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ENGLISH】【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本站公告] 张家界旅游资讯 | 省内旅游资讯 | 国内旅游资讯 | 国际旅游资讯 | 政策法规 | 地方工作

  你的位置:张家界旅游网 >>旅游资讯 >>国内旅游资讯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北京旅游:国营小店 留住京城“老念想”

发布: 2014-5-16 16:59 |  编辑: 张家界 |   来源: 旅游门户 |  查看: 280次

清晨,小吃店飘散出百年未变的香气;上午,“京城最后一家国营副食店”迎来“温梦”人;中午,货架老物件勾起“老街坊”儿时记忆;垂暮,“老国营店”盘点的算盘珠声,似乎在叙述悠悠岁月……在“网购潮”不断冲击主流名店的当下,在时尚商街成为高端消费聚集地的今天,京城街巷那些“坚守”了半个多世纪的国营小店像一页史书,把往昔的岁月“定格”。

胡同副食店:酱香飘出50年

4月20日,早8点,中轴线北端的钟鼓楼下早已聚集了来自八方的游客。来自加拿大、年近六旬的游客顾先生向带团的导游请假:“钟鼓楼参观我就免了。我是这里长大的,想看看那50年前的老副食店。” 老人在记者询问时直言相告:“从小在离此不远的赵府街胡同长大,40岁之后与夫人一道移居加拿大。10多年了,常在梦里再现儿时的情景:拿着麻酱罐子走向散发酱香味的小副食店。今日随团故地重游,无论如何也要到‘老地界儿’走走。”随后,记者在老先生指引下,穿过几条宽窄不一的胡同,来到被众多网民热议的“京城最后一家国营副食店”赵府街副食店。

小店不大,飘散着酱菜、黄酱、麻酱以及其他调味料的“混合香气”。货架上方壁板上,留存上世纪70年代的副食广告画,纸张完整、画面清晰、人物表情与商品品相凸显那个年代的特征。守望在这里数十年的李瑞生经理指着那些广告画说,那是小店的“镇店之宝”。

其实,李经理的“镇店之宝”又岂止货架之上的老广告画。小店之内,那些用了近60年的台秤、算盘、酱缸、木柜台连同李经理迎来送往的“老北京招呼”,都让很多慕名前来的人感到亲切,搬迁到大兴一带的“老街坊”,也常常拿着空瓶故地重访,与老李聊聊。

“来两块(钱)的酱油!”推门进来的是胡同居住的“那爷”。“得嘞!”店主李瑞生一手握住油瓶,一手用“木升子”向瓶中灌酱油。“弄5块钱麻酱。”另一位端着空罐头瓶的大妈也“及时跟进”,“您稍等。”老李腾出手来,麻利地把空瓶放在台秤上称重,而后,走到散装酱缸前,用传承了几代人的小铁勺灌向瓶中,那被拉得长长的、散发着诱人香气的麻酱不多不少地“注入”瓶中。

记者发现,小店面积不大,但墙上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等证照一应俱全。证照上,“国营”两个字让人既有怀旧感又有陌生感。这位年近花甲的老经理在短暂的间歇时,一面回答记者的提问,一面不停地用抹布擦拭瓶装商品的外包装。“几十年养成的习惯,不能让货物包装上有尘土。”满头白发的老经理解释着自己的动作。

记者了解到,眼下,这家国营副食店只剩下两位店员,“在编”人员就是李瑞生一人,“再过几年就退休了,也不知有没有人能在这儿延续下去。”老经理一面整理货物一面感慨。

地外小吃店:传承老辈待客风

4月20日,清晨五点半,地安门小吃店的蔡经理就从家赶到店内。“闻鸡急赶路、天亮最忙乎”的生活他早已习惯。这家位于京城钟鼓楼前的小吃店早6店开业,准备到锣鼓巷遛早、到钟鼓楼参观的外地游人、店周边的老街坊连同专程从其他区县赶来喝“第一锅豆腐脑”,品尝“第一屉牛肉包子”的食客,会络绎不绝地进店一饱口福。每当此时,蔡经理与起早练活儿的职工们总生发几分成就感。于是,手头儿的活儿更加利索,招呼的声音更显得洪亮。年近五旬的蔡经理对记者说,这家小吃店从他出生时就有,“小店是鼓楼前的一景”。

