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源索溪峪镇着力打造全省绿色低碳示范小城镇
发布: 2011-11-21 16:56 | 编辑: 张家界旅游 | 来源: 张家界旅游网 | 查看: 2494次
索溪峪镇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东大门,全镇总面积166.5平方公里,辖5个居委会、6个山区村,城镇人口规模达到14581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5%左右,其中城区人口规模超过8000人,建成区面积达到2Km2,城区道路硬化率达到100%,供水普及率100%,排水设施覆盖率90%,绿化覆盖率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M2,污水处理率92%,垃圾处理率100%,电力、通讯、市场等配套设施完善。城镇职能结构、空间布局趋于合理,初步形成了以岩门、喻家嘴、文丰、河口等中心村为基础的城镇体系。
规划先行,立足定位,明确城镇建设方向。近年来,该镇紧紧围绕“山上打造旅游特色农村,山下建设旅游魅力城镇”的总体目标,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市化建设进程。《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索溪峪镇总体规划》明确定位:索溪峪镇的城镇性质是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内的一级旅游镇,是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次级接待中心,是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所在地,是武陵源区人民政府驻地,是全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该镇牢牢把握这一发展方向,克服一切困难,争取各方力量支持,严格按照“科学布局、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综合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本土化、生态化、精品化”的原则,坚持以服务旅游为中心,着眼于“打造全省旅游精品乡镇”,全力抓好规划建设与全区规划建设有机结合,构筑“小青瓦、大翘檐、坡屋面、浅灰墙、转角楼”的土家建筑风格,积极做好城区“建、拆、改、控、穿衣戴帽”等工作,尽早融入和成为全区的中心。
狠抓基础,完善功能,构筑城镇发展框架。几年来,该镇投入巨额资金,不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一路一校、一厂一站、两场两馆、三院四区”(即:阳龙路、索溪中心学校;污水处理厂、110KV变电站;黄龙洞停车场、人才交流市场,图书馆、文化馆;敬老福利院、人民检察院、人民医院,犀牛寨、岩门、文丰、铁厂安置区)等重点工程建设,通过招商引资,与旺旺集团达成了文丰国际影视城项目投资意向协议书。对城区的索黄路喻家嘴段和迎宾路路段和路灯进行了全面维修,彻底清理和铺设了地下污水管网,城区垃圾处理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目前,该镇辖区有8家区(垂)直单位、4家驻索企业单位、10多家中小型宾馆酒店、50多家各类经营销售网点,城镇从业人数达到2300多人,索溪峪重点小城镇框架基本形成。
立足生态,力求低碳,打造绿色环保城镇。该镇通过大力实施“生态美镇”战略,小城镇环境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
一是群众参与,扮靓生态环境。生态创建工作开展以来,该镇上下齐抓共管,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共组织15次近万人参加了大规模的环境突击整治活动,解决了龙阳公路、张清公路沿线、索溪河道和城乡死角等暴露垃圾,彻底改变了城乡“脏、乱、差”的现状。为增强全民环保意识,该镇成立了农村环保协会,各村(居)成立了农村环保合作社,实现了群众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的转变。二是以点带面,示范辐射周边。在开展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过程中,该镇总结了双峰村“户分类—组收集—村集中—镇清运—区处理”的运行模式在全镇范围内进行推介;多次组织各村(居)干部到双峰村场学习取经,并在双峰村对该镇23个保洁员进行实地培训,增强保洁员的责任心,有效推动了城镇垃圾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三是夯实基地,提升低碳水平。近年来,该镇通过不懈努力,完成改水2792户、改厨2635户、改能2689户、改厕2623户,修建垃圾收集处理设施176个,修建农户污水处理系统近800个、绿化住户庭院2000个;购置各类垃圾收集车11辆,发放2800套户用垃圾桶和30个组用垃圾箱,超过万人享受到了绿色低碳生活。双峰获得了全国“生态文明示范村”称号,金杜、双星、河口、文庄等4个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通过验收,其它村(居)均成功创建省级生态示范村,索溪峪镇被国家环保总局评为国家环境优美乡镇。
创新机制,市场运作,增强城镇发展后劲。在城镇建设过程中,该镇进行了大胆尝试:一是以地生财。随着旅游形势的日益升温和基础建设的逐步改善,该镇的土地成倍增值,特别是沿街门面、住房用地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该镇采取了对部分商业用地进行统一收储,实行公开招标,为小城镇建设筹集资金。二是以商养城。镇政府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吸引当地、周边以及外来商户到该镇投资从事商业活动,挖掘大量的民间资金投入到城镇建设中,特别是多项重点工程的落户,推进了小城镇建设步伐,拉动了该镇镇域经济的大发展。(邓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