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举办春天茶会
发布: 2018-4-28 12:13 | 编辑: 张家界 | 来源: 旅游信息 | 查看: 2101次
4月25日至26日,张家界举办春天茶会,做强“旅游+茶业”文章,促进张家界茶业与旅游融合,加快精准扶贫步伐。
25日上午,2018张家界市“白鹤井杯”手工制茶技能竞赛在张家界白鹤井茶业有限公司三岔茶庄园举行。来自全市各茶叶企业推选的40名优秀制茶能手同台竞技,一场别开生面的手工斗茶比赛拉开了张家界春天茶会的序幕。
手工制茶竞赛现场,慈利县牧羊冲有着40年制茶经历的65岁老茶人范开信,自带一把竹扫参加比赛;桑植县制茶世家第三代传人、张家界西莲茶业的26岁掌门人唐鹏和72岁的爷爷唐兴次一起参加手工制茶;还有参赛选手年龄最小的24岁桑植茶人胡乔华与其他能工巧匠一道,展开了激烈的斗茶比拼。选手们采用三岔茶厂统一采摘的鲜叶,经过杀青、揉捻、做条、烘干、提香等一系列步骤,一片片鲜嫩舒展的茶青,不一会儿就变成了紧实的或卷曲型,或直条型,或扁平型的清香绿茶。经省、市、县知名茶叶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对各选手手工制作的茶样按照《GB/11 23776—2009茶叶感官评审方法》,通过望、闻、沏、尝等手法,对茶叶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最终,胡乔华以89.725综合得分位居榜首,一举夺得本次斗茶大赛绿茶“金奖茶王”。
据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郑红发教授介绍,本次手工制茶技能竞赛评审标准分三部分组成。其中茶叶加工理论知识考试权重为10%,现场手工制作权重为5%,茶叶内质权重为85%。主要针对选手茶叶的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等因素进行综合审评,来考量选手的制茶水平,达到既要外形好看还要茶好喝。
26日上午,张家界市“白鹤井杯”手工制茶技能竞赛颁奖暨桑植白茶品牌推介会在大成山水酒店举行。湖南湘丰桑植白茶有限公司开发的“风花雪月”系列白茶产品首次面向社会推介。
推介会上,与会专家从不同角度,对桑植白茶的文化传统、工艺特点、产品特征等进行深入的交流与分享。桑植白茶产于中国首批国家森林公园、湖南首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大公山原始森林所在地。桑植白茶的制作工艺自然,鲜叶加工只经过日光菱凋与烘焙干燥两道工序,白茶制法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且毫香显现,汤味鲜爽,回味悠长,具有“新工艺、老茶味”的独特风味。
张家界市茶业协会会长卓尚渊表示,张家界市地处武陵山脉腹地,是湖南省优质绿茶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张家界把茶业发展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发展产业扶贫的一项重要任务,打造名山名水名茶,实施“旅游+茶业”的战略,走“茶旅融合”扶贫之路。目前,张家界市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1.78万亩,实现茶叶总产值2.9亿元。
卓尚渊指出,通过发展产业扶贫、茶旅融合和生态种植,张家界涌现出一批知名茶企。张家界西莲茶业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基地+农户+合作社”的模式,引进年产200吨红、绿、白茶生产线,公司品牌“西莲云雾”绿茶多次被评为湖南省名茶,“西莲云雾”绿茶和“西莲红”红茶分别荣获2012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中国名茶”金奖。以张家界高山青钱柳叶为原料、有保健功能的张家界高山怡韵茶业有限公司的“尖峰神叶”青钱柳茶,亮相2017中国中部(湖南)农博会,获得产品金奖。茅岩莓茶、桑植白茶也越来越被广大消费者和游客接受,成为大湘西地区不可多得的优秀茶叶品牌。(周志强 覃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