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土家方言集锦
发布时间: 2015-1-20 01:01 | 作者: zhangjiajie | 该文章已被查看: 3469次
中国地域广阔,汉语与少数民族语的方言众多。常见的《中国语言地图集》把汉语方言分为十个区:官话区、晋语区、吴语区、徽语区、赣语区、湘语区、闽语区、粤语区、平话区、客家话区。其中官话区包括东北官话区、北京官话区、冀鲁官话区、胶辽官话区、中原官话区、兰银官话区、西南官话区、江淮官话区等八个区;闽语区包括闽南区、莆仙区、闽东区、闽北区、闽中区、邵将区、琼文区等七个区。潮州话(Tiê-chiu-uē),亦称为潮汕话,属闽南语分支。
方言的形成是具有历史性、地域性和民族性。是一个地域或者一个民族的灵魂。能说本地方言,是保留本地文化的最好方式之一。但是,现在说的普通话的特别多,说方言越来越少的人说了,能听懂家乡话的也不多了。下面,列出了一些永定(大庸)以前的一些方言,看你知道多少?
打起哗(意外收获) 相引(占了便宜)
滴个卵人有几(这个人不中用) 浮人(烦躁)
夫蹭(样板) 不打作(不正经)
tia皮(懒散) 渣开(张开)
七货儿、折果儿(零品)
葩的很(软弱)
一哈、一嘎司(全部) 扑到起(卧倒)
捕(凹) 卧死的乃节(全力以赴的去做一件事)
固死讲(我曾说嘛) 邪教(脾气犟)
逛(滑)
咖(裆、跨) 经杂人(啰嗦)
撇脱(爽快) 沃作(厉害)
急作(糊涂) 嘎查(小气)
尬、贡(挤、穿梭) 夫(喝)
酱糟瘟(脾气犟) 杂巴儿(一点也不…)
掏到起(捆起来) 紧他娘(不作依靠)
刷(卷) 哄子(菜苔)
萨合儿(拖鞋) 呸鹊(哎哟、没好话讲,相当于对对方的观点严重不认同)
毡光(沾光彩、作不得依靠)
糟孽(可怜) 拢来(靠近)
笼起(缩) 册、蹭(逢歇)
枯火石(木炭) 闪阳广(唠呵)
读(磕) 好紧(挤压)
经路长、辞辞多(鬼点子多)
瞟子(斜视)
刨航(体积大) 雾(看不清楚)
础础儿(蚯蚓) 蝌蚂(青蛙)
区区儿(很小) 出出儿(哑炮)
皮踏(散漫) 称(伸)
皮判(麻烦)
雾接儿(污垢) 亮扯儿(香肠)
嚼穿塞(讲小话) 读到搞(对着干)
刨你二脚(踢你二脚)拷(聪明)
赖赖(賍) 塔麻(不卫生)
利寡人(恶心)、 俩(粘)
撤祸(惹麻烦)、 老拽儿(手指敲打)
臊(快)、 娃儿(幼仔)
西合儿(差一点)、 闷子哼(内向)
浪搞(怎么办)、
打洞替(往这边走)、打浪替(往那边走)、 皮头(上面)
一火(稳当)、 俺火(恰当)
龙行(不利索)、 俩(脱)
把子(以为)、 拉灿、撇脚(踉跄)
巴(烫)、 齿得(正在)
逮饭(吃饭)
撇也(挣扎)、 板跟头(摔了一胶)
拨儿碍(石头)、 浪洒(浪费)
涮人(骗人)、 决人(骂人)
蒗(荡)、 精格儿(瘦肉)
展酱(耳光)、 吼(不得了)、在行(听话)
搞酱皮(纠缠不休)、 闲马虫(蜗牛、赖皮)
下家(角色)、 鞠(戳)
克信罗儿(膝盖)、麻寸子(皮肤冻列)
井三骨(脖子)、倒拐子(手肘)
箍箍儿(橡皮筋)、爪米(蝗虫)
打姐儿(蟋蟀)、轻狂(张扬)
撤片头(不上当)、麻布丁儿(蜻蜓)
克蚂豆儿(蝌蚪)、把锅亢到起(把锅盖起来)
巴到墙上(扶着墙)、刮读(吝啬)
姿你二脚(踩你二脚)、火色好(运气好)
桩巴(半截)、 么弄港(别那么说)、 钻弄港(穿过很稠密灌木)
我有哈素滴(我有把握的)
叉口(包)、 不齿你(不理睬你)
泡儿(草梅类的水果)、 撇得乃节(挣扎的很厉害)
村话(脏话)、 舌到哒、闪到哒(折到了、扭到了)
捞仔儿(甜酒)、 诗到起(接住)
胎到起(垫起来)、 完(我们)
酱果儿(西红柿)、 西哒(哭了)
格儿、嘎嘎(外婆)、 撇撤骨(肋骨)
格扎窝儿(腋窝)、 给给儿、给经(脖子)
卷吧(结巴)、 巴水痴得尬(开水正在烧)
嘎卵哒(严重)……
欢迎各位网友在此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