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松子天门炼丹
发布时间: 2012-2-11 21:38 | 作者: zhangjiajie | 该文章已被查看: 1837次
天门山四周,有十六座山峰如众星拱月,其中一座叫丹灶峰,相传因赤松子炼丹而得名。
赤松子,神农时代的雨师。他长身玉立,颜如朝霞,仿佛永远都只有三十来岁。
赤松子任雨师之时,要天雨,天就雨;要天晴,天就晴;五日一雨叫行雨,十日一雨叫谷雨,十五日一雨叫时雨。当时老百姓,因为他有这样大的本事,人们称他下的雨为神雨。
赤松子善于吐纳导引之术,辟谷不食,常常吃些火芝,以当餐饭。他最爰吃枸杞子,所以牙齿生了又落,落了又生。他还劝神农服食水玉,说是能够人火不烧,深得神农氏小女儿的崇拜。自从他辞去雨师之职以后,就邀神农氏小女儿跟他访名山,游四海。
不知哪年哪月,他来到舜放欢兜的大庸县,先上张家界,再登天门山。他认为天门山孤峰耸天,充满灵气,可以在此修炼居住。于是在丹灶峰下专心致志炼丹,清代诗人叶守礼吟道:
悬崖峭壁绝尘寰,
上有仙人学炼丹。
炼得丹成鹤已去,
独留丹灶在峰峦。
赤松子究竟何时何故离去,是个谜。
但他所到过的地方,均因他得名,留传至今。如赤松山、赤松坪、赤松村、赤松桥、赤松岩、赤松溪、松子岗(在张家界公园)等。
赤松子隐居天门山、张家界后,引得许多名流追随而来。战国屈原大夫、汉代名臣张良都“从赤松子游”,到天门山、张家界寻访赤松子遗踪。后来,一些古籍对赤松子的行踪作了片言只语的记载,《路史》说:“赤松子,炎帝时诸侯,老居襄阳石室。帝尝行弟子敬。”《列仙传》说:“有赤松子与黄帝时啖百草花,不谷食,至尧时犹存。此张良所愿从游者。”《续修永定县志》说:“赤松子,相传隐于赤松山,迄今有丹灶。”
(谷川 搜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