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流云:人生因旅游而改变
发布: 2013-11-04 12:48 | 编辑: 张家界 | 来源: 旅游门户 | 查看: 2522次
——记张家界市旅游协会都有分会秘书长刘云
在张家界,刘云这个名字虽不能说家喻户晓,但在当地大小也算是个名人。从一个街头摆书摊的到如今的张家界市旅游协会导游分会秘书长,一路走来,刘云自己说,是旅游改变了他的一生。刘云爱上旅游这一行,与他爱书有关,“上世纪70年代,在乡村的小路边,一位穿着寒酸、一天到晚守着小人书摊过活的少年,那就是我。”今年51岁的刘云,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给记者讲起了他和旅游的故事。
因为爱书而爱上旅游
“1岁多就没了娘也没有兄弟姐妹的我,童年时,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我只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看小人书,书中的故事能让我忘记饥饿,也让我增长了知识,结识了很多朋友。”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庭困难刘云没有继续上学,于是书摊成了他生存和追求人生的唯一目标。后来,刘云在张家界一所职业学校门口租了一个门店,开始了他从农村走进城市的生活。“那时,张家界市除了新华书店就只有这个书店了。不足20平方米的地方,让我结识了许多文学青年和作家,也让我渐渐地爱上了文学爱上了写作。白天我为书店的生益奔波,夜晚就埋头写作。”有耕耘就有收获,1989年,刘云在《年轻人》杂志上发表了处女作《父女泪》。“一天,我收到一封来自外地的信,信是一位曾光顾过我书店的游客写的,这位游客建议我应多出售一些有关张家界旅游方面的书籍。”刘云感激地说:“这个建议点醒了我,我是土生土长的张家界人,早就想为自己的家乡做点事,于是我开始关注张家界旅游市场和相关的书籍。”
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张家界因旅游建市不久,当时到张家界的游客越来越多,但有关旅游方面的书籍却极少。刘云跑遍了全市的大街小巷,只寻到了一两个版本的《武陵源》旅游风光画册,刘云如获至宝,带着《武陵源》的风光画册,当起了流动的卖书郎。其实,刘云很喜欢旅游,由于家境的原因,他从未奢望过自己有一天也能去旅游。但是,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向张家界后,他知道,是家乡的美丽风光,让这些游客坐飞机乘火车从全国各地甚至从国外来到这里,他要尽自己的力量宣传家乡。有一天,他走进一家酒店,碰见一位熟人在里面开商场。“望着货架上的商品,我想把这些风光画册放在上面寄卖,没想到这位熟人答应试试。”让刘云更没想到的是,寄销的20本画册很快就卖完了。这个信息让刘云兴奋极了,之后,他又在公园大门口的小卖部里寄放了几本,结果也都卖完了。当400多本《武陵源》风光画册从刘云手中销完后,他感悟到,旅游需要信息、需要宣传,他要把张家界的旅游写进他的书里。
为宣传家乡“不择手段”
上世纪90年代,张家界的风光画册和导游图成了炙手可热的纪念品。刘云突然冒出自己编辑出版风光画册的想法。当了解到编辑出版一本书的所有流程后,只上过中学的刘云感到比登天还难。
1993年,刘云在北京机场候机室,读到一本免费赠送的小册子,其内容有别于一般的画册,除了风光介绍外,还有服务于游客的实用信息,且携带方便,便于收藏,他感到张家界旅游市场也需要这样的小册子。回到张家界,他开始琢磨起这事。首先是资金问题。因为这个小册子的内容是综合性的,涉及旅游的六大要素,仅找一家单位出资支持是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刘云先将自己的设想做成样本,找到相关部门去游说,待认可后,接着去拜访当地旅游企业的老总,有的老总觉得这个小册子与过往的宣传资料没什么两样,有的老总认为他不可能将此事办成。只有黄石寨景区的老总被刘云的执著、诚心、决心深深地打动,答应出资赞助。这位老总的行为,极大地激励了刘云,他告诉自己:“一定要把这本册子印制出来!”由于资金不够,刘云自掏腰包5万元,将《张家界旅游资讯》印制出版。1994年,集旅游资源介绍、公共实用信息、旅游产品线路开发、旅游文化动态、重大营销事件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服务宣传资料——《张家界旅游资讯》诞生。之后,这个小册子便免费出现在机场、车站、饭店、景区等公共场所。不久,刘云收到了一位旅游企业老总的来信:“《张家界旅游资讯》做得很专业,很耐读,以图文并茂形式整合了张家界的旅游资源和公共信息,它将成为企业促销的好帮手。”《张家界旅游资讯》免费投放点在不断增加,还免费送到游客手中,成为旅游节庆活动指定的宣传资料,印制的数量有时一期就高达8万份。由此,《张家界旅游资讯》成为刘云做旅游宣传的一个品牌。同时,也得到了政府和旅游企业在资金上的鼎力相助。
业内人士为此算了笔账,认为,刘云自筹的宣传资金相当于为政府节约了近300万元的旅游宣传经费。
翻阅手中已是第20期的《张家界旅游资讯》,刘云对记者说:“最先由个人创办到游客需求,到企业认可,再到政府肯定,个中滋味只有经历过了的人才能有体会。”
