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索溪峪乡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创先争优
发布: 2011-8-04 07:38 | 编辑: 张家界 | 来源: 张家界旅游 | 查看: 2185次
索溪峪乡地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东大门,属于城乡结合部,境内流动人口多,社情民意复杂。随着城乡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因控违拆违、重点工程、拆迁安置、利益分配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日益增多,影响和制约了该乡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今年来,乡党委在武陵源区委的决策部署下,把“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任务来抓,以建好法治工作站为平台,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主要做法是:
一、把村居作阵地,搭建管理平台
社会管理的主阵地在基层,该乡坚持“重心下移”的原则,实行乡村(居)联动、统一协调的模式,把法治工作站建到各个村(居),并着力在优化配置、锻造队伍、强化管理上狠下功夫。强化职责。书记挂帅,其他党政班子、司法所、派出所、综治办、信访办等站室负责人各负其责。法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依法治乡办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加强对农村法治工作站的领导和管理。配强队伍。法治工作站由站长、指导员、专干3人组成,站长由各村(居)第一书记担任,指导员由区法院干部担任,专干由大学生村官或村(居)治调主任担任;同时加强对工作站人员专业培训,增强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要求其在服务群众过程中,以实际行动当好“六员”(即:首席法制宣传员、民情民意调研员、民主自治监督员、诉求表达向导员、法律求助助理员、矛盾纠纷特邀调解员)。严格管理。法治工作站紧紧围绕化解民众纠纷,促进社会和谐深入推进创先争优。乡党委提出了将法治工作站建成“党员干部群众接受法律教育服务平台、群众参与村(居)民自治平台、群众依法表达诉求平台、群众需求法律救助平台”的创建目标,对法治工作人员提出了争当“六员”标准。
二、将服务送上门,建立“百姓之家”
“变政府管理为服务群众,变百姓上访为干部上门”是该乡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年,该乡以“四进农家”活动为主要内容,把服务送上门,努力将法治工作站建成“百姓之家”。法治宣传进农家。通过标语、横幅、专栏、资料、短信、广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法律法规知识,使群众知晓法治工作站的职责,让法治工作站能贴近群众、扎根基层的最前沿。工作站建立后,共开展大型宣传活动5场(次),发放资料7000余份,发送短信1000多条,营造了强大的法治宣传声势,百姓知晓率达100%。走访调查进农家。年初以来,工作站利用乡党政班子下村召开点评会、党员结对帮困、民意调查及乡村“两委”换届的机会,同机关党员干部深入村组走访慰问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征求群众意见。共收集和梳理出群众急待解决的、涉及到控违拆违、土地纷争、拆迁安置、社会治安等六方面35件突出问题,并一一上墙公示,明确责任,限期办结。化解矛盾进农家。有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也能够充分体现我们服务群众的决心。今年以来,该乡采取法治工作站人员牵头,乡、村、组三级干部密切配合的方式,通过到当事人及相关知情人员中深入调查了解、收集材料。在掌握大量事实和依据的情况下多方协调,解决了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可以说为该乡的稳定大局排除了很多“地雷”。黄龙洞居委会居民胡某、岩门村居民卓某等几户因房屋地界纠纷和田土纠纷,曾多次赴市进省上访,今年通过调解,自愿签订了息访协议书。目前,该乡调处的80余件(次)矛盾纠纷中,有75户签订了调解协议书或息访协议书。服务民生进农家。要实现基层社会管理科学化,关注民生、以人为本是核心。一是注重民生导向。围绕群众关心的行路、饮水、医疗、教育等热点难点问题,积极为民做好事、办实事。今年来,共完成通畅工程4.5公里,整修道路6.3公里,修建防洪护河堤1200米,解决了双星、田富、双峰、铁厂等村近千人的饮水问题等实事20多件。二是推行“三有两评”群众工作法。向群众发放了1500张“惠民服务先锋行”干群联系卡,机关站所干部职工、村(居)两委班子、法治工作站人员全部有“民情日记”,乡政府有“民情台账”。三是注重政策宣传。喻家嘴社区法治工作站将相关法律政策以三字经、快板、表演唱等形式自编自导了4个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分赴到组进行表演宣传,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三、让党员当主角,打造先锋团队
