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ENGLISH】【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张家界简介 | 政治经济 | 地理气候 | 人文古迹 | 民俗风情 | 名人与张家界 | 同城交流 | 传说故事 | 导游词 | 多彩生物

你的位置:张家界旅游网 >> 走进张家界 >> 民俗风情 >> 详细信息

湘西“背篓”文化

发布时间: 2011-6-02 22:10 |  作者: zhangjiajie |  该文章已被查看: 3538次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土家人世代与高山为伴,也与背篓结下了不解之缘。

      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是娘家家境的标志,亦是新娘巧手勤劳的“品牌”;女儿生孩子,娘家要送一个“娘背篓”(又叫“儿背篓”),背篓成长筒形,做工十分精细,是专用来背孩子的,宋祖英唱的“小背篓”就是这种背篓; 摘苞谷、粟谷则用“高背篓”,它口径特大(直径达2尺多),腰细, 底部呈方形,高过头顶;砍柴、扯猪草用“柴背篓”,它篾粗肚大,经得住摔打;还有一种专供男人挑苞谷棒的“撑篓”,由一根扁担将两只高3尺、径长1尺2寸的篾篓串起来,苞谷插得紧扎扎的,挑在肩上便于下高坡陡崖;另有一种木制背篓,几根木棒,串成一个能置物体的空架,用篾丝系看,以此背原木、石头、送肥猪;最特殊的是“水背篓”,腰长口小,用皮篾编织,内外刷桐油,大山缺水,土人从峡谷取水,背上白云深处的木楼。

      背篓,在山里人看来,一如沙漠之骆驼,江河之船舟。域外人称“背篓上的湘西” 在湘西,背篓是湘西人劳作的最基本的工具。山多、山高、山陡,背篓一上肩,山多不要紧,这山爬了爬那山;山高不碍事,肩抓住背篓,背篓负着重物,从山脚到山顶;山陡没关系,人、背篓、重物和山成平行的角度,蚂蚁上树,纵是云霄里也能去。背篓是刻在湘西脊背上最古老的符号,从远古洪荒一路走来,历经沧海历经桑田,一辈又一辈人倒下去了,一辈辈人站起来,社会和时代不断变迁,背篓却一如既往地在湘西的脊背和肩头上站立,成为湘西最深刻也是最生动的雕像。

      作为一种劳动工具,湘西背篓形式种类繁多,世界上可能再也找不出另一种工具能和它颉颃。一根根拇指大小的竹竿削得溜光,呈四方扎起,那是背小孩的背篓,湘西方言称之为轿轿;细篾走花,美仑美奂,那是走亲戚的背篓;指宽的厚篾编起粗大的造型,那是上山的背篓;一块块篾条织就一人多高,那是扎笼。还有洗衣的背篓背水的背篓赶集的背篓……林林总总,琳琅满目,用途广泛,同是一个背篓,看戏时它是一张凳,赶集卖山货时它就是一处摊子。谁要是把湘西背篓收集完整,就可以办一个大型展览,就可以建一座既漂亮又有艺术品位的博物馆。 走过荒蛮时代,走过艰难岁月,湘西背篓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传说,湘西背篓最能代表湘西精神,集中体现湘西人的性格特征。它是湘西整个历史的缩影和拼搏的见证。时至今日,背篓仍然是湘西土家族、苗族人民不可替代的劳动工具,我想,只要劳动存在,湘西背篓的历史使命就不会结束。



打印 | 收藏此页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张家界三维地图
张家界-湖南张家界-张家界旅游-张家界景点-张家界酒店-张家界旅游线路-张家界旅游网-张家界旅游网-zhangjiajie
张家界市信息协会承办 张家界旅游网 shuire@gmail.com 邮编:427000
Copyright (C)2010-2024 www.cn-zhangjiajie.cn Build By ZJJY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张家界市高盛澧园给力大厦23B03 E-MAIL:shuire@gmail.com
本网站常年法律顾问: 0744-8362222 8298777 湘ICP备2024057124号-1

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1008号

Processed in 0.033167 second(s), 18 queries,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