1996年春节前夕,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委托刘云印制15万份《张家界旅游指南》,当时,全国彩印厂家很少,为了确保印刷质量,刘云跑到广州、北京等城市印刷出版,为了节约资金,大多时间他都是租住在地下室。“临近春节时的北京寒风刺骨,地下室很冷。”大年三十的晚上,刘云抽空上街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6岁的儿子阳阳在电话那头说:“爸爸,在外面好不好?有人欺负你就跟我说啊。”握着话筒的他泪流满面。当年6月,为赶印以“美的祝福”为主题的《张家界风光贺卡》,他要去广州。出发前,儿子阳阳想跟着去,刘云没答应。不想走后的第三天,接到家里电话,他的儿子阳阳突遭不幸去世。得知这消息后他失声痛哭:“如果3天前答应带他来,儿子也许就不会出事了……”家人将阳阳葬在张家界机场和火车站附近,此后,每次出差时,他都依稀听见阳阳对他说:“爸爸,祝你平安!”“孩子的话,让在外奔波的我变得坚强。”刘云眼含泪水说。
之后他创作出版了《邂逅张家界》散文作品集;编著了《我与导游那些事儿》;策划编印了中英日韩文版的《天下奇山张家界》、《天下最美的地方:张家界》、《人间仙境张家界》;策划了《张家界故事》等系列旅游文化丛书;策划出版了《导游张家界》,并将该书赠送给张家界的导游员们;主编了《畅游武陵源》;编著了《中国张家界旅游必读》等。
追星为的是让家乡更知名
在大多数人眼里,追星是青少年的事,但是,60后的刘云也喜欢追“星”,只是,他的追法和目的很特别。
1993年9月,卖书郎出身的刘云参加“北京第二届图书节”,在名人大师与读者见面签名售书活动中,他意外地看见了画家吴冠中。“我清楚地记得吴老在1979年到过张家界,以一篇《养在深闺人未识》和一组《自家斧劈——张家界》的绘画让张家界享誉天下。”刘云回忆,他告诉吴老自己是张家界人,并问吴老还记得张家界吗?“就是‘张家界’三个字打动了吴老,当时他停下手中的笔抬头看着我,就像见到家乡人一般,随即与我热情地攀谈起来。想不到这样的场景感染了来自天津的记者,迅速为我们按下快门。这张照片让我开始了与吴老的不解之缘。”刘云说。
1995年,刘云到北京编辑印制《张家界》风光画册,将吴冠中的《养在深闺人未识》文章收集其中,并附上与吴冠中的合影。没想到印刷厂的一位同志见到版样后对这张合影产生了兴趣,并说曾为吴冠中做过画册,与他很熟悉。刘云当即就让这位同志帮忙联系吴冠中,想请他为这本画册题写书名。这位同志便将吴老家中的电话号码告诉了他。很快,刘云与吴老又联系上了,吴老答应了他的请求。在吴老的家中,吴老为刘云题写了“张家界”三个字,并赠送他一本法文版的《吴冠中画集》,还建议他将《自家斧劈——张家界》绘画编入即将印制的张家界风光画册中。吴老去世之后,在刘云的努力下,吴冠中的雕像在张家界落成。从此,吴冠中与他发现、推介的张家界永远地在一起了。这对拓展张家界品牌的内涵,不断提升张家界知名度、美誉度和旅游竞争力,意义重大。
至今,刘云还清楚地记得1996年那天在北京亚运村与著名影星刘晓庆的一次“握手”。因一个偶然的机会,刘云从报纸上了解到刘晓庆刚参加完连续剧《武则天》的开机典礼,又要去深圳举办“晓庆牌”化妆品的新闻发布会。刘云了解到,刘晓庆很看重她的化妆品系列的开发与营销。于是,一个奇妙的念头涌出:是否能与她合作为张家界做宣传呢?就在这时,有朋友向他透露了刘晓庆的地址和电话号码,他决定要见一见刘晓庆。朋友劝他不要去碰钉子,因为刘晓庆名气太大了。但他不顾众人劝说,找到了刘晓庆。在交谈中,刘云问刘晓庆:“您还记得我们张家界吗?”刘晓庆说,拍电影《芙蓉镇》时到过张家界。刘云说:“刘小姐所了解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张家界,与今日的张家界是有差别的。”说着便将随身携带的《张家界》画册、张家界电视风光录影带和风光邮册等放在刘晓庆的写字台上,对她说:“如果我是你,一定要在张家界每年接待160多万人次中外游客身上做‘文章’。因为活广告比媒体广告要实在得多!”刘云阐明了自己可以在张家界旅游指南上做“晓庆牌”化妆品免费广告,但刘晓庆必须写上一句能关联上张家界的话,并且以后还要在其他场合帮助推介张家界。刘晓庆见他说得恳切、在理,终于同意将她在《武则天》中的“武媚娘”剧照刊登在该广告上。
一次次推介张家界的经历,让刘云感悟到:无论身份地位有多高,名气有多大,只有说到“张家界”,多遥远的距离都能拉近,因为,张家界太美了。所以,刘云把宣传张家界,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2002年以来,刘云策划并成功举办了5次“黄石寨索道杯”导游风采大奖赛;策划举行“张家界导游万里行”赴广州、北京、上海、台湾等促销张家界的活动;策划举办“张家界导游大讲堂”;策划将导游维权和为导游排忧解难的主题纳入维护张家界旅游市场稳定和发展的品牌宣传推介之中等。如今,刘云已应邀担任了7家旅游企业的宣传策划顾问。刘云说:“我所展示的,是我对张家界家乡的赤子情怀,因为,我是一名张家界永远的‘歌者’!”当年的乡村卖书郎,如今已先后当选为张家界市政协第五届、六届委员会常委,连续三届张家界市旅游协会导游分会秘书长。
刘云从一名为生计奔波的卖书郎到张家界旅游名人,是旅游将他雕饰成玉,他的人生因旅游而改变。(全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