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难得一邂逅——读流云先生新作《邂逅张家界》随感
发布: 2012-10-17 22:12 | 编辑: 张家界 | 来源: 旅游门户 | 查看: 2141次
人生难得一邂逅
17年前,国画大师吴冠中为邂逅的张家界人流云先生题写:一朝邂逅,情谊无穷。17年后,在吴冠中铜像永久落户张家界之际,流云先生推出了他的新作《邂逅张家界》。
有人说,当年吴冠中大师送给流云先生的那包含“邂逅”在内的八个字,也是送给张家界这方令他无时无刻不魂牵梦萦的奇山异水。我要说,今天流云先生出版《邂逅张家界》不仅是对已逝两年有余的吴冠中大师的深切怀念,更是对喂养自己成长的张家界山水的心灵歌唱。
手捧《邂逅张家界》,我爱不释手;阅读《邂逅张家界》,我受益匪浅。整本书中,最浓墨重彩的莫过于封面的“邂逅”二字和开篇之作《邂逅美丽》。封面的“邂逅”用的是吴冠中大师当年给流云先生题写赠词的手写体,“邂逅”二字的上方为背背画板、手拿夹克、信步走向张家界的吴冠中大师雕像,“邂逅”二字映衬在若隐若现的吴冠中大师当年创作的张家界画作之中格外醒目,主题十分突出,让人可以理解为吴冠中“邂逅”张家界,也可以理解为张家界“邂逅”吴冠中。这种古朴简约的封面设计清晰地告诉读者,这不是一种普通的邂逅,而是名人与名山的邂逅,而是人文与自然的邂逅。《邂逅美丽》一文,作者流云先生以邂逅当年陪同吴冠中大师造访张家界的美术评论家邓平祥先生为由头,通过他的细节叙说,还原了吴冠中当年邂逅张家界的整个过程;期间穿插了作者自己20世纪90年代邂逅吴冠中并与之结为忘年交的故事,行文很白,用情很深。读完全文,我无不为吴冠中大师当年慧眼识珠所敬仰,也为流云先生与吴冠中大师之间的“一朝邂逅、情谊无穷”所深深感动。
通过网络百度“邂逅”二字,除了其出自于《诗经•国风•郑风•野有蔓草》的条目外,大多与艳遇有关。流云先生的《邂逅张家界》中的“邂逅”只与情谊有关,那是作者对自家山水的浓浓情谊,那是作者对父老乡亲的浓浓情谊,那是作者为宣传推介家乡奔走呼号的浓浓情谊,那是作者与吴冠中、王蒙、梁衡、刘晓庆、张信哲等文化文艺界名人“一朝邂逅”所结下的浓浓情谊……
流云先生童年过着四处流浪的生活,能够成长为张家界玩文化魔术的人,是一个奇迹。奇迹的背后,他曾坦言除了自己在逆境中敢于向命运挑战、敢于发扬坚持到底的螺丝钉精神外,离不开家乡父老乡亲的呵护,更离不开山外大师朋友的勉励,因此他要竭尽所能回报家乡,感恩社会。“人间自有真情在”,流云先生的重情重义,在与吴冠中先生的“邂逅”之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吴冠中大师在世时,流云先生曾三次到北京去看望他,并获得了“张家界”、“为他人作嫁衣裳,美意流长”等三款题词;前年六月下旬,吴冠中大师病逝后,正在外出差的流云先生闻讯提前结束行程飞抵北京,满怀悲痛赶往吴冠中大师家中吊唁。此后,他又为吴冠中大师铜像早日落户张家界积极投石问路、穿针引线、献计献策、南征北战。今年9月19日,吴冠中长子吴可雨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园30周年纪念活动中深情地说,张家界山有情、水有情、人更有情,他父亲铜像能永久守望在张家界,代表了张家界对他父亲的深厚情谊,他要代表全家感谢重情义的张家界人。流云先生,正是吴可雨话语中重情义的张家界人的代表。流云先生当天推出的《邂逅张家界》,正是张家界人重情义的又一生动例证。
翻开《邂逅张家界》,可以读出流云先生笔下的张家界,不再是局限于吴冠中大师当时采风过的张家界林场,而是以林场为圆心、覆盖全市的张家界,也就是作者自序所言:“大气的张家界”。通读每篇文章,我能深切体会到作者对自家山水的那份痴爱和眷恋,我能真心感受到作者从小我张家界到大我张家界的华丽变身。在这本书中,流云先生没有对自己童年的不幸、人生的不测进行伤感,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也看不到商业气息的文字。在大气的张家界中,个人命运不值得一提,铜臭又算得了什么?在大气的张家界中,作者有的只是发自肺腑的对美丽的潜心颂唱,有的只是来自灵魂的对自然的虔诚膜拜。正如作者在扉页中所言:《邂逅张家界》寓意是对人与自然、自然与人生、美与生活的融合与激情表达。
掩卷《邂逅张家界》,我与流云先生20多年的交往历历在目。初始流云先生,也有些邂逅的味道,那时候已经小有名气的他在武陵书社卖书,我只是一名高考落榜生,因为对文字的爱好在一个夏日到他那里买书。那天他除了向我热心推荐几本好书外,还送给了我一根冰棍……自此之后,他成了我的良师益友,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兄弟。20年来,我们在各自领域辛勤耕耘着,用不同的手法做着相同的事情:为自家山水尽情“呐喊”。其间,我们相互真诚帮助、取长补短,常常一起分享奋斗的艰辛和成功的快乐,真的可谓是“一朝邂逅、情谊无穷”。
家乡张家界,是美丽的化身,美丽的经典,美丽的代名词。流云先生的《邂逅张家界》,邂逅的不仅仅是美丽,邂逅更多的是一份山水情缘,是一份社会责任,是一份人生境界!(邓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