创新社会管理,让党员当好主角。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该乡不断整合资源和组织动员的能力,让基层党员在社会管理中唱好主角,激发工作活力。书记示范先行。作为法治工作站站长兼第一书记,其职责不仅仅是做好法治工作,更肩负着带领党支部和党员在社会管理中创先争优的重任。河口村第一书记毛诚辉就把促进社会和谐、让群众满意作为党员“争先”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好。村“两委”换届工作中,各村第一书记在宣传、指导和组织工作中为选好带头人、配强村班子挥洒汗水、功不可没。铁厂村第一书记唐炎生是一名退居二线的老干部,在换届期间,他多次到村组开会征求意见、广纳民意,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村“两委”换届工作风清气正、一步到位。党员模范带动。为推动党员干部在社会管理中创先争优,该乡采取“入户调解法”、“亲情调解法”等工作方法。根据纠纷性质,主动深入到当事人家中交流沟通,减少抵触情绪和工作阻力;对情节复杂的遗留问题,通过双方亲朋好友做工作、帮助疏通、缓解对立情绪,以亲情感化他们。群众共同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落脚点是做好群众工作,让群众共参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民得实惠,党赢民心”。今年来乡党委在全乡范围内广泛开展“文明村”、“文明户”、“好媳妇”、“孝亲爱幼”等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倡导“争做十种索溪人、不做十种不利事”,掀起了党建带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四、请群众来评判,塑造满意工程
检验社会管理是否有效的最终标准,是群众是否满意。该乡在积极探索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新的机制体制,把社会管理建成群众“满意工程”。完善联系机制。建立“群众工作日”,工作站人员每月不少于15天接待群众来访或深入村组走访农户听民声、纳民意,掌握群众动态。完善“联村制度”,乡班子成员每周至少抽出一天时间,带领2名以上党员干部与法治工作站人员走访联系村,了解村情民意,听取意见和诉求,及时梳理汇总,报告乡党委。健全监督机制。乡村两级通过公开栏、墙报、电子屏、网站等形式,大力推行党务、政务、村务及财务的公开,增强各项事务的透明度,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村水平,打造社会管理“阳光工程”。推行考评机制。乡党委将农村法治工作站纳入年终绩效考评,并与评先评优挂钩。对年初交办任务完成情况采取自我总结、自我评价、群众评议、党委考核的办法;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群众反映良好的给予表彰,对工作不出色、群众不满意的,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力抓承诺机制。将兑现“承诺”作为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社会管理中“作表率、比贡献、促发展”,积极创先争优的重要内容,确保承诺事项落到实处,将其打造成“人民满意工程”。从年初以来,全乡16个党支部379名党员共承诺事项1224项,现已兑现789项。党员干部深入农村一线开展春耕指导、抗旱救灾、扶贫调查、新农保收缴、环境整治等1025次,为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200多个。
一、把村居作阵地,搭建管理平台
社会管理的主阵地在基层,该乡坚持“重心下移”的原则,实行乡村(居)联动、统一协调的模式,把法治工作站建到各个村(居),并着力在优化配置、锻造队伍、强化管理上狠下功夫。强化职责。书记挂帅,其他党政班子、司法所、派出所、综治办、信访办等站室负责人各负其责。法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依法治乡办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加强对农村法治工作站的领导和管理。配强队伍。法治工作站由站长、指导员、专干3人组成,站长由各村(居)第一书记担任,指导员由区法院干部担任,专干由大学生村官或村(居)治调主任担任;同时加强对工作站人员专业培训,增强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要求其在服务群众过程中,以实际行动当好“六员”(即:首席法制宣传员、民情民意调研员、民主自治监督员、诉求表达向导员、法律求助助理员、矛盾纠纷特邀调解员)。严格管理。法治工作站紧紧围绕化解民众纠纷,促进社会和谐深入推进创先争优。乡党委提出了将法治工作站建成“党员干部群众接受法律教育服务平台、群众参与村(居)民自治平台、群众依法表达诉求平台、群众需求法律救助平台”的创建目标,对法治工作人员提出了争当“六员”标准。
二、将服务送上门,建立“百姓之家”
“变政府管理为服务群众,变百姓上访为干部上门”是该乡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年,该乡以“四进农家”活动为主要内容,把服务送上门,努力将法治工作站建成“百姓之家”。法治宣传进农家。通过标语、横幅、专栏、资料、短信、广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法律法规知识,使群众知晓法治工作站的职责,让法治工作站能贴近群众、扎根基层的最前沿。工作站建立后,共开展大型宣传活动5场(次),发放资料7000余份,发送短信1000多条,营造了强大的法治宣传声势,百姓知晓率达100%。走访调查进农家。年初以来,工作站利用乡党政班子下村召开点评会、党员结对帮困、民意调查及乡村“两委”换届的机会,同机关党员干部深入村组走访慰问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征求群众意见。