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故居导游词
发布时间: 2010-2-16 11:57 | 作者: zhangjiajie | 该文章已被查看: 2021次
各位朋友、各位来宾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我国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文学象魏源的故居。清乾隆五十九年,魏源就诞生在这里。
魏源故居坐落在距隆回县城60千米的司门前镇学堂湾村。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个群山环抱、幽静宜人的小山村俗称魏家段,也叫金潭。请大家看,远处便是金潭二十四景之一的“狮象把水口,金板铲龙门”。这里也是人们传说中的凤水宝地,因为文有魏源,武有清朝两江总督、南洋大臣魏午庄而被世人所知。
(槽门前)大家现在看到的是魏源故居的槽门,槽门为过亭式木结构。槽门横楣上方悬挂的“魏源故居”木匾是著名书法家刘炳森题写的,槽门两侧悬挂有门联:“沙洲回碧水,朗月照金潭”。这是魏源21岁时所撰,生动地描绘了故居所处的优美环境,同时也表达了魏源对家乡无比热爱之情。槽门内门楣上方悬挂的“内阁中书”木匾,是魏源在清道光八年至十年(也即1828~1830年)做内阁中书时留下来的。
(穿过槽门)魏源故居始建于清朝乾隆初年,为魏源的祖父所建,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已历经近300年的沧桑。大家可以看到,故居是一座两正两横的木结构四合院,为典型的清代江南农村民居,坐西朝东,四周采取当地传统的“干打垒”技术,用泥巴、竹篱筑成围墙,围绕出一个十分优雅、别致的院落。故居的第一、第二栋正房和左侧厢房为平房,单檐悬山顶,盖小青瓦。右侧厢房为两层楼,面阔七间,进深四间,所有门窗均采用镂空的装饰手法。魏源故居于1995年被定为湖南省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对其分别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维修。
在庭院一角,我们看到的是驻马柱和饮马槽,说明魏源一家当时与外界交往是比较频繁的。我们看到在很多门柱上都贴有楹联,这些楹联大多是魏源亲撰的。
(前进房)请大家和我一起来到前进房的正厅,前正厅内按原状摆放着清木雕花朱漆太师椅、茶几等家具,这里是魏源及父亲魏邦鲁迎接宾客、谈经论道的地方。迎门正墙上悬挂有皇帝御赐给魏源用来装圣旨的纶音箱,魏源中进士的喜报、执事牌等都曾经收藏于此。大家可以看到几副由魏源撰写的对联,从中可以看出魏源希望通过读书交友寻求修养身心的道理和挽救时局的方略。与魏源交往甚多者达250余人,如林则徐、陶澍、龚自珍等都是他的好友和座上宾。魏源写这些对联正值乾嘉苗民起义,山东天理教与陕西饥民起事及英国鸦片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之际,面对国家与民族危文的险势年轻的魏源立下了“谋救时方”的雄心壮志。
在正厅的右墙中部悬挂有“故居简介”大幅说明牌,说明牌两侧悬挂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在纪念魏源诞辰200周年时对联。这副对联表达了赵老对魏源的无比崇敬之情,同时也点明了魏源生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前进房右一间为客房,右二间为魏源长兄魏湖卧室。左一间为卧室,卧室内按原状陈列着清木雕花朱漆床,五屉一柜书桌以及朱漆太师椅等家具。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魏源20岁时与原配夫人严氏结婚也居于此房,并生下了二男一女,直达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魏源才携母亲和妻子全家迁往江苏南京父亲任所定居。从魏源卧室左门可通厨房,厨房左侧厢房底层五间正房全为谷仓,大家一定会联想到魏源家当时人丁兴旺、非常富有的景象。
(读书楼)走上读书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悬挂在廊柱上的对联:“四时佳兴与人同,万物静观皆自得。”现在我们就进入了一个幽静、舒适的读书环境。魏源的书斋、塾师卧室、讲堂、学生休息室在楼上一字排开,所有房间摆设均按原状恢复。魏源从五岁开始就在楼上读书,从小沉默寡言,喜欢独自静坐思考,他后来还刻有一方印章,文为:“默好深湛之思。”传说,魏源在县学毕业后为解决生计问题,也曾在讲堂开馆授童。魏源9岁时赴邵阳县城应童子试,人场考时身带两个麦饼充饥。考官指着画有太极图的茶杯出对“杯中含太极”,魏源握着麦饼,脱口对出下句:“腹内孕乾坤”。显露出少年魏源非凡的抱负,使考官大为惊异。现在我们来到了讲堂,讲堂的窗户旁边悬挂的是魏源19岁时所撰对联:“学贵运时策,友交立德人。”楹柱上悬挂着魏源20岁时所撰对联:“功名待寄凌烟阁,忧乐常存报国心。”可见魏源从少年时期就志存高远,树立了勤奋读书以报效国家的远大政治抱负。魏源在替江苏布政使贺长龄编写的《皇朝经世文编》这一部著作当中就提出了经世易变思想,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个完整的口号:“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后来在为官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好事,像兴修水利和改革盐政的创举等世代令人称道,“魏公堤”和“魏公稻”也成为千古佳话。对了,这个座位就是魏源当年坐过的,大家可以坐一坐,一定会沾上先哲的灵气。
(后进房)从读书楼西楼梯下楼,过农具房我们来到后进房,后进房有魏源父母卧室、祖母卧室、会客室以及后正厅,所有房间均按原状陈列。后正厅迎门正墙上方悬挂有邵阳县令卢大经题赠“邵邑淳良”木匾,得到这块匾是因为魏源祖父孝立公乐善好施,在一次饥荒中,代全乡百姓交纳钱粮,受到县令称赞。大家看,正墙前有清木雕花神龛,神龛内摆放着菩萨和魏氏先祖牌位,神龛前摆放条形朱漆供桌,左右墙面下各摆放有朱漆太师椅两把和茶几一只。可想而知,后正厅主要是用来迎接贵宾和接待长者,同时也举行一系列祭祀活动。在正厅的左墙悬挂着专家魏寅所撰对联:“宦迹游踪万里山河海国志,文章经济一家著述古微堂。”在正厅的右墙则悬挂有龚自珍赠送给魏源的对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综一代典成一家言。”这是对魏源最恰当的评价。
(魏源生平事迹展览室)现在我们来到了魏源生平事迹展览室。下面我简单地介绍一下魏源的生平。魏源,原名远达,字默深,生于1794年,1857年逝世,终年63岁。清道光年间进士,官至高邮知州,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史学家、诗人和经学大师,也是我国近代“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他提出了改革吏治、开通言路、吸收外资、振兴工业、提拔人才、开启民智、严禁鸦片、增强国防等一系列的救世治国之道。这些观点,与我国现在的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方针一脉相承。魏源一生著作多达47种,600余卷,800多万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历史、地理、教育、外交、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最有名的是《圣武记》和《海国图志》。这两部书不仅促进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思想改良运动,而且推动了日本的明治维新,被称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辉煌巨著”。日本学者称“没有魏源的《海国图志》,就没有日本的明治维新”。因此,后人称魏源:“生前有学名,有政绩”、“死后有遗泽,博大精深”。
(出槽门)各位来宾,今天我的讲解到这里就结束了,让我们永远记住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划时代的强国主张。祝大家旅途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