已在这里工作数十年的蔡经理告诉记者,北京小吃能做到“品相美观、滋味独特”看似容易,实际上每个制作细节都需要“精雕细刻”。老一辈厨师对制作的环节精益求精,老一辈服务员在接待细节上一丝不苟,赢得南来北往数不清的回头客。说到这里,蔡经理有些激动:“到我们这一代,总不能让老辈人的高超技艺和待客之道画句号吧!”

记者看到,清晨陶醉在小吃香气之中的顾客一面吃着一面聊着,口音“南北大荟萃”。几位国外游客品尝着曾经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华名小吃”的“蜜三刀”。一位来自加拿大的客人请身边的翻译告诉记者,两年前,他们的总理哈珀在北京访问时,曾专程到街边小店品尝北京小吃,被传为佳话。今天,他到这里感受地安门清真小吃,的确感到很有文化氛围。他说,品尝小吃后,登钟鼓楼看中轴线,会感到“很北京”。

记者了解到,地安门小吃店是华天聚德集团旗下、护国寺小吃公司所属的知名老店,制作小吃的技能在“护国寺小吃”多家小吃店中堪称佼佼者。由于东面是锣鼓巷,西面是北海公园,南面是景山公园,北面是钟鼓楼,故此,很多游客在游览之余,都会在这里品尝一下“京味儿小吃”,把这里也当做一处文化体验地。

街边“老百货”:日常用品引追忆

这是一处位于台基厂路、门脸不起眼、面积不大、招牌不抢眼的小店,名为“大方百货店”。只要年过五旬的人踏入门槛儿、举目观看,就会有“时空在这里凝固”的感觉,因为,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人们常用的印花搪瓷缸子,曾一度成为“时尚装”的海魂衫,当时人们用以护肤的“华姿”、“友谊”、“宝贝”、“郁美净”、“百雀羚”甚至中国百年以上的老字号化妆品牌“谢馥春鸭蛋香粉”等,都一一摆放在货架上。年过六旬、家住昌平区、专程到此感怀旧事的程女士含泪对记者说:“太让人感动了!真没想到,我年轻时常见的‘老国货’还能在这里买到。我感觉回到了那个年代……”

记者发现,这家被众多网民称为“国货老店”的大方百货店,顾客大多是怀旧者,也有部分年轻人到这里“感受一个时代的文化”,售货员的表情、举止连同待客用语都是“老国企范儿”,介绍每一件商品时明明白白,绝无“忽悠”成分。一位年过五旬的女售货员告诉记者,不少喜爱旅游的人从“北京旅游网”上搜到大方百货店,逛完前门大街后就“溜达”到这里。这家国货老店,一直经营着化妆品、布匹、应季服装和鞋帽等日常用品,店貌店风一直保持着旧时的样子,商品从老厂进货,力求薄利多销,卖的货物明码标价、保证质量。

记者看到,几位20多岁的外国留学生在这里选购了几件“海魂衫”,用流利的“北京方言”与一位年长的售货员聊天。一位法国留学生向记者表示:“在北京城‘老地界儿’买几件‘老百货用品’,也是一段有趣的经历。”她很想把一些“老北京人”熟悉的日用品拿回国,在亲友们面前,讲述一段段远去的“北京旧事。”