共收集和梳理出群众急待解决的、涉及到控违拆违、土地纷争、拆迁安置、社会治安等六方面35件突出问题,并一一上墙公示,明确责任,限期办结。化解矛盾进农家。有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也能够充分体现我们服务群众的决心。今年以来,该乡采取法治工作站人员牵头,乡、村、组三级干部密切配合的方式,通过到当事人及相关知情人员中深入调查了解、收集材料。在掌握大量事实和依据的情况下多方协调,解决了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可以说为该乡的稳定大局排除了很多“地雷”。黄龙洞居委会居民胡某、岩门村居民卓某等几户因房屋地界纠纷和田土纠纷,曾多次赴市进省上访,今年通过调解,自愿签订了息访协议书。目前,该乡调处的80余件(次)矛盾纠纷中,有75户签订了调解协议书或息访协议书。服务民生进农家。要实现基层社会管理科学化,关注民生、以人为本是核心。一是注重民生导向。围绕群众关心的行路、饮水、医疗、教育等热点难点问题,积极为民做好事、办实事。今年来,共完成通畅工程4.5公里,整修道路6.3公里,修建防洪护河堤1200米,解决了双星、田富、双峰、铁厂等村近千人的饮水问题等实事20多件。二是推行“三有两评”群众工作法。向群众发放了1500张“惠民服务先锋行”干群联系卡,机关站所干部职工、村(居)两委班子、法治工作站人员全部有“民情日记”,乡政府有“民情台账”。三是注重政策宣传。喻家嘴社区法治工作站将相关法律政策以三字经、快板、表演唱等形式自编自导了4个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分赴到组进行表演宣传,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三、让党员当主角,打造先锋团队
创新社会管理,让党员当好主角。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该乡不断整合资源和组织动员的能力,让基层党员在社会管理中唱好主角,激发工作活力。书记示范先行。作为法治工作站站长兼第一书记,其职责不仅仅是做好法治工作,更肩负着带领党支部和党员在社会管理中创先争优的重任。河口村第一书记毛诚辉就把促进社会和谐、让群众满意作为党员“争先”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好。村“两委”换届工作中,各村第一书记在宣传、指导和组织工作中为选好带头人、配强村班子挥洒汗水、功不可没。铁厂村第一书记唐炎生是一名退居二线的老干部,在换届期间,他多次到村组开会征求意见、广纳民意,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村“两委”换届工作风清气正、一步到位。党员模范带动。为推动党员干部在社会管理中创先争优,该乡采取“入户调解法”、“亲情调解法”等工作方法。根据纠纷性质,主动深入到当事人家中交流沟通,减少抵触情绪和工作阻力;对情节复杂的遗留问题,通过双方亲朋好友做工作、帮助疏通、缓解对立情绪,以亲情感化他们。群众共同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落脚点是做好群众工作,让群众共参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民得实惠,党赢民心”。今年来乡党委在全乡范围内广泛开展“文明村”、“文明户”、“好媳妇”、“孝亲爱幼”等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倡导“争做十种索溪人、不做十种不利事”,掀起了党建带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四、请群众来评判,塑造满意工程
检验社会管理是否有效的最终标准,是群众是否满意。该乡在积极探索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新的机制体制,把社会管理建成群众“满意工程”。完善联系机制。建立“群众工作日”,工作站人员每月不少于15天接待群众来访或深入村组走访农户听民声、纳民意,掌握群众动态。完善“联村制度”,乡班子成员每周至少抽出一天时间,带领2名以上党员干部与法治工作站人员走访联系村,了解村情民意,听取意见和诉求,及时梳理汇总,报告乡党委。健全监督机制。乡村两级通过公开栏、墙报、电子屏、网站等形式,大力推行党务、政务、村务及财务的公开,增强各项事务的透明度,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村水平,打造社会管理“阳光工程”。推行考评机制。乡党委将农村法治工作站纳入年终绩效考评,并与评先评优挂钩。对年初交办任务完成情况采取自我总结、自我评价、群众评议、党委考核的办法;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群众反映良好的给予表彰,对工作不出色、群众不满意的,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力抓承诺机制。将兑现“承诺”作为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社会管理中“作表率、比贡献、促发展”,积极创先争优的重要内容,确保承诺事项落到实处,将其打造成“人民满意工程”。从年初以来,全乡16个党支部379名党员共承诺事项1224项,现已兑现789项。党员干部深入农村一线开展春耕指导、抗旱救灾、扶贫调查、新农保收缴、环境整治等1025次,为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2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