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地质峰林戴了“安全帽”
发布: 2013-10-03 13:01 | 编辑: 张家界 | 来源: 旅游门户 | 查看: 2169次
9月30日,湖南省地质遗迹调查成果论证评审会在长沙举行。经专家评定,该项目为“优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院李廷栋认为,湖南是国内少数开展地质遗迹系统调查的省份之一,对于以后其他省份进行地质遗迹调查有借鉴意义。
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陈文光介绍,从2011年8月开始,10多名项目参与人员历时两年,行程五六万公里,首次对我省地质遗迹进行了系统调查,确定我省重要地质遗迹518处。其中,世界级25处、国家级197处、省级296处。
这些地质遗迹遍布全省14个市州,但又相对集中。80%以上的地质遗迹相对集中于占全省土地面积51%的山地区。根据空间分布,可划分为6个特色明显的地质遗迹分布大区:武陵山地质遗迹分布大区、雪峰山地质遗迹分布大区、南岭地质遗迹分布大区、罗霄山地质遗迹分布大区、湘中丘陵地质遗迹分布大区、洞庭湖平原地质遗迹分布大区。
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院陈安泽认为,评价地质遗迹主要看4个方面:科学价值、美学观赏价值、科普教育价值、旅游开发价值。
我省地质遗迹类型全、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广、价值高,有不少为国内乃至世界所稀有。
如我省有多处很重要的地层剖面。其中花垣排碧乡、古丈罗依溪就有2个寒武系“金钉子”剖面(即为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或时代所形成的地层的全球唯一标准或样板,并在一个特定的地点和特定的岩层序列中标出,作为确定和识别全球两个时代地层之间的界线的唯一标志),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如举世瞩目的张家界,就是极具美学观赏价值的砂岩峰林地貌。化学性质稳定的石英和铁、硅质胶结物具有较强的抗蚀性,形成砂岩峰柱的坚固基座;而黄家蹬组顶部铁质胶结的紫色厚层石英砂岩,又犹如峰柱的“安全帽”,使得如林峰群得以保存至今。
多数地质遗迹-亟须保护与科学利用
地质遗迹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破坏了就永远不可恢复,也就失去了研究地质作用过程和形成原因的实际资料。
目前,我省地质遗迹保护主要采取建立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方式。旅游开发利用是地质遗迹最主要的开发利用方式,山水地貌景观发展观光游览,温泉开发休闲度假旅游,典型地层剖面、重要化石和岩矿石产地则多开展以科考、科普教育为主的旅游活动。此外也对一些重要岩矿石和古生物化石进行工业开发利用,对湖泊、温泉、奇泉等资源进行育种、养殖、灌溉等农业活动。
然而,我省部分地质遗迹及其生态环境已经或正在遭到严重破坏。主要表现在:大规模开挖山体;盗卖矿物奇石和钟乳石材;引走瀑布水量以作其他用途;矿业活动引发井泉水干枯和地质地貌景观破坏;过度工业开采岩矿与宝玉石;未经批准挖掘古生物化石、过度旅游开发地质地貌景观资源等。
“我省分散的、未加任何保护管理措施的地质遗迹多达347处。”陈文光说,部分地质遗迹集中区以及大量分散的地质遗迹区(点)未纳入正常有效的保护管理中。
除保护体系不完善,目前地质遗迹保护方面的法规不能涵盖地质遗迹管理的诸多方面,且宣传和贯彻执行的力度不够,亟须完善立法。
调查还发现,有的地质遗迹集中区的管理机构不健全,有的则是多部门管理,都导致地质遗迹没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全省范围内也缺乏政府颁布实施的相关规划,致使地质遗迹保护大多围绕一时一地的事项展开,缺乏规划管理。
调查建议,下一步,要开展较大比例尺的以县(市)为单元的地质遗迹调查;编制全省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制订有关地质遗迹保护与管理等方面的法规,并定期对执法状况进行监测,严厉打击恣意破坏地质遗迹的行为。(曹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