记者手记-守望者且行且珍惜

记得10年前,记者在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参加一个文化活动。清晨散步时,偶尔在古城一隅发现一个百年以上、“容貌未改”的老马店。那是当年茶马古道往返的马帮客户歇宿之地。让很多闻名前来者感动的是:当年老马店的女主人依然守望在此,尽管满头银发,尽管已经步履蹒跚,老人仍坚持服务客人,接待参观的游人,有些人索性住下来体验当年的情景。守望者言,为了对得起远去的先人,维持这座老店的名声,百年来待客的方式不变、价格不变,住宿2元,饮水免费。

记者感动之余,写了一篇名为《老马店最后守望者》的散文,在报纸上发表后被一些杂志转载,随即接到很多咨询老马店的电话,准备亲临实地探访的旅游者告诉记者,他们很想专程拜访老店守望者,小住一日,感受当年运货马帮的行旅生活。他们担心的是,去晚了恐怕看不到了。他们去那里,自然是想深度体验百年老店的活态传承和偏僻小店里的待客之风。

记者以为,京城存量不多的“国营小店”,在延续过程中,“珍惜”应成为关键词,其一,北京一些历经数十年风雨的小店,为什么在市场大潮汹涌冲击下依然“健在”?为什么半个多世纪以来依然按照老辈传下的营销模式运营而并未倒闭?缘于“珍惜诚信经营”的传统理念。对商业道德高度重视,对商品质量严格把关,对每一位顾客都认真负责,换来的是回头客多多,美誉度多多。其二,顾客为何远程而来,流连忘返?缘于“珍惜美好一瞬”。那日,记者在前门东大街面积不大的大方百货店,见到一位顾客问“售货大妈”,京城何处还有这样的“国营百货小店”?“售货大妈”热情介绍说,建国饭店旁有一家、北纬路有一家,继而认真介绍乘车路线……不惜自己的客户“流失”,为同类商家做“义务介绍人”,在当下商业圈中实属难能可贵,给顾客留下的是物欲横流现实世界中的点点美感。由此,记者也想起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一句名言:“一切文化都沉淀为人格,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其三,就“国营小店”自我保护而言,“珍惜”二字同样重要。比如,钟鼓楼旁的赵府街副食商店货架上完整留存半个多世纪的广告画连同经历同样岁月的老式木柜台、老式台秤、老酱缸等,都可以妥善保存,而后,复制同样的物件使用,顾客绝大多数不是鉴赏家,既然到此无非是感受逝去的岁月,未必能在“端详物件”上下功夫。那些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老物件,在某一时间段,有可能会作为重要文化遗存来展示。如果不加珍惜,任其自然损耗,迟早有“悔之晚矣”的慨叹。

就另一层面而言,很多到此怀旧者(包括记者本人)也在担忧:京城这样的“国营小店”已屈指可数。“不求发财、只为敬业”的守望者都渐入老境。数年之后,洋溢“老商情”、留下“老念想”的小店还会留存吗?记者希望,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能把这些小店当作珍贵的文化遗存来看待来保护。最好能让这些“国营小店”有理想的传承人,有专项资金维护,或许,能成为京城一处观览地和怀旧场所——凸显历史情怀的体验地往往也有时尚感,也能赢得人气。

延伸-“私家珍藏店”,应倍加关爱

进入北京什刹海旅游景区采访,让记者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在“海畔”的花枝胡同生活、在刘海小学读书之时,经常在家长陪伴下,到前海、后海、西海一带游玩,当时的景物很多依然如故;陌生的是,而今胡同里的私家小店多如牛毛,既有民俗风格的私家菜馆、民营艺术店,也有洋溢异国风情的咖啡吧。这里,蔡元培、梁漱溟、邓拓、张中行等文人笔下的古海湾商业氛围日渐浓郁,好在凸显“京味儿”的文化遗迹还在,“流连于斯”的民俗根脉还在。由此,这处3A级旅游景区仍不失往昔的文化魅力。

