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旅拟收购“中出服”的免税业务 进军境内市场
发布: 2011-12-29 11:06 | 编辑: 张家界 | 来源: 旅游门户 | 查看: 2349次
或是尝到了免税业务带来的甜头,中国国旅开始将目光瞄准其他央企的免税业务。
日前,在国资委网站的“央企招商”板块下,国旅首次披露,拟对外合作招商项目中第一项便是拟重组整合其他央企免税业务。该想法也得到了国旅方面的承认,12 月28日,国旅董秘薛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的重组整合目标就是针对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总公司(简称”中出服“)旗下的免税业务。央企中也只有中出服有免
在国旅看来,中出服的免税业务经营规模较小,盈利能力有限,且抗风险能力较差,每年2亿元左右的营业收入,仅是其免税业务年收入的十分之一。
中出服内部人士对此说法并不认同:“或许国旅是有并购重组的想法,但目前就我了解,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谈判或者接触。”
薛军也并不讳言谈判会有些困难。“中出服现在已经是国药集团的子公司,不仅要跟中出服谈,更要跟国药谈,争取将免税业务划过来。可能会有难度,但是我们会争取。”
央企直接下“战书”,希望重组其他央企的业务板块,这在国资委央企整合工作的进程中还不多见。
争夺资质
中出服可以境内享受免税待遇,“国旅看重我们的资质”
免税业务是国旅除旅行社业务之外的主要业务板块之一。国旅2011年半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50.5亿元,净利润3.31亿元。光旗下三亚一家免税店就实现销售额2.28亿元,净利润4894.06万元,占同期净利润约15%。
“我们看重中出服的渠道,他的很多经营网点都设在市内。”薛军表示。
国旅的免税业务在国内免税品销售市场所占份额始终排名第一,市场占有率超过40%,高于境内其它免税品运营商。全国一百多家的免税店网点已经使其信息管理系统在同业内占优势。
在国旅看来,重组整合中出服的免税业务之后,便能发挥规模经济效应,降低采购成本和商品价格。尤其是整合之后能丰富国旅免税业务享受国家免税政策的范围。
但上述中出服内部人士则表示:“不可能,国旅看重的肯定是我们的经营资质。”
按照中出服国内免税业务部总经理池学锋的介绍,目前中国的免税店分为两类:服务出境及入境两种。只有中出服的免税店可以在境内享受免税待遇。其他五家免税店,包括国旅旗下的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珠海免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国有免税商品(集团)有限公司、日上免税行(外资)及近日批准成立的海南省免税品有限公司则针对出境或者离岛免税。
“最近几年,中国消费者在国外的消费能力让奢侈品牌都看到了潜力。实际上离境购买的商品远远不如在国内消费的多。恰恰只有中出服有入境免税资质。”池学锋表示。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中出服有入境免税资质,但政策并不给力。目前中出服执行的制度还是1996年制定的,免税总值限完税价格人民币2000 元。“当时都是买家电,彩电冰箱的多。十几年过去了,出国购物的消费需求可能集中在奢侈品上了,2000块钱以上商品就要上税,其实可选择余地并不大。”
上述人士认为,中出服的规模一直不大就是与政策限制相关,“免税店很特殊,只要政策到位,中出服扩张并不是困难的。商务部相关部门也正在研究是否该调整此政策。”
国旅扩张
除了拿下中出服的业务,国旅将扩大海南离岛免税市场
如果国旅能够谈下中出服的免税业务,经营范围必将扩大,国旅将成为国内免税领域第一。
2011年,国旅的免税业务快速增长,薛军表示,“是因为三亚免税店的销售火爆。”今年3月24日,中国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开展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试点的公告》,授予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受惠此政策,国旅旗下中免三亚免税店作为政策试点,于4 月20日正式启动。从4月20日到国旅半年报发布,仅仅营业72天,便实现销售业额2.28亿元。
今年下半年,三亚免税店持续火爆。根据海口海关的统计,从4月20日至11月底,海关共监管三亚市内免税店对离岛旅客销售免税品120万件,购买人数39万人次,销售额7.8亿元,平均每天销售额达600多万元。
或许是为了避免一家独大的垄断效应,12月21日,由海南省免税品有限公司主导,海航国际旅游岛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参与合资经营的海口免税店正式在海口美兰机场营业,加入海南离岛免税的分蛋糕行列。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大部分消费者都是国内去三亚旅游的游客。这也是为什么国旅看重中出服资质的原因,一旦政策调整,国内消费者在境内免税店消费的市场就很可观了。”
除了计划拿下中出服免税业务之外,国旅已打算继续在海南离岛免税上扩大份额。10月31日,国旅孙公司国旅(三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取得三亚市海棠湾商服(旅游)用地国有土地使用权,面积约为19.26万平米,成交价为9.18亿元。按照薛军的表述,此地块会用来建设一座规模较大免税品购物中心。
