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出行 理性维权 中国人自信游世界
发布: 2016-10-02 10:42 | 编辑: 张家界 | 来源: 旅游信息 | 查看: 256次
随着中国人经济收入的增加和旅游观念的改变,中国游客心态更加自信。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所副研究员杨劲松表示,中国人对未来的信心没有变,这就使得中国人愿意花更多的钱去享受旅游的快乐,尤其是出境游的快乐。
理性维权当好“世界公民”
《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6》显示,2015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1.17亿人次,出境游消费达1045亿美元,人均消费893美元。中国游客的到访,为目的地国家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然而,中国游客的付出并没有得到真诚的回报。
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早在2007年,就有中国游客在当地旅游期间被骗,但只有一成游客提出投诉。近年来,一些海外目的地“专宰中国游客”的新闻屡见报端。在大陆游客出境游首选目的地韩国,有餐馆用几年前的海鲜招待中国游客,整形医院对中国人的收费高出当地人三成;在日本,部分中国游客被地接导游和免税店联合“忽悠”,购买远高于正常售价的保健品;在澳大利亚,导游只带游客进入与其有“合作”关系的商店,售卖的商品标价高于市场价格。
随着出境游中国游客的增多,海外维权日益受到重视。2014年,外交部设立全球领保应急呼叫热线12308,“‘中国脚步’走到哪里,‘中国保护’就会跟到哪里”,为中国游客的海外维权提供更加便利化的途径。在日本,中国大使馆还开通了微信公号,即时发布自然灾害、购物陷阱等温馨提示。
此外,一些目的地国家为了维护本国旅游形象设置了投诉维权渠道,比如泰国建立了旅游法庭,西班牙设有旅游警察,韩国推行“价格标示制度”,用较高赔偿鼓励游客投诉,相关人员还会说中文。
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的维权意识也在加强,保留消费单据、收集一手证据。根据《旅游法》的规定,游客回国后,依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权,许多在当地遇到的难题得以轻松化解。
“移动钱包”形象正在重塑
张林是北京一个线上旅游达人组织的负责人,常年组织团友出国自由行,对于国外的文化习惯十分熟悉。近年,中国游客形象的变化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前几年在意大利旅游时常能看到中国游客玩累了就在广场席地而坐,脱鞋休息,现在已经少多了;在罗马斗兽场等著名景点外排队的中国游客也更加安静有耐心。
张林还提到一个至今难忘的细节:一次在一个博物馆里,一位60多岁的阿姨看到兴奋处不自觉地提高嗓门与身边人交流,很快同行的女儿便用眼神提醒制止了她。“年轻人和有多次出国旅游经历的人,基本上都有着很强的自觉意识,而这种意识正在逐步影响他们的身边人,例如父母、同事、朋友、团友等。这种影响力的传导作用是很可观的。”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中国游客早期出国游的‘暴发户’形象正在改变。”张林介绍,在欧洲旅行时,他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开始把目光从奢侈品商店移向博物馆,甚至是街边美食店,中国游客开始愿意为体验当地文化买单。“早期中国游客通过购买价格高昂的商品获得一种心理满足感、自信心,如今他们的心态更加平和、平等,如同在国内旅游一般,可以更淡然地享受旅游本身。”张林说,中国游客已不再只是“移动钱包”。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也指出,即便是购物部分,中国游客也是经过理性思考才作出决定,秉持着“也买贵的,更买对的”的消费观念。
“我即中国”意识强化
不久前,一段“北京大姐怒斥一名想带走泰国沙滩景观木头的女游客”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北京大姐警示出国游客注意自身言行、不给国家形象抹黑的行为获得网友纷纷点赞。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首份《中国游客海外形象全球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海外公众对于中国游客普遍持积极欢迎的态度,而经历几年的发展,中国游客也正逐渐强化文明意识,越发重视个人在海外的形象,走出国门,“我即中国”意识强烈。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媒体对中国游客形象的关注与讨论,促成了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游客等多方对中国游客形象的关注与重塑,也对游客文明自觉意识的形成起着客观推动作用。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导游领队引导文明旅游规范》、《旅行社行前说明服务规范》、《关于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对文明出游加以规范,各地旅游部门也有相应的条例;旅行社在出团之前也会为游客配发“文明出游注意事项”,并有导游在行程中不断提醒注意事项。
今年8月,网友“自在小鱼”前往美国旅游,在一个街区闲逛时偶遇了一个来自中国的旅游团,“当时我很担心旅游团的成员们会对着社区居民的花园、房屋疯狂拍照,这会让居民们很反感,甚至误解为有敌意。”“自在小鱼”联想起此前不久一队中国游客在英国牛津郡小镇基德灵顿时,对当地住宅区进行疯狂拍照的报道。“还好,我遇到的这个团很安静地走过了这个街区,只是饶有兴味地看了看周边的建筑。我想或许导游提醒过他们,或许是他们对美国人的习惯有所了解了。”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入住的酒店里,无论是等待办理入住还是在大堂休息,“大声喧哗的已经很少见到”。“自在小鱼”说:“这对于很多第一次走出国门的中国游客来说并不容易,毕竟很多行为已经成为习惯,但是他们都在努力适应。”(国家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