记者在走访时采访了一些外地游客,包括随团“走马观花”的游客和结伴而来散步的游客,他们大多对什刹海景区的清代王府、知名饭庄、几处保存完好可供游览食宿的四合院较为熟悉,而对什刹海景区内那些文化含量丰厚的私家小店不了解。一位三轮车工人告诉记者,在这里游览的人基本上都是一看而过、一听而过,很多导游的介绍词主要是“面上的东西”。记者向一位带团的导游问及胡同里那些很独特的私家小店时,导游很直率地表示,那些私家小店环境狭小,接待不了几个人,也没有停车场,故此,多年来没有合作项目。记者只见到一位外国游客向什刹海咨询站工作人员打听私家菜馆——梅府家宴的具体地点。

几辈人住在后海大羊坊胡同的民俗专家何宏老先生与记者谈及什刹海“私家珍藏小店”来颇有兴致:“什刹海景区胡同里几处私家小店,不但能生动表现老北京民俗艺术,而且大多是‘祖传绝艺’,都是无价之宝!有关部门真的应该为他们设置一处理想的接待场所,使之成为‘景中景’,让中外游客充分领略京城私家小店文化。”

记者随即拨通了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电话。据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什刹海大羊坊胡同的厉家菜馆、大金丝胡同“郭氏毛猴店”、东官房胡同的“鬃人白”小店等,都是享誉海内外的珍贵民间文化遗产。“郭氏毛猴”、“北京鬃人”都被列入北京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当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这些民间绝艺在很多外国游客面前赢得“满堂彩”。曾接待过多位外国政要的“厉家菜馆”的掌门人厉晓麟,不久前荣膺2014年“亚洲50最佳餐厅系列”终身成就奖。何先生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进一步关爱这些“私家珍藏”,采取多项措施使之发扬光大。因为,这些“隐没”在胡同里的民俗绝技倘若失传,会成为京城一件憾事。

记者从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了解到,北京众多胡同里有很多能代表北京传统民俗技艺且传承了几辈人的私家小店。有的已经因后继无人而消失,有的在耄耋老人艰难支撑下勉强经营。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表示,眼下,他们一直重点关注“隐伏”在京城胡同、技艺传承了百年以上的“私家珍藏小店”。今后,将通过努力挖掘、妥善保护、协助传承,使其发扬光大,成为北京一道看点突出的文化风景。

京城“南锣”将增添“文创小店”

日前,记者在北京南锣鼓巷走访时发现,这处“最富老北京风情街巷”、凸显“胡同小店风貌”的旅游景区开始“梳理私家小店”。

据北京交道口街道办事处相关人士介绍,去年9月,东城区针对南锣鼓巷进行业态调整,颁发了《南锣鼓巷特色商业街区业态准入名录》,名录中表明,将支持商务休闲业、文化旅游业、展售艺术品业、创意与零售业和文化演出与交流业的发展。严格限制、取缔小酒吧、无品牌特色餐饮店、建材等涉及“小、散、乱”以及其他不符合南锣鼓巷发展规划的小店。

今年,南锣鼓巷开始用不同风格的“文创店”取代影响环境质量的小店。随着《南锣鼓巷特色商业街区业态准入名录》的具体实施,南锣鼓巷制售“酸辣粉”、“烤鱿鱼”、“阿拉伯肉串儿”等缺乏文化特色且污染环境的小店陆续被“请出”,逐渐增多的“文创小店”将为这里增添一道道别样风景。(冯新生)

TAG: 北京旅游
打印 | 收藏此页 |  推荐给好友 | 举报
上一篇 下一篇
 

评分:0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张家界三维地图
张家界-湖南张家界-张家界旅游-张家界景点-张家界酒店-张家界旅游线路-张家界旅游网-张家界旅游网-zhangjiajie
张家界市信息协会承办 张家界旅游网 shuire@gmail.com 邮编:427000
Copyright (C)2010-2024 www.cn-zhangjiajie.cn Build By ZJJY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张家界市高盛澧园给力大厦23B03 E-MAIL:shuire@gmail.com
本网站常年法律顾问: 0744-8362222 8298777 湘ICP备2024057124号-1

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1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