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救灾防病小常识
发布时间: 2013-7-23 17:37 | 作者: zhangjiajie | 该文章已被查看: 982次
旱灾期间气温高,各种细菌繁殖活跃,容易感染霍乱、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和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为此,要特别注意饮食、饮水卫生,牢牢把住“病从口入”关,防治肠道传染病发生。中暑也是夏季常见疾病,一般来讲,重体力劳动者、年老体弱者、慢性病患者、孕妇等容易发生中暑。
一、旱灾期间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关键是管好“手”与“口”。预防措施很简单,就是九字真经: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
1.洗手是最重要的个体预防措施。工作结束、外出归来、饭前便后洗洗手,可以将手上90%左右的微生物洗干净,大大减少污染的机会。
2.不喝生水,饮用水煮沸后用,可杀灭致病微生物。
3.宜吃熟食,少吃凉拌菜,生食瓜果要洗涤消毒;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病死的家禽、家畜、不新鲜的食品不要购买;尽量少食用易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丝、贝壳、螃蟹等水海产品,食用时要煮熟蒸透。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盐淹后直接食用的方法都不可取。凉拌菜不妨加点醋和蒜。
4.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且储存时间不宜过长,食用前要加热,以热透为准。
5.烹调时,餐具应该严格消毒,生熟食品用的炊具要分开;最好不要在路边露天饮食小摊点就餐。
6.搞好室内外卫生,清除垃圾,疏通污水沟,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蟑螂等肠道传染病的传播媒介。
7.同时个人注意劳逸结合和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自身免疫力,有利于预防传染病感染。
8.如果发现患有上吐下泻等症状, 切不可大意,要立即就医,以便早诊断、早治疗。家庭成员或有共同进餐饮水人员同时出现以上症状,应该在就诊的同时及时向疾控中心报告。
9.旱灾期间持续高温导致水源紧张,建议在水源30米内保持良好卫生环境,不堆放垃圾、粪便、废渣,防治厕所渗水污染水源。如果饮用水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向卫生部门报告情况,并在其指导下妥当用水或停止用水,如不慎饮用了被污染的水,应密切关注身体有无不适,出现异常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接到卫生部门有关水污染问题被解决的正式通知后,才能恢复使用饮用水。
二、如何防中暑?
1.要尽量避免在11~15时高温时段出门,不要长时间在阳光曝晒或高温、高湿度、气流静止的环境下活动或工作。
2.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空调不要对着自己吹。
3、外出时要注意使用太阳伞、太阳帽、太阳镜等物品,在皮肤上涂些防晒护肤品,免受阳光的直接照射。
4.外出受热归来,忌“快速冷却”。 不要立即吹空调、吹电扇、洗冷水澡。
5.要多饮水,出汗多的人可饮淡盐水。喝盐水时,要少量多次地喝,才能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
6.穿着应宽松,多穿棉质布料、颜色较浅的衣服。
7.多食梨子、西瓜等水果;可饮一些消暑清热化湿的凉茶,或饮冬瓜、莲蓬、薏米仁汤水等。此外,绿豆汤、菊花茶、酸梅汤等也是方便理想的消暑饮料。
8.外出旅游或出差时若感不适,可用一些如仁丹、清凉油、风油精、十滴水、薄荷锭等降温药品。
9.充分休息,不要开夜车以免降低身体抵抗力。