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专家解析台风扎堆而来的原因
发布: 2012-8-10 08:13 | 编辑: 张家界 | 来源: 旅游门户 | 查看: 2106次
“达维”“苏拉”前脚刚走,“海葵”又气势汹汹地袭来。短短不到10天的时间里,西北太平洋上就有3个台风紧锣密鼓地接踵而至,正面袭击我国东部沿海。中国气象局有关专家8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指出,今年登陆我国的台风数量比常年同期多,强度也更强。
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高级工程师高拴柱表示,10天内3个台风登陆的情况的确不多,但七八月份是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的高峰时期,所以也并不算太奇怪。
高拴柱说,之所以在这个时期台风“扎堆”,是与大的环境背景密切相关的。这个季节的西北太平洋能为台风的生成提供大面积的暖海温,海水蒸发后,形成的水汽越聚越多,台风的胚胎就很容易孕育并发展壮大。另外,从大尺度背景来说,高低层切变小,副热带高压或季风影响纬度相对偏北,使得热带辐合带纬度位置偏北,有利于台风生成。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影响评估室首席专家、高级工程师叶殿秀说,今年以来,截至8月上旬,西北太平洋、南海生成了12个热带气旋,比常年同期(1981—2010年同期)偏多2.4个。其中,5个在我国登陆,比常年同期偏多1.5个。近期台风生成和登陆时间集中,7月底至今,有4个台风生成并登陆。
叶殿秀说,今年台风强度偏强,5个登陆我国的台风中,有4个达到台风级别,这比常年同期的1.4个明显偏多。
此外,今年第9号台风“苏拉”和第10号台风“达维”的登陆时间相差不到12小时。根据现有历史资料记录,这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以前,两个台风登陆我国时间相差最小的是24小时。
“达维”是我国1949年有较完整气象资料以来登陆长江以北的热带气旋中,首个达到台风强度的。高拴柱介绍,“达维”生成后,由于其北侧一直维持非常强的副热带高压,“达维”只能在副热带高压南侧向偏西方向移动。另外,由于同时期在“达维”西侧还存在另一个台风“苏拉”,随着两者的距离越来越近,双台风作用越来越明显,使得“达维”加速向西移动,并于2日晚上在江苏北部登陆。
“达维”为何在辽宁等地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灾害?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主任钱传海分析说,首先是因为“达维”强度强。“达维”在8月1日晚上进入东海东部海面、2日上午进入黄海中南部海面,由于其北侧的副热带高压将“达维”和北方的冷空气隔离,再加上海洋热力状况合适,所以“达维”进入东海后强度进一步得以加强,中心附近最大风力由刚进入东海的33米/秒增强到40米/秒。
其次,“达维”登陆后由山东进入渤海,虽然陆地摩擦使得“达维”强度有所减弱,但是由于渤海充足的水汽供应为其提供了足够的能量,使得“达维”得以维持,减弱缓慢。
此外,“达维”的外围云系和冷空气相结合,使得降水加强,加重了灾害。实际上辽宁的灾害是冷空气降水和台风降水的叠加效应。8月2日至3日,受冷空气和副高西南侧暖湿空气的共同影响,辽宁大部出现了中到大雨,辽宁西南部和辽东半岛等地还出现了暴雨。3日至5日,受“达维”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辽宁大部又出现了区域性暴雨。8月2日8时至5日8时,辽宁岫岩局地达405毫米,辽宁本溪县日雨量213.3毫米,为该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值。(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