尽管海南免税品公司在海口也新开了免税店,但国旅并未感到危机。薛军表示:“我们是共同将市场做大,不存在竞争。从海口离开海南岛的人数的比例也不会影响到三亚免税店的经营。”
日前,在国资委网站的“央企招商”板块下,国旅首次披露,拟对外合作招商项目中第一项便是拟重组整合其他央企免税业务。该想法也得到了国旅方面的承认,12 月28日,国旅董秘薛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的重组整合目标就是针对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总公司(简称”中出服“)旗下的免税业务。央企中也只有中出服有免
在国旅看来,中出服的免税业务经营规模较小,盈利能力有限,且抗风险能力较差,每年2亿元左右的营业收入,仅是其免税业务年收入的十分之一。
中出服内部人士对此说法并不认同:“或许国旅是有并购重组的想法,但目前就我了解,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谈判或者接触。”
薛军也并不讳言谈判会有些困难。“中出服现在已经是国药集团的子公司,不仅要跟中出服谈,更要跟国药谈,争取将免税业务划过来。可能会有难度,但是我们会争取。”
央企直接下“战书”,希望重组其他央企的业务板块,这在国资委央企整合工作的进程中还不多见。
争夺资质
中出服可以境内享受免税待遇,“国旅看重我们的资质”
免税业务是国旅除旅行社业务之外的主要业务板块之一。国旅2011年半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50.5亿元,净利润3.31亿元。光旗下三亚一家免税店就实现销售额2.28亿元,净利润4894.06万元,占同期净利润约15%。
“我们看重中出服的渠道,他的很多经营网点都设在市内。”薛军表示。
国旅的免税业务在国内免税品销售市场所占份额始终排名第一,市场占有率超过40%,高于境内其它免税品运营商。全国一百多家的免税店网点已经使其信息管理系统在同业内占优势。
在国旅看来,重组整合中出服的免税业务之后,便能发挥规模经济效应,降低采购成本和商品价格。尤其是整合之后能丰富国旅免税业务享受国家免税政策的范围。
但上述中出服内部人士则表示:“不可能,国旅看重的肯定是我们的经营资质。”
按照中出服国内免税业务部总经理池学锋的介绍,目前中国的免税店分为两类:服务出境及入境两种。只有中出服的免税店可以在境内享受免税待遇。其他五家免税店,包括国旅旗下的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珠海免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国有免税商品(集团)有限公司、日上免税行(外资)及近日批准成立的海南省免税品有限公司则针对出境或者离岛免税。
“最近几年,中国消费者在国外的消费能力让奢侈品牌都看到了潜力。实际上离境购买的商品远远不如在国内消费的多。恰恰只有中出服有入境免税资质。”池学锋表示。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中出服有入境免税资质,但政策并不给力。目前中出服执行的制度还是1996年制定的,免税总值限完税价格人民币2000 元。“当时都是买家电,彩电冰箱的多。十几年过去了,出国购物的消费需求可能集中在奢侈品上了,2000块钱以上商品就要上税,其实可选择余地并不大。”
上述人士认为,中出服的规模一直不大就是与政策限制相关,“免税店很特殊,只要政策到位,中出服扩张并不是困难的。商务部相关部门也正在研究是否该调整此政策。”
国旅扩张
除了拿下中出服的业务,国旅将扩大海南离岛免税市场
如果国旅能够谈下中出服的免税业务,经营范围必将扩大,国旅将成为国内免税领域第一。
2011年,国旅的免税业务快速增长,薛军表示,“是因为三亚免税店的销售火爆。”今年3月24日,中国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开展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试点的公告》,授予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受惠此政策,国旅旗下中免三亚免税店作为政策试点,于4 月20日正式启动。从4月20日到国旅半年报发布,仅仅营业72天,便实现销售业额2.28亿元。
今年下半年,三亚免税店持续火爆。根据海口海关的统计,从4月20日至11月底,海关共监管三亚市内免税店对离岛旅客销售免税品120万件,购买人数39万人次,销售额7.8亿元,平均每天销售额达600多万元。
或许是为了避免一家独大的垄断效应,12月21日,由海南省免税品有限公司主导,海航国际旅游岛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参与合资经营的海口免税店正式在海口美兰机场营业,加入海南离岛免税的分蛋糕行列。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大部分消费者都是国内去三亚旅游的游客。这也是为什么国旅看重中出服资质的原因,一旦政策调整,国内消费者在境内免税店消费的市场就很可观了。”
除了计划拿下中出服免税业务之外,国旅已打算继续在海南离岛免税上扩大份额。10月31日,国旅孙公司国旅(三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取得三亚市海棠湾商服(旅游)用地国有土地使用权,面积约为19.26万平米,成交价为9.18亿元。按照薛军的表述,此地块会用来建设一座规模较大免税品购物中心。
尽管海南免税品公司在海口也新开了免税店,但国旅并未感到危机。薛军表示:“我们是共同将市场做大,不存在竞争。从海口离开海南岛的人数的比例也不会影响到三亚免税店的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