力打造古都风貌、文化演艺、科教展示、都市休闲等四大旅游产业体系,开发利用好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和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奥运的物质和精神遗产都非常丰富,是我们独一无二的资源,要把这些遗产作为旅游资源好好开发。推出一批高端、特色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旅游产业资源。对老景点应该继续保持魅力、提升水平,对新景点要不断开发创新,使其成为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特别是要把奥林匹克公园发展成为重要的旅游景区,把区域内中国国家美术馆、中国国学中心、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国家准备布局的重大文化设施资源利用好,把区域内“鸟巢”、“水立方”、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奥运资源利用足。
第二,要在提升国际化水平上狠下功夫。打造国际化旅游城市,构建国际化的旅游市场体系,构建国际标准的服务体系,是提升北京旅游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要大力提升北京旅游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依托首都旅游资源,充分发挥首都有国际影响力的资源品牌优势,大力丰富旅游品牌内涵,整体打造“北京旅游”国际品牌。着力打造旅游“航母”,支持各类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型国际化旅游企业集团,引进一批资源整合能力强的总部旅游企业,增强首都旅游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要大力实施旅游全球营销战略,努力形成覆盖主要客源国的国际营销网络,立体化宣传北京旅游,把“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和“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打造成国际知名的旅游活动,提升北京国际高端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要大力推进旅游国际和区域合作,探索建立国际旅游合作机制,积极融入国际旅游市场体系,以国际标准改造提升首都旅游产业。积极筹备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并推动其总部、秘书处及永久会址落户北京。推动建立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构筑分工合作的区域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环渤海世界旅游目的地旅游圈。
第三,要在精细化管理上狠下功夫。提升首都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关键是要实现精细化管理,重点是要将精细化管理贯穿于旅游管理的全过程,以人为本,注重细节,精益求精,切实推动旅游发展从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管理转变。要着力推进设施的精细化。一方面,要完善旅游设施的建设和管护机制,加强维护,确保各种旅游设施不论新旧都能方便、配套、安全、好用。另一方面,要把促进旅游业发展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用旅游来推动首都城市形象的提升,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提高城市的服务水平。要着力推进管理的精细化。重点在旅游标准化建设上加大力度,加快建立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相互衔接的旅游标准化体系,制定并严格实施覆盖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旅游设施等方面的规范标准。要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加强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旅游企业自身素质,强化旅游行业协会在规范市场秩序、维护行业形象、协调各方利益、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功能,加大对非法“一日游”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游客合法权益,树立北京旅游健康、文明、安全、诚信的新形象。要加强旅游安全保障工作,建立旅游预警发布制度,完善旅游安全警示和提示体系,提高对旅游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
第四,要在便利化服务上狠下功夫。旅游是窗口行业,关系首都形象,关系国家荣誉,提高服务水平至关重要。推进旅游服务便利化,就是要把以人为本的要求贯穿于旅游发展的各环节、各领域,充分考虑游客的多样化需求,使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建设、运营、管理都体现人文关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要强化服务意识,切实转变服务观念,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主的理念,全面创新旅游服务的体制机制、工作流程和服务方式,切实把旅游业培育成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要完善服务功能,按照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的标准,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北京旅游国际中心的建设运营,高水平规划建设旅游中心站、集散站、辐射网点三级旅游集散体系,进一步提高食、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的服务质量,特别是在必吃的餐饮、必购的商品、必看的节目方面提高服务水平。要创新服务手段,发挥北京科技资源丰厚的优势,以建设智慧旅游城市为目标,充分利用信息化、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产业的应用,不断提高旅游公共服务的水平和效率。便利化的考核标准就是,一个对北京完全不了解的境内外游客,可以靠有关服务设施顺利完成在北京的旅游活动,当他离开时,会说一句“谢谢北京”。
旅游业的发展,“四化”的努力方向,都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具体就是要贯彻“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打造“北京旅游”品牌,在开发旅游资源、形成旅游品牌、加强管理和服务、对外宣传和国际联系工作中,要突出人文特色,要显示高科技能力,要收到绿色旅游的效果,全面体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理念和成果。
四、进一步加强旅游产业发展工作的领导
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关键在于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整合资源、集成政策、聚焦重点,形成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是要加强统筹协调。我们在原北京市旅游局基础上设立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这不是简单的“翻牌”,目的是要加大统筹协调的力度,实现从旅游单一部门推动向部门综合联动的转变,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市区(县)上下互动的工作领导格局和工作机制。对此,各个部门要有高度的共识,旅游委也要有清醒的认识。北京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归属管理多元,只有加强统筹协调,才能形成合力。各级党委政府都要进一步增强对发展旅游产业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大旅游”的观念,自觉把旅游业发展融入到工作全局。旅游委要切实强化综合管理部门的意识,积极发挥统筹协调职能,不断提高整合资源的能力,真正履行好牵头部门的职责。各区县要积极创新旅游发展促进机制,加大发展旅游产业的工作力度。各部门、各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配合,按照一流标准,做好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特别是要推进外经、外贸、外宣工作与旅游工作的紧密结合,形成更大的工作合力。
二是要加强政策创新。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确保市财政每年对旅游发展的专项资金达到10亿元能够得到落实。加紧制定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办法,建立有效的旅游投融资体系,吸引民营经济、国际资本参与重大旅游项目开发,放大政府资金的带动效应。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融资,引导金融机构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加大融资支持,切实解决旅游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制约。积极争取中央有关部门支持,在优化旅游入境签证、过境免签、旅游消费退税、外汇结算等政策上实现突破,在出入境口岸设立旅游团队快速通道、重大会议及活动的快捷通道,对在京举办的各种会议展览、奖励旅游、国际赛事、重大演出等活动提供便捷的出入境手续,切实提升北京作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要加快研究鼓励政策,引导各区县利用工业遗址、废弃矿山、郊野公园等存量资源开发旅游项目,不断丰富首都旅游资源。积极研究旅游企业在用水、用电、用气、用热等方面的支持政策,进一步优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环境。要认真落实职工带薪休假等相关规定,加紧研究鼓励市民外出旅游的相关政策,推进国民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进一步做大首都旅游市场容量。
三是要加强产业研究。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旅游产业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和研究。要建立旅游产业研究的制度。适应首都经济进入新阶段的要求,加大旅游产业重大战略问题的研究力度,把握发展特点,找准发展规律,分析发展差距,切实提高科学决策水平。要建立旅游产业研究的机制。研究调动各区县、各部门加强基础性研究的措施,提高发展旅游产业措施的针对性。特别要充分发挥首都智力资源密集的独特优势,调动各方面专家参与首都旅游产业研究的积极性,增强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智力支撑。要建立旅游产业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按照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资源、环境、社会相协调的原则,研究建立旅游产业发展的监测评价体系,以科学的评价体系引导提高旅游产业科学发展的水平。
四是要加强队伍建设。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工作在推动旅游产业科学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依托首都密集的教育人才资源,加紧创办旅游大学,培养国内外旅游行业所需的高端人才,使北京成为亚洲旅游人才培养基地。要积极发挥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的政策优势,引进、培养、聚集一大批高层次旅游人才特别是企业经营人才,力争通过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批旅游创意和旅游项目,做大做强一批旅游产业。要建立和完善旅游职业资格和职称制度,健全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全面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推动首都旅游产业新一轮科学发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希望同志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开创首都旅游产业发展新局面,为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