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记者眼中的张家界
发布: 2010-4-05 15:28 | 编辑: 张家界 | 来源: 张家界旅游网 | 查看: 2618次
3月28日,江苏省中青旅恢复南京至张家界的旅游组团包机航线。同日,江苏媒体团记者一行12人随首航包机来张进行考察、采访。随后在张的三天时间里,媒体团的各路记者亲临各景区(点),深深被袁家界“阿凡达之旅”的神奇、宝峰湖的秀美、天门山的雄奇所打动,兴之所至,留下了诸多对张家界的美好祝福、诚恳建议及殷殷期许。江苏历来是张家界传统的主要客源地之一,一直以来这些客人对张家界都有着什么样的感受、想法与要求?此番记者们的“声音”应该颇具代表性与参考价值。
高珊(扬子晚报广告中心总监):
天门山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主要是险和奇
张家界尤其是天门山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主要是险和奇。针对这一点,应当增加一些刺激惊险的极限运动,将这类年轻人吸引过来之后,提供项目让其进行极限挑战,最终使天门山成为众所皆知的以挑战极限为特色的景区。同时,对于我而言,张家界最美的是张家界大峡谷,它让人体验到与世隔绝的绝妙感受。但景区完美的资源离不开卓有成效的宣传,大峡谷要扩大宣传,基础设施建设上也要更进一步。
郭建梅(南京交通台路况部编辑)
民俗的、文化的东西更让人偏爱
比较而言,我更喜欢土家风情园,这里使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积淀更加浓厚,应该会有很多象我一样的人,会偏爱一些民俗的、文化的东西,这方面张家界还可以做得更好一点。
吕晓露(新华日报对外部主任)
土家族文化应当在不同的形式中显现
这几天我发现张家界主要景区客人很拥挤,可以想象在旺季时候景区接待压力更大,景区应当做好游客分流,快速启动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旅游接待。建议多制作一些体现土家族文化的、能带走的旅游纪念品;多增加一些农家乐和乡村游,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卖点。高速公路上太过单调,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人文的亭阁,也会让人感到眼前一亮。
倪婷婷(江苏电视台采访部主任编辑)
张家界是一座值得选择的“山”
来之前我总以为,我们南京人喜欢水,如果要在山和水的旅游之间选择,南京人应该会选择水。但是这次来张之后,我感到张家界确实是值得一来的地方。作为80后,我认为天门山特别能够满足年轻人对险、奇的要求,这一点在年轻人当中算是一个很好的卖点,在景点推广上应该争取年轻人群,在险和奇上做文章,挑起游客好奇心。
王艳(连云港日报综合新闻部记者)
在民族手工艺品上做足文章
张家界风光秀丽,天门山雄奇壮美,我喜欢。同时我对当地居民的印象也非常好,山歌也很有特色。不足之处是旅游工艺品的特点不够突出,张家界应该在民族手工艺品上做足文章,做一些体现本地区民族特色的、便于游客购买和携带的工艺品。
徐肖东(镇江日报综合新闻部主任)
不破坏自然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
我可以说是对张家界神往已久,这次过来,经过两天时间的游玩,深感张家界确实名不虚传。张家界的奇山秀水开发的很好,吸引外来者开发建设的热情也非常高,值得镇江旅游去借鉴。张家界的旅游开发有着一个和谐的主题,不破坏自然,完全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这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张彦超(金陵晚报旅游美食部主管)
两地应充分互动
张家界很美,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天门山,“天门狐仙”更是一场视觉盛宴,令人非常震撼。江苏中青旅在江苏省是品质旅游的象征,团队游都是有保障的。江苏和湖南是两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的省份。两地应在“世博游”的背景下,充分互动,采取十分直接的活动,让人们走进张家界。张家界日报可以采取征文的形式,增加人们对城市的热爱,让旅游和立体营销结合在一起。
周涛(江苏省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中心主任)
激情来张,是一次前缘再续
这次激情来张,是一次前缘再续。天门山一游不虚此行,让游客能够感受到常游常新,天门山是不得了的自然资源。张家界现在在抓“平安满意在张家界”,让旅游环境更加有秩序,这很好。张家界借势电影《阿凡达》进行宣传炒作我认为是聪明的作法,目前已经开发的”阿凡达之旅“是一次低成本、高扩张的旅游促销事件,势不可挡,余波涟漪。伴随着“阿凡达”后市场时代的到来,游客激增,服务质量亟待提升,基础设施应当更加完善。张家界在事件营销上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值得所有景区(点)借鉴。另外,我所佩服的是,张家界不为眼前的利益,长期致力于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建议:张家界还需加强在长三角地区的知名度。
庄庆(常州日报旅游周刊编辑)
“阿凡达之旅”应增加光电效果
袁家界“阿凡达之旅”应当增加一些光电的效果,还原真实场景;如若天气不好,雾大,天门山景区应当在游客上山之前有所提示,让其了解到上山之后的真实场景,以免游客因雾看不见景而抱憾。景区的拍照服务应当规范。浙江的宣传意识非常强,张家界可以多借鉴一下,资料的设计上应当